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德人

✍ dations ◷ 2024-12-23 00:15:40 #库尔德人
1400万 (2010)46.67%库尔德人(库尔德语:کورد‎,转写:Kurd‎)是一个生活于中东的游牧民族,为西南亚库尔德斯坦地区的基本居民。总人口3000万,主要分布在土耳其、叙利亚、伊拉克、伊朗四国境内,有少数分布在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欧俄南部、以色列等地,在中东是人口仅次于阿拉伯、突厥和波斯民族的第四大民族,同时是全世界没有国家的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库尔德人是中东地区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相传是古代米底亚人的后代,两千多年来一直都在库尔德斯坦的山区活动,过去都过着游牧生活,后来不断向周边地区扩散。近年来库尔德族已有独立建国的声浪,但屡屡遭受土耳其、伊拉克等国的压迫,偶有极端独立分子激烈冲突,部分工人党成员还被西方国家列为恐怖份子。大部分库尔德人都是伊斯兰教信徒,其中多数为逊尼派穆斯林(盛行苏菲教团),少数为什叶派穆斯林,含阿拉维派和十二伊玛目派。还有部分库尔德人信奉雅兹迪教派、阿里伊拉希教派等其他宗教。皮兰沙赫尔是穆凯里亚恩区的首府。主流学者甚至库尔德人自己都认为当年统治伊朗高原的米底人便是其的祖先的主体。公元前6世纪中期,米底被波斯帝国居鲁士大帝征服,米底人与波斯人的融合形成了今日的库尔德人。库尔德人生活的地区于公元前4世纪末期至公元7世纪先后被塞琉古王朝、安息帝国、罗马帝国、萨珊波斯、东罗马帝国征服并统治,期间库尔德人并未能够建立属于自己的大一统政权,而是不断地被强族征服,而处于从属的地位。公元7世纪晚期,新兴的阿拉伯人横扫西亚,库尔德人所在地区再次被征服,这次征服伴随着武力扫荡而来的是高压的伊斯兰化,于是库尔德人在阿拉伯征服后开始信奉伊斯兰教。阿拉伯帝国后期陷入分裂,德莱木人建立了白益王朝,在是945年至1055年间统治伊朗西部及伊拉克大部,期间库尔德族出身的白益埃米尔Badr ibn Hasanwaih成为了王朝最重要的埃米尔之一。在公元10世纪末期至公元12世纪,一系列的库尔德大公国和王朝被建立起来,统治了库尔德斯坦和附近地区:库尔德人虽然在阿拔斯王朝衰落时建立了一些小国,无奈其民族游牧习气太重,而且又有亚美尼亚人、波斯人和突厥人等强敌入侵,逐步消亡,所在地区后来成为塞尔柱突厥的一部分。其后库尔德人因民风彪悍而大量进入赞吉王朝的军队。在赞吉王朝之后,库尔德人于1171年建立了阿尤布王朝,由一位强大的领袖萨拉丁统领。萨拉丁带领穆斯林从十字军手中重夺耶路撒冷,并不时与阿萨辛派交手。不过萨拉丁并未领导库尔德人自己建立王朝,而是在库尔德斯坦之外的埃及建国,因此这样一个被阿拉伯人乃至西方人推崇的库尔德人反倒在自己的民族里没有受到那么多的礼赞。随着蒙古军的到来,库尔德地区又从属于蒙古帝国,而蒙古的第三次西征亦灭亡了阿尤布王朝,库尔德人再度完全由外族统治。后来波斯萨非王朝兴起,库尔德斯坦绝大多数地区又被其所占据,但由于萨非王朝信奉的是伊斯兰教什叶派而库尔德人则多信奉逊尼派,因此库尔德人受到空前的宗教压迫,恰逢此时同属逊尼派的奥斯曼土耳其也与萨非王朝矛盾激化,奥斯曼土耳其得到了库尔德人的支持并与萨非王朝展开了多年战争,双方均精疲力竭。1639年,奥斯曼帝国和波斯萨非王朝签署了席林堡条约,确定了两国对库尔德斯坦的瓜分。库尔德斯坦大部分归属奥斯曼帝国,少部分归属萨菲王朝。