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盆地构造运动

✍ dations ◷ 2025-05-15 05:17:51 #南海盆地构造运动

南海盆地(英语:Tectonics of the South China Sea)是亚洲最大的边缘盆地之一。位于越南以东,菲律宾和吕宋海峡以西,婆罗洲以北。构造上,西邻印度支那陆块,东邻菲律宾海板块,北邻扬子陆块。菲律宾海板块和亚洲板块之间是俯冲边界。南海盆地的形成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密切相关。碰撞使大陆地壳增厚,改变了从喜马拉雅造山带到南海,特别是青藏高原周围的地形。由于邻近多块板块,致使南海成为多个构造运动的产物。南海盆地周边板块从新生代早期到晚中新世都经历了顺时针旋转、俯冲和挤压过程。

南海地质历史可顺序分为五个构造演化阶段:裂谷发育、海底扩张、南海沉降、南海盆地闭合、台湾隆升。

南海形成初期,是以盆地延伸活动为主,形成两个被动边缘。通常公认是延伸从东北向西南扩展,但是一些专家认为西南盆地实际上更老。根据地震剖面,裂谷和多地堑在 55 Ma 左右开始形成 。由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裂谷活动在 50 Ma 左右加剧。Wang (2009) 和 Cullen (2010) 提出了两种裂谷启动的不同模型。王提出了裂谷在两个领域的发展不同。南海北部和东北部在古新世早期形成裂谷。南海南部和西南部则在始新世前后出现了较晚的裂谷。这就表明南海不是一个地质均质区,其岩石圈根据构造演化可分为西南和东北两个区域。这裂谷阶段差异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可能受不同板块的影响或不同分布的地幔热柱。南海西部边界的红河断裂被认为是一个大型走滑断层,影响了南部和西南地区的裂谷的发育。

Cullen 指出,南海盆地的裂谷形成可追溯到晚白垩世,延伸在新生代分两期结束。第一次在古新世早期,裂谷系统主要位于曾母暗沙 和越南中部近海的 Phu Khanh 盆地。推测是由菲律宾和南亚之间的板块分离力为主力 。后期是在始新世晚期到早中新世之间向西南扩展的裂谷形成,此阶段地壳变薄,最后导致南海扩张.

可以根据磁异常条带和两种花岗岩的分布来讨论海底扩张。理论上,海底扩张应该跟裂谷阶段。然而,在本区裂谷和海底扩张运动重叠了大约5百万年。例如,在早中新世期间。当东北地区处于海底扩张阶段时,西南地区正在进行裂谷活动。

海底扩张的重建是根据磁异常条带。但海底开始扩张的确切时间尚未达成共识。布雷斯等人(1993)提出海底在 30 Ma 和 16 Ma 之间扩张。然而,在吕宋海峡地区发现的新证据表明,这种扩张可能始于37百万年前。 整个海底扩张过程可分为东北扩张和西南扩张两部分 。

在海底扩张过程中,根据磁异常条带,扩张运动可分为的三个阶段。海底扩张中心在 25.5 Ma、24.7 Ma 和 20.5 Ma 时发生了3次跳跃 。这3次跳跃把海底扩张中心的洋中脊由西沙海槽的原始位置向南移动。

南海几个微块体的岩石学分析由严等人(2010)完成。南海有两种类型的花岗岩。它们是英云闪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英云闪长花岗岩中钛、铝、铁、镁、钙、钠、磷含量较高,硅、钾含量较低,可能来源于地幔和下前寒武纪地壳的熔融。然而,二长花岗岩是由地壳熔融形成的。因此,二长花岗岩代表南海岩石圈的延伸。这两类花岗岩的比例变化也显示了新生代海底扩张历史的特征。

经过裂谷、海底扩张和碰撞的运动,导致南海的沉降。由于新生代南海地质位置非常特殊,东侧为俯冲带,西侧为红河剪切带,洋中脊向南的跳跃,导致多数张性的断裂带。形成盆地下沉。在南海具有裂谷相关的沉降和裂谷后的热沉降。

在 25 Ma 和 5 Ma 期间时,南海的沉降率也发生了变化。 在25 Ma时,由于洋中脊从西南跳跃,引发了南海北部的热沉降和海侵。 在5 Ma的速率增加是由于吕宋岛弧的碰撞,使东部地区沉降,同时由红河断层运动逆转反向,导致在盆地西北方向的莺歌海盆地也出现了新的沉降。

Fyhn 等人在 2009 年说明,南海的开张和形成有三种主要模型: 碰撞-挤出模型、俯冲-碰撞模型和混合模型。

碰撞-挤出模型认为,南海盆地的开张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有关。当时婆罗洲和印度支那板块仍然被认为是一个单一的板块。当印度与欧亚大陆相撞时,该大陆的一部分被推向东南。这种地质运动被一些文章称为“大陆脱逃”。该模型认为,海底扩张是由西部的碰撞而引发的。这种大陆脱逃结果形成一个走滑断层通往南海盆地。在这条走滑断层的左侧部分开始了一个扩展脊,导致海底扩张。随着挤压停止扩也停止。由于海底扩张,婆罗洲地块发生了旋转。尽管该模型解释了南海盆地在构造演化过程中的几何变化,但在某些地方尤其是婆罗洲的旋转方面仍然模糊不清。该模型还提出婆罗洲北侧没有发生俯冲,考虑到南海盆地东南部逆冲断层的存在,这很难解释。

