中国帆船

✍ dations ◷ 2024-10-06 13:02:38 #中国帆船
中国帆船,或称中式帆船,是历史上于东洋水域被广泛使用的帆船,可归类为东洋帆船的一种。文献中的中国帆船首次出现于汉朝的《南州异物志》。根据该书描述,汉朝时中国帆船设计4个风帆,并不直接迎风,而是横向且稍倾斜地面对迎风面。在献牲些微航速的条件下,能够使船只在逆风之下前进,无需像使用大量横帆的船只一样降帆。在帆的材质方面,则是使用竹竿加强的硬性篷帐。当时最大的船长达20米,宽10米,可以容纳七百人的重量,或260吨以上的物件。至宋代几经改良,于15世纪至17世纪中期,大量出现于东方海洋,因地制宜地演变成多种不同的船身及帆具,构造及索具各异,帆船部件名称因各地方言而有别。郑和下西洋期间明朝特使郑和的船队遍游东亚、南亚、沙特阿拉伯,更远达非洲马达加斯加北部水域。清人编写的明史中有描述郑和当时的帆船,长约120多米,宽度约40多米,称为宝船。十八世纪后,中国民间所用的帆船仍然多为中式帆船,该类型帆船排水量小,船底设有多道防水舱,活跃于中国近海,用作贸易时运载货品之用。王冠倬的《中国古船图谱》为中国古船研究的整理性著作。历代的中国帆船设计各异,大致可分为几大类型。依其建造地点不同而有不同名称,如福建所建造者,最为有名,称为福船。其他尚有广东的广船、厦门船、宁波船等。也有一些因小型改变或是军事用途,而不同名者,例如鸟船、草撇船、冬船、开浪船、海沧船等。沙船是历史悠久的一种船型,源自江苏崇明,在唐宋时期经已成型,主要使用于长江流域与北方沿海。其名称来自其航行的 北方海域多为沙岸地形,因其船底平、方艏方艉、吃水浅,因此能直接驶上沙岸坐滩,不因离水、搁浅而倾斜翻覆,适用于有较小风浪且地形为沙岸之地区,所以在明清时期始称作沙船,也作“防沙平底船”,但由于沙船吃水过浅,不会作远海航行之用。该类船只多见于北方海域,广泛使用于大运河淤浅时运粮至北方, 明朝曾有其不少海难的记录。平时为运输用船,战争时也会被征用为运兵船。沙船的纵向结构采用平板龙骨,从而使纵向强度得到加强。同时,有采用水密隔舱,提高抗沈性。另外配有太平篮,一种是以竹条编织的装有石块的篮,有风浪时悬于水中,可使船减少摇摆。鸟船首形似鸟嘴,是明清时期南部海域的一种小型快船。清代《浙江海运全案》有记载,鸟船“头小身肥,船身长直,除设桅、篷外,两侧有橹二只,有风扬帆,无风摇橹,行驶灵活,而且篷长橹快,船行水上,有如飞鸟”。戎克船,又称为“䑸”,中国古帆船的一种。戎克船为小型帆船,帆数不超过三面。 林斯豪顿(Jan Huygen van Linschoten)所著作的《东印度水路志》当中曾描绘16世纪航行于亚洲海域的中国戎克船。老闸船为传统戎克船的改装版本,是大约于1550年在澳门发展起来的一种小型帆船,结合了东西方帆船设计的优点。排水量小,比传统大型帆船更快,需要更少人手,建造维修也较简易。英国商人于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将其引入英资商队,引发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亚罗号就是一艘老闸船。战座船为一作战用船只,作为明朝水军指挥官的座舰,故名为战座船,为当时战船中尺寸最大、装潢最齐备者。明朝由于海上倭寇之患甚烈,对水师的建军备战甚为积极。明朝中叶《龙江船厂志》一书有对其的描述。福船多见于东南海域,特征为艏艉两端高翘,一般吃水四米。古代福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首尾高昂,两侧有护板。全船分四层,下层装土石压舱,多用于海上贸易与交通往来。明代水师主要以福船组成,船首高翘,带有坚强的冲击装置,乘风下压能犁沈敌船。历史上最著名的柚木福船为“耆英号”,因曾远洋至美国、英国等地访问而闻名。以接近一般帆船的速率来看,若是能提供 5kW 的功率,福船可达 4.7 节的速率。关于扶正力臂曲线对于船只稳定性的影响,福船稳定范围甚大,能在天候险恶的海域航行,是理想的航运船只船型。普通福船的稳度消失角为123°,为沙船的两倍,遇上大风浪也不会轻易倾侧,适合远洋航海。从稳度安全域的表现来看,福船的稳度安全性佳,遇到大浪时,福船式的船有较大机会存活。郑和下西洋船队的主要船舶叫宝船。《明史·兵志四》:“(宝船)能容百人。底尖上阔,首昂尾高,柁楼三重,帆桅二,傍护以板,上设木女墙及炮床;中为四层,最下实土石,次寝息所,次左右六门,中置水柜,扬帆炊爨皆在是。最上如露台,穴梯而登,傍设翼板,可凭以战。矢石火器皆伏发,可顺风行。”该船型因多在广东沿海制造而得名,它的基本特点是头尖体长,梁拱小,甲板脊弧不高。船体的横向结构用紧密的肋骨跟隔舱板构成,纵向强度依靠龙骨维持。以铁力木所造,结构坚固,有较好的适航性能和续航能力。钓艚是浙江的渔船船型,近似于宁波船,从前多于温州一带建造,近代则仍常见于福建惠安和厦门一带。外型介乎沙船与福船之间,适合沿海各处航行,作为运载多艘小舢板的“母船”,小舢板在渔场下水独立开展延绳钓作业。