奥斯曼土耳其开始对库尔德人采取一定的包容态度,承认其16个公国和50个领地相对独立的地位,但此后态度有所转变,至1847年最后一个库尔德公国被消灭,从此库尔德人几乎处于完全的附庸和从属地位。到了20世纪初,库尔德人一直试图在原来的聚居区建立自己的国家,即库尔德斯坦。但是他们的建国目标与所在国政府发生激烈矛盾,双方不断发生冲突,由此形成了库尔德人问题。很多库尔德人曾遭受统治者的迫害和灭绝,库尔德人与库尔德斯坦周围的其他穆斯林之间也有长期的冲突,直至今天,种族斗争和压迫仍然存在。库尔德人使用库尔德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库尔德语有两种书写方式:在伊拉克和伊朗主要用阿拉伯字母书写,在土耳其和叙利亚主要用拉丁字母。两地原本语言相同,而仅是两种文字书写方式不同;但如今可能因为长久的分隔,使两种语言在用词方面已开始产生显著区分。主条目:土耳其库尔德人(英语:Kurds in Turkey)库尔德族人是土耳其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共有1,400万人,其中大约700万人生活在东部和东南部大片地广人稀的地区。土耳其的大多数库尔德族人都是穆斯林,他们外表上和土耳其人没两样,但是在语言、文化和家庭传统上却大相径庭。库尔德人和土耳其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早有历史记载。虽然库尔德人没有像亚美尼亚人那样经历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政府的种族屠杀,但库尔德人一直为独立而奋斗。一战结束后,奥图曼帝国与列强于1920年8月10日签订了《色佛尔条约》,此条约属于1919年巴黎和会系列条约的一部分。内容主要为削弱奥图曼帝国的领土及国力,防止它再发动对外扩张的战争。条约中允诺库尔德斯坦为自治区,并将举行公投以决定是否成为独立国家。该条约被普遍认为是侧重协约国(尤其是英国、希腊和亚美尼亚等国)的利益,而对奥图曼帝国和土耳其人十分苛刻。由凯末尔率领的土耳其民族主义者并不接受这个条约,于1920年4月23日在安卡拉成立了土耳其大国民议会。议会认为《色佛尔条约》损害土耳其人利益和主权,对之不予承认,并与依据条约占领小亚细亚的亚美尼亚、希腊和法国军队战斗,是为土耳其独立战争。战后,土耳其于1923年7月24日与协约国签订《洛桑条约》。在实质上建立起土耳其现代国家的《洛桑条约》中,库尔德人是一个少数民族,权利没有得到任何保证,这一点是库尔德族人和南斯拉夫人、犹太人以及亚美尼亚人不同的地方。虽然土耳其东部地区很多人,尤其是女性,都以库尔德族的Kurmanci语(此处指北库尔德语: 土耳其地区库尔德人所说之库尔德语腔调;另有南库尔德语,主要指伊拉克地区的库尔德语腔调)作为第一语言,对土耳其语的掌握非常有限;但直到最近,土耳其政府还是不承认库尔德族人的存在。在土耳其的人口调查中,政府仍然不准任何人把自己归为库尔德人,也不以库尔德人来称呼他们。身份证上亦不允许“库尔德人”字样出现。1925年以后,土耳其政府对库尔德族的政策逐渐从初期软硬兼施、保持模糊空间的态度一步步转变为压制库尔德族文化。1925到1938年间,土耳其国内的库尔德族在凯末尔高压统治下多次发起暴动,主要范围在土耳其东部的安那托利亚地区,而土耳其政府将这些暴动定义为“国内反动势力/革命势力的反动”,对于库尔德族一字不提,企图塑造土耳其做为单一民族国家的假象。1925年,由赛德(Sheikh Said)为首的库尔德族反土耳其高压统治运动开始了这一连串暴动,赛德起义造成1927-1930年间土耳其空军对亚拉拉特山地区的轰炸,酿成了1930年的亚拉拉特起义。