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

✍ dations ◷ 2025-08-16 17:05:32 #生年不详,卒年不详,李姓,春秋战国人物,中国水利学家,川主,道教神祇,中国民间信仰,中国人物神,水神,农耕神

李冰(?-?),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战国时代秦国水利工程专家。主建都江堰,得到民间敬仰,逐步演变为川主崇拜。

公元前256年—前251年被秦昭王任为蜀郡(今成都一带)郡守,任蜀郡郡守时他主持设计并建造了成都北部的都江堰,泄岷江洪水且用之于灌溉,为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他在蜀郡还主持兴办了其他水利工程,并修筑桥梁,在广都主持开凿盐井等,为开发成都平原、发展农业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也修筑了一条连接中原、四川与云南的五尺道。

关于李冰治水的传说,东汉以后不断有所增附,唐代导江县(今都江堰市)已建李冰祠。北宋开始流传所谓李冰之子“李二郎”协助治水等神话。在民间传说中,神话人物二郎神的原型就是李冰之子,《太平广记》有传,范成大指称冰擒神锁镇于伏龙观,南宋朱熹《朱子语类》说:“梓潼与灌口二郎两个神,几乎割据了两川。”又说:“蜀中灌口二郎神,当时是李冰因开离堆有功立庙,今来现许多灵怪,乃是他第二儿子出来。”。

1974年在都江堰市岷江(外江)发掘出一尊东汉建宁元年(168年)雕刻的李冰石像。

建在都江堰渠首的二王庙是老百姓对李冰父子治水伟业的纪念。其中的碑刻多是对灌区水利工程维护的技术要领。每年的清明时节,当地的居民都会在二王庙举行祭祀活动和开水(岁修完工后放水)典礼。李冰现代已成为都江堰灌区老百姓所崇拜的神灵,与水有关的宗教活动则加强了在灌区管理中政府与用水户之间的联系。

李冰及其治水事迹自东汉起便被神化,并逐步演变成为川主崇拜。川主是四川及重庆的乡神,是巴蜀地区(四川省及重庆市一带)以及其它巴蜀移民聚居地的重要民间信仰,是一种以巴蜀治水文化为核心内容的民间信仰。川主信仰的祭拜场所是川主庙(亦称为川主宫、川王宫、二郎庙、清源宫、万天宫、惠民宫等)。明清以来,川主成为了四川本土乡神,清朝川主庙遍布四川省(含今重庆市)内各州县,有方志记载的便超过500处。在川渝之外的川主庙则同时还兼有川人会馆的功能。

川主的祭祀活动分为官祭和民祭。都江堰每年举行的清明放水节继承了始于北宋的官祭传统,在砍杩槎放水入内江以供成都平原春灌的同时祭祀李冰父子。而民祭则主要是以庙会的形式。每年六月二十四李二郎生日及六月二十六日李冰生日,四川、重庆各地都会举行“川主会”以纪念李冰父子。

李冰建堰的指导思想,就是道家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有专家称,都江堰并非始于李冰时期。

相关

  • 锈菌秆锈病,又称柄锈病、麦锈病、黑锈病,是由真菌锈菌(学名:Puccinia graminis)所引发的疾病,以谷类作物为感染大宗。小麦的秆锈传染病则是由名为“Ug99”的变种秆锈菌所引起,这种秆锈
  • 克劳迪奥·马格里斯克劳迪奥·马格里斯(意大利语:Claudio Magris,1939年4月10日-),意大利作家、翻译家。马格里斯出生于的里雅斯特,毕业于都灵大学德国学专业,1978年起在的里雅斯特大学教授德国文学至
  • 中和中和,可以指:
  • 丹麦议会政治主题丹麦议会(丹麦语:Folketinget,丹麦语发音: ,直译为人民庭)是丹麦的立法机关,共有179席,175席来自丹麦本土,2席来自格陵兰,2席来自法罗群岛,最近一次选举是在2015年。平日开会
  • 招潮蟹招潮蟹属(学名:Uca),又名招潮属、提琴手蟹,是沙蟹科的一个属,包含95个种。其最大的特征是雄蟹拥有一大一小相差悬殊的一对螯。招潮蟹会做出舞动大螯的动作,像是在招唤潮水似的,所以
  • 德国入侵卢森堡德国入侵卢森堡是1940年代法国战役的一部分。卢森堡原属于神圣罗马帝国、荷兰联合王国、以及后来的德意志邦联。出于各种原因,德意志帝国国曾两次入侵过卢森堡。第一次是世界
  • 2B2B可能指:
  • 孟加拉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孟加拉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 (孟加拉语:সালের অস্থায়ী বাংলাদেশ সরকার ), 普遍被称为穆治那加政府(Mujibnagar Government), 是孟加拉人在孟加拉国
  • 陈维藻陈维藻(闽南语:.mw-parser-output .sans-serif{font-family:-apple-system,BlinkMacSystemFont,"Segoe UI",Roboto,Lato,"Helvetica Neue",Helvetica,Arial,sans-serif}Tân U
  • 张邱东松张邱东松(1903年-1959年),台湾台中市丰原区客家人,日治晚期与战后初期艺人,为禁歌〈收酒矸〉、〈烧肉粽〉作者,晚年潦倒。张邱东松生于1903年的台中丰原,自小过继到张家,兼祧两姓。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