相关

  • 内质网内质网(英语:Endoplasmic reticulum, ER)是在真核生物细胞中由膜围成的隧道系统,为细胞中的重要细胞器。实际上内质网是膜被折叠成一个扁囊或细管状构造,可分为粗面内质网(Rough E
  • 流感疫苗季节性流感疫苗,常简称流感疫苗,是针对流行性感冒的疫苗。 因为流感病毒变化的速度很快,一年会发展新的流感疫苗两次。大部分状况下,疫苗有中度到高度的保护力;然而每年情况略有
  • 蜷丝生物蜷丝动物(学名:Filozoa)是后鞭毛生物下的一个单系群,包括动物与其他相近的单细胞生物。蜷丝动物的学名Filozoa系由拉丁字filum(意指“丝线”)与希腊字zōion(意指“动物”)所组成。
  • 宪法宪法正文I ∙ II ∙ III ∙ IV ∙ V ∙ VI ∙ VII其它修正案 XI ∙ XII ∙ XIII ∙ XIV ∙ XV XVI ∙ XVII ∙ XVIII ∙ XIX ∙ XX XXI ∙ XXII ∙ XXIII ∙
  • 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法语:Architecture gothique, 英语:Gothic architecture),或译作歌德式建筑,是一种兴盛于欧洲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它是由罗马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
  • 原发病例指示病例(英语:index case),又称为原发病例(英语:primary case),俗称零号病人或零号感染源(英语:patient zero),在流行病学调查中是指在一定人群中的最初的病例。指示病例可能表示疾病的
  • 满-通古斯语族满-通古斯语族(又称通古斯语系或通古斯-满语族)是世界主要语系之一,其下又分满语支和通古斯语支。通古斯语支的语言有长元音,满语支的语言复元音多;辅音的组合一般不超过两个音素,
  • 麻沸散麻沸散是中国古代发明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药,由华陀创制,是中国最早的麻醉剂。公元2世纪中国已使用麻沸散为患者全身麻痹做开腹手术。据《后汉书·华佗传》载:“若疾发结于内,针
  • HIOsub3/sub碘酸(化学式:HIO3)比溴酸和氯酸稳定,可以呈晶体状态存在,110℃分解同时有一部分脱水形成三碘酸(HI3O8),195℃脱水成五氧化二碘(I2O5),易溶于水,为强氧化剂及强酸。
  • 卡尔·恩斯特·冯·贝尔卡尔·恩斯特·冯·贝尔(德语:Karl Ernst von Baer 1792年2月28日-1876年11月28日)波罗的海德意志人科学家、探险家,贝尔还是博物学家、生物学家、地质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