更为血腥的暴动发生在1937年的德锡门地区,当地居民在1937-1938年间遭到土耳其政府的驱离,为了自我保护而发生暴动,在当地领袖写给国际联盟秘书长信件中揭露了土耳其政府的压迫暴行,其中提到“剥夺库尔德儿童的受教权、强迫库尔德人成为奴工、驱离库尔德人,并借由‘土耳其化’的手段试图消灭库尔德人”。而作为回应,土耳其政府选择更加密集的空军轰炸。据统计,土耳其军在短短17天内就歼灭了8,000多位库尔德人。库尔德族一次又一次的反抗无法扭转土耳其政府全面否定其存在的政策,到了1983年,库尔德语遭到了全面禁止。土耳其语被定为唯一官方语言的结果并不止于文化权语言权的打压。当所有有关库尔德族权益的政府公告都只以土耳其语发布时,原本属于库尔德族的土地渐渐从库尔德族人手中转入土耳其人手里。土耳其人开始在政府的提倡下有系统地移居至传统库尔德族区域,而库尔德族人则被赶出居住了数千年的土地。1984年,阿卜杜拉·厄贾兰建立了库尔德斯坦工人党(PKK)。创党初期,以为农工阶级谋福利为宗旨的库尔德工人党并未凸显库尔德族认同,反而一度与土耳其政府关系良好。但从1980年代中期开始,分离主义者的骚乱升级,而土耳其东南部也进入了长期紧急状态,经过1980至1990年代长达15年的战争,死亡人数达到了3万人以上。随着库尔德族受到军政府无情打压情况的恶化,库尔德斯坦工人党逐渐开始转型,并在1984年发展成为一武装团体,开始以恐怖攻击血腥暴力的形式与土耳其政府对抗,试图以暴力手段凝聚对抗土耳其政府,争取库尔德族独立。1991年,阿卜杜拉·厄贾兰在肯亚被捕。21世纪开始,厄贾兰呼吁他的追随者放下武器。1982年土耳其建立了新的宪法,在宪法的第26及28章中,对库尔德人的认定采用了较严苛的标准。与此同时,这项粗暴的政策也增进了受政治迫害而流亡至叙利亚的库尔德斯坦工人党的支持度。 虽然土耳其军方非常担心安多利亚东南方的库尔德势力,但是总理Turgut Ozal 认为有必要趁著库尔德斯坦工人党的没落与国内库尔德人开启谈判。1992年,他建议国家电视网络应该至少拨放60至90分钟的库尔德语节目,并且将库尔德语订为第二官方语言;然而国会内的军方势力在安全的考量下否定了这个想法。Turgut Ozal 的继任者Tansu Ciller 上台后情况持续恶化,因为他给予军方极大的政治及金融上的支助,激化了土耳其军库尔德斯坦工人党的军事行动。此外,另一个好战的伊斯兰政党也在东南方兴起了-也就是1999年成立的新库尔德斯坦人民民主党(new Kurdish People’s Democracy Party, PDP),同年也举行了赫尔辛基高峰会,土耳其成为欧盟的候选国,新的执政党-民主人民党决定废除死刑并且给予库尔德人有限的文化权利。促进这种改变进一步加快的最好机会就是土耳其申请加入欧盟。为了获得批准,土耳其不得不开始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和民族权利。2002年,土耳其政府允许用库尔德语言广播,然后又进一步同意在语言学校里教授库尔德语。东南部的紧急状态被解除。政府补偿在冲突中被迫迁移的农民。很多库尔德族人对于在伊拉克北部边境,正发展出一个准独立(quasi-independent)的库尔德人国家的进程感到高兴。不过,虽然目前形势的发展令人乐观,一些库尔德人激进主义者认为现有的改革远远不够。2004年6月,停火状态也被打破,在东南部地区不时发生小规模战斗。而近期发生在安卡拉的爆炸事件也被认为再次恶化两方的关系。伊朗库尔德族主要居住在伊朗的西北边,还有一些少数库尔德族居住在东北边呼罗珊省,占伊朗约7~10%的人口(650万~790万)。伊朗政府并没有像土耳其或伊拉克一样用残忍暴行去对付其境内的库尔德族,但面对库尔德族的分离请求时却永远持反对意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一段时期,伊朗政府因行政力量尚未稳固,使得一些库尔德族部落酋长获得当地政治权力。