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对抗网络

✍ dations ◷ 2025-08-17 13:08:48 #神经网络,认知科学

生成对抗网络(英语: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简称GAN)是非监督式学习的一种方法,通过让两个神经网络相互博弈的方式进行学习。该方法由伊恩·古德费洛等人于2014年提出。生成对抗网络由一个生成网络与一个判别网络组成。生成网络从潜在空间(latent space)中随机取样作为输入,其输出结果需要尽量模仿训练集中的真实样本。判别网络的输入则为真实样本或生成网络的输出,其目的是将生成网络的输出从真实样本中尽可能分辨出来。而生成网络则要尽可能地欺骗判别网络。两个网络相互对抗、不断调整参数,最终目的是使判别网络无法判断生成网络的输出结果是否真实。

生成对抗网络常用于生成以假乱真的图片。此外,该方法还被用于生成影片、三维物体模型等。

虽然生成对抗网络原先是为了无监督学习提出的,它也被证明对半监督学习、完全监督学习 、强化学习是有用的。在一个2016年的研讨会,杨立昆描述生成式对抗网络是“机器学习这二十年来最酷的想法”。

生成对抗网络的应用范围正在大幅增加。

生成对抗网络可用于创建虚构时装模特的照片,无需聘请模特、摄影师、化妆师,也省下工作室和交通的开销。 生成对抗网络可用于时尚广告活动,创建来自不同群体的模特儿,这可能会增加这些群体的人的购买意图。

生成对抗网络可以改善天文图像,并模拟重力透镜以进行暗物质研究。

在2019年,生成对抗网络成功地模拟了暗物质在太空中特定方向的分布,并预测将要发生的引​​力透镜。

在2018年,生成对抗网络进入了影像游戏改造社区。在旧影像游戏中,借由图像训练,以4k或更高分辨率重新创建低分辨率2D纹理,然后对它们进行下取样以适应游戏的原始分辨率(结果类似于抗锯齿的超级取样方法。通过适当的训练,生成对抗网络提供更清晰、高于原始的2D纹理图像品质,同时完全保留原始的细节、颜色。

相关

  • 詹姆斯·克罗宁詹姆斯·克罗宁(英语:James Cronin,1931年9月29日-2016年8月25日),美国物理学家。生于芝加哥,1980年,因为发现中性K介子衰变时存在对称破坏,与瓦尔·菲奇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0
  • 超过100万欧洲人定居黑脚(法语:Pied-Noir)是指生活在法属阿尔及利亚的法国或欧洲公民,亦可指1956年前生活在法属突尼斯和摩洛哥的法国公民。特别地,黑脚指出生在阿尔及利亚的欧洲定居者后裔,比如法国
  • 伯格斯特龙苏恩·伯格斯特龙(瑞典语:Sune Karl Bergström,1916年1月10日-2004年8月15日),瑞典生物化学家。于1975年成为诺贝尔基金会的主席。并于同年与本格特·萨米尔松(Bengt I. Samuelsso
  • 抓氢键抓氢键(又称agostic键)是一种烷基、烯基、炔基或芳基中的氢与过渡金属间形成的3c2e键。
  • 陈晔光陈晔光(1964年8月-),江西乐安人,中国细胞生物学家,清华大学教授。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3年本科毕业于江西大学生物系,1986年获江西大学硕士学位。1990年获美国福坦莫大
  • 城隍城隍,又称城隍爷、城隍爷公、城隍老爷,原意是“城墙”与“护城河”的意思,后来演变为民间信仰中的城池的守护神,亦为阴间司法体系的职司。民间信仰中城隍爷是由死去的名人或者对
  • 古希腊喜剧古希腊喜剧古希腊喜剧起源于祭祀酒神的狂欢歌舞和民间滑稽戏。喜剧(komoidia)的原意是“狂欢队伍之歌”,它同悲剧一样也是起源于酒神祭祀。古希腊喜剧也和悲剧一样保留着对白和
  • 部派佛教最初僧伽 ├ 大众部  ├ 一说部  ├ 说出世部  ├ 灰山住部  ├ 多闻部  ├ 说假部  └ 制多部 └ 上座部  ├ 雪山部  ├ 说一切有部   ├ 说转部   └ 经
  • 荷兰裔美国人5,023,846 荷兰裔美国人,指具有荷兰(尼德兰)血统的美国人。根据2000年美国人口普查,超过500万美国人声称自己具有荷兰血统。荷兰裔美国人主要分布于密歇根州、加利福尼亚州、蒙
  • 少年宫站少年宫站是深圳地铁4号线和3号线的换乘站。地处市民中心后花园,位于莲花山的南侧。该站主体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红荔路与鹏城四路的交汇路口的地下,3号线车站在红荔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