而一战后兴起的民族主义思潮则影响一些库尔德族酋长而使他们日后成为库尔德民族主义领导者。在1910年代晚期和1920年代早期,由库尔德酋长辛库·席卡克(英语:Simko Shikak)领导的族群叛乱在伊朗西北边点燃战火。虽然此叛乱象征库尔德民族主义的兴起,但历史学家认为辛库的叛乱和库尔德族民族认同间的关系其实很难有关连,这场叛乱只是反映传统的部落利益上的冲突。而伊朗政府和非库尔德族的伊朗民众并不是这场攻击的唯一受害者,也有库尔德族人在这场叛乱下受到伤害。这场叛乱并没有任何库尔德族团结一致的迹象。1920年代晚期的库尔德族暴动常伴随着伊朗与土耳其间的紧张关系,伊朗与土耳其把库尔德族当成政治工具:土耳其提供军事协助与避难场所给1918~1922年的辛库‧席卡克反伊朗叛乱,而伊朗也在1930年的亚拉拉特叛变(英语:Kurdish Republic of Ararat)时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土耳其。因面对泛突厥主义与泛阿拉伯主义在伊朗国境中崛起而造成的领土威胁,泛伊朗主义在1920年代早期形成。当时礼萨汗的巴列维王朝支持伊朗民族主义,认为库尔德族是伊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礼萨汗个人赞扬库尔德族是纯正的波斯人。在这时期苏联的马克思主义也影响了库尔德族,并在1946年伊朗危机中促进分离运动,当时伊朗库尔德民主党(英语:Democratic Party of Iranian Kurdistan)(KDP-I)与共产主义团体有意建立一个叫马哈巴德共和国苏维埃傀儡政府,此傀儡政府将与另一个傀儡政府阿塞拜疆人民政府(英语:Azerbaijan People's Government)一起建立。但马哈巴德共和国领土很小,只包含马哈巴德与周边的城市,不足以与南边英美区的库尔德族合并,其民族目的也没办法吸引其他的部落。结果,当1946年12月苏维埃撤出伊朗时,伊朗政府便毫无阻碍的铲除这个傀儡政府。之后陆陆续续的库尔德族暴动(1967、1979、1989-96年),由KDP-I和伊朗库尔德劳动者社会革命党(KZK)带头,但这两个团体并未大力提倡库尔德族分离运动,在这部分做最好的反而是土耳其的库尔德斯坦工人党(PKK),但是一些反对派领袖,包括库瓦兹·穆罕默德(英语:Qazi Muhammad)与阿布都·拉曼·加私募罗(英语:Abdul Rahman Ghassemlou),还是被伊朗政府处决或遇刺身亡。在两伊战争时,伊朗政府资助伊拉克的库尔德族政党如库尔德斯坦民主党(KDP)和库尔德斯坦爱国联盟(PUK)反抗伊拉克,并收容140万伊拉克难民(多数为库尔德族人)。2004年,由隶属于土耳其PKK的分离团体,库尔德斯坦自由生活党(PJAK)发起暴动,并被伊朗、土耳其和美国视为恐怖分子。停火协议虽在2011年签署,但是一些PJAK与伊斯兰革命卫队(IRGC)间的冲突在停火之后还是有所发生。自从1979年伊朗革命以来,伊朗经常面对歧视库尔德族的指控。但库尔德族人其实在伊朗各时期的政府执政时都有参与其中,例如库尔德自由主义政治家卡林姆‧簪加败(英语:Karim Sanjabi)就在1952年在摩萨台内阁中担任教育部长。在礼萨汗当政时期,一些国会成员和军队官员就都是库尔德族人,甚至有库尔德族的内阁部长。在巴列维王朝时期,库尔德族收到许多来自当权者的帮助,例如在1962年领土重编时保留库尔德族的土地。在2000年初期,伊朗议会中的库尔德族议员也占了一定的比例,逐渐削弱歧视的主张。重要的政治家如前第一副总统礼萨‧拉希米和德黑兰市长巴吉尔‧卡利巴夫(在2013年总统大选选票位居第二名)也活跃于现今伊朗政坛。而库尔德族的语言在现在伊朗境内没有受到太大的限制,一些报纸使用库尔德族语,甚至在有些学校教导小孩库尔德语。就目前情况而言,大多数的伊朗库尔德族人对库尔德民族主义并不是太执著。在波斯湾战争期间,美国曾呼吁伊拉克国内人士推翻萨达姆·候赛因,库尔德人曾表示愿担此任,但美国认为库尔德人未必能胜任,而未有合作。战后,萨达姆打击库尔德人,1992年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在伊拉克境内,北纬36度以北,设立禁飞区,以制止伊拉克空袭库尔德人。伊斯兰国组织崛起后,伊拉克库尔德自治区遭到攻击和许多屠杀事件,一线之隔的土耳其采取壁上观角色,也引起土境内库尔德人抗议,但土耳其视其境内库尔德为不稳定力量,要是出兵解围或给予武器,难保有一天伊土两地的库尔德族坐大后联盟起来要求建国,那就是最大心腹大患,相比之下伊斯兰国虽然残忍但是同为逊尼派又对土耳其短期内没有领土野心,战力又强,一个不可说的心机在土政府高层蔓延,就是不要积极攻打伊斯兰国组织,让它去屠杀库尔德族和叙利亚的什叶派,这两者都是土耳其大敌,出手帮助主要敌人是没道理的策略。伊拉克库尔德人之政经地位属于中等,主要因为两伊战争及波湾战争后,严重削弱。 在宗教方面大多数属于逊尼派回教徒,主要是逊尼派阿拉伯人,再者是什叶派,仅有少数是阿列维派(Alevis) 或是亚契德(Yazidis)。 1960年代,伊朗王国、美国、以色列开始给予老巴塞尼的库尔德民主党坚定支持,对伊拉克进行镇压。1972年,伊拉克对英属石油公司进行国有化政策,美国曾透过伊朗对老巴塞尼更多武力支持。1975年伊朗国王及海珊进行协商,伊朗终止对老巴塞尼援助,库尔德族叛乱行动瓦解。而该库尔德族有三大主要势力,分别为: 库尔德斯坦民主党(KDP) 、老巴塞尼、库尔德斯坦工人党(PKK) 。 1980-1988 年的两伊战争期间,伊朗与伊拉克政府为了打击对方,各自极力设法鼓吹对方国家境内库尔德族争取独立。伊拉克基本上有三大要点:维护中东霸权地位、重划阿拉伯河边界、切断伊朗对库尔德族人的援助。起初海珊为求将精力集中在对付伊朗,并未对伊拉克境内库尔德族独立运动太过介意。然而伊拉克境内分裂的两股库尔德族势力中,“库尔德族民主党”(Kurdish Democratic Party, KDP)始终坚拒与海珊合作,导致海珊在1988年巴格达使用化学武器的对象不只是伊朗军民,同时也包括自己境内的库尔德族平民,但联合国经查证后,却没进一步的制裁。 1991年库尔德族叛乱失败,根据联合国安理会第688号决议,以北纬36度以北,作为库尔德族避难所,并且设立禁飞区以制止伊拉克空袭库尔德人。今伊拉克地区之库尔德族人仍希望独立于国家之外,只是受个国家之压迫,并于邻国土耳其之库尔德人间,难完全达成共识完成独立。而2014年开始,许多库尔德族人指控土耳其政府,暗中协助ISIS灭库尔德族人 。虽然伊拉克政府反对,但是伊拉克库尔德斯坦还是将于2017年9月25日举行独立公投。库尔德族人口占叙利亚人口的9%,总共约160万人。这令他们成为国内最大的少数民族。他们主要集中于东北部与北部,但在最大城市阿勒坡与首都大马士革也有明显的库尔德族人口。库尔德人在公共场所通常说库尔德语,除非没有其他库尔德人在场。国际特赦组织表示:库尔德族人权活动者受到虐待和迫害。任何政党都不被允许,包括库尔德族与其他族群。叙利亚官方以技术性手段压迫库尔德族的民族识别,包括使用库尔德语的各种限制、拒绝儿童以库尔德语姓名登记出生、更换库尔德语地名为阿拉伯语新地名、禁止没使用阿拉伯语名称的商店、禁止库尔德语私立学校及禁止以库尔德语撰写的书籍或出版物。在被拒绝叙利亚国籍后,大约有30万库尔德族人已经被剥夺任何社会权利,违反了国际法。其后果是,这些库尔德族人在叙利亚境内被逮捕。2011年3月,部分原因是为了避免进一步的示威与动乱蔓延到全国各地,叙利亚政府承诺要解决这一问题,对大约30万名先前被剥夺权利的库尔德族人,承认其为叙利亚公民。2004年3月12日,从卡米什利(叙利亚东北部一个主要的库尔德城市)一座体育场开始,库尔德人和叙利亚人之间爆发冲突并持续了数天。至少三十人死亡,超过160人受伤。骚乱蔓延到北部土耳其边界一带的其他库尔德族城镇,再波及到大马士革与阿勒坡。由于叙利亚内战,自2012年7月起,库尔德族人得以控制叙利亚库尔德斯坦的大部分地区,从最东北端的安迪瓦到最西北端的将戴里斯(英语:Jandairis)。2017年,叙利亚当局表示愿意在境内库尔德族协助消灭“伊斯兰国”后与其共同协商其自治议题。

相关

  • 儿童儿童色情旅游(英语:Child Sex Tourism)是为了参与儿童性交易而进行的一种旅游,这在商业上促进了儿童性虐待的发生。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里对儿童的定义为“所有未满18周岁的
  • 繁殖季节繁殖季节是最适宜野生动物和鸟类进行繁殖的季节,往往有着良好的繁殖条件及充足的食物和水。繁殖季节对于野生动物和鸟类而言,最有可能实现成功繁殖。由于不同的野生动物和鸟类
  • 印度电影观众印度杂志电影观众是由英国广播公司与华纳唱片公司合资兴办的印度杂志,主要评论宝莱坞电影、和电影演员。该杂志每年靠读者投票评选:
  • 俄罗斯母亲俄罗斯母亲(俄语:Россия-Матушка)是俄罗斯的国家象征,常出现在政治性的宣传品或雕像上。在苏联时代较常使用“祖国母亲”的国家象征来表示由多元民族所构成的苏联
  • 逮捕逮捕指以强制力拘束人身自由之强制处分,逮捕之主要目的为预防犯罪或是为进行侦查。逮捕,是指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实施妨碍刑事诉讼的行为,逃避侦查、起诉、审判或者发
  • 五碳醛糖戊糖(英语:Pentose),又称为五碳糖,是一种含有5个碳原子的单糖。在1号碳上有醛基的称为五碳醛糖(戊醛糖);2号碳上有酮基的称为五碳酮糖(戊酮糖)。戊醛糖有3个手性中心,因此可能有8种旋光
  • 峡湾峡湾乃由冰川形成的地形。峡湾形成是由于冰川侵蚀河谷所致,冰川由高山向下滑时,不仅从河谷流入,还将山壁磨蚀,成为峡谷。当这些接近海岸的峡谷被海水倒灌时,便形成峡湾。峡谷在寒
  •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皇家天文学会月报(英语: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MNRAS)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天文学和天文物理学领域同行评审的学术期刊之一。出刊于1827年,发表作为天文
  • 金养健金养建(韩语:김양건,1942年4月24日-2015年12月29日),又译作金养健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治家,生前为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局书记,兼任统一战线部部长。金养建出生
  • 兽刑兽刑(拉丁语:Damnatio ad bestias)是一种执行死刑的方式,指利用猛兽将受刑人咬死甚至捕食。公元前7世纪,亚述国王亚苏巴尼巴尔曾经把他的囚犯扔给巨犬。兽刑于公元1世纪由亚洲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