俯冲模型认为,南海的扩张是由于婆罗洲下方的一个原南海大洋板块,向南俯冲造成的板块拉力造成的。婆罗洲的沙巴造山运动支持了这种俯冲论点。 俯冲始于古新世,结束于早中新世。 该模型的缺点是无法解释南海盆地扩张轴的变化或婆罗洲自转过程 。

混合模型可以看作是碰撞-挤出模型和俯冲-碰撞模型的混合。此论点保留了一些碰撞挤出模型中元素,例如婆罗洲的旋转,但是,俯冲也被认为伴随着挤出。俯冲带向南海东南方向迁移,与原婆罗洲地块北缘的聚合边界相吻合。使用此模型比其他两个模型更广泛。

南海北部和西北部被在被动大陆边缘上的裂谷盆地包围。 它们是珠江口盆地、琼东南盆地、莺歌海盆地和富庆盆地。 这些盆地的发育与南海的构造历史密切相关。南海盆地构造运动对其周围石油蕴藏有深渊的影响。2011 年龚再升,黄丽芬及陈培心三人,综合石油钻探,地球物理,以及陆上出露岩石等资料,探讨南海盆地构造的演变对石油生储盖的控制因素。

这些盆地都经历典型的 McKenzie 型两期伸展运动的阶段;以差异沉降为主的裂谷阶段和以热沉降为主的裂谷后阶段。 每个阶段都能够单独产生一石油系统。

例如,珠江口盆地在第三纪发育了四个裂谷盆地,裂谷的形成与南海的扩张密切相关。在裂谷期内的古新世至中渐新世的沉积主要是湖相沉积物,是裂谷盆地主要的烃源岩。在裂谷后期的沉积物中,有晚渐新世三角洲和早中新世珊瑚礁岩, 两者皆构成了裂谷盆地的主要油藏。 近期在珠二坳陷也发现天然气,烃源岩为始新世晚期的陆相沉积物<。

琼东南盆地位于珠江口盆地以西,两者的构造地层序列相近。 然而,前者的沉降历史受到了另一个构造因素的影响,即沿红河断层系统的走滑运动。 该盆地有一个区域性中新世早期的不整合,分隔裂谷后层序和裂谷层序。盆地天然气产自裂谷层序.

由于其新近纪覆盖层较厚,莺歌海盆地的裂谷构造尚未确定,但由于该盆地被相似年龄的裂谷盆地所包围,因此可以预期再深部有裂谷构造.

盆地的沉降是由于印度支那地块沿红河断层系统的顺时针旋,而引起盆地内的走滑张力 。然而,盆地的沉降运动比红河断层系统的初始的走滑运动早。

与附近的琼东南盆地相似,该盆地的早中新世不整合,分隔裂谷后与裂谷序列。 然而,由于走滑运动,这不整合在区域是非同时性的。 目前在盆地的裂谷后序列中发现了天然气,但裂谷序列的油气潜力尚未得到证实。

相关

  • 硒的同位素硒(原子量:78.96(3))共有39个同位素,其中有5个同位素是稳定的。备注:画上#号的数据代表没有经过实验的证明,只是理论推测而已,而用括号括起来的代表数据不确定性。
  • 埃及第十三王朝第 八第 十古埃及第十三王朝通常与埃及第十一王朝、埃及第十二王朝和埃及第十四王朝合称中王国时期。但也有学者将它从中拆分出来,与第十四王朝一起,作为第二中间时期合并入埃
  • 爱德华·戈里爱德华·圣约翰·戈里(英语:Edward St. John Gorey,1925年2月22日-2000年4月15日),生于美国芝加哥市,美国作家、诗人、艺术家、插画家。1943年,高中毕业,就读芝加哥美术馆附属美术大
  • 枕边禁书《枕边禁书》是一部1996年首映的英语电影,由英国、法国、荷兰及卢森堡合制,邬君梅及伊万·迈克格雷戈等主演。电影原名即清少纳言的枕草子之英文译名。故事以复仇为主题,讲述女
  • 船级社船级社,或称验船协会、验船机构,是建立和维护船舶及航运设备相关技术标准的非政府组织,通常以船舶监造和定期检查等措施,来确保航海设备满足其规范。船级社设定技术规范,确认船舶
  • 乔凡尼·阿梅利诺-卡梅利亚乔凡尼·阿梅利诺-卡梅利亚(Giovanni Amelino-Camelia)(1965年12月14日-)是一位意大利物理学家,于罗马大学(University of Rome La Sapienza)任教,主要研究领域为量子引力。他是非
  • 所罗门·德斯所罗门·图法·德斯(Solomon Tufa Demse,1998年12月31日-)是一名埃塞俄比亚男子跆拳道运动员。他曾经获得2018年非洲跆拳道锦标赛男子54公斤级金牌,及2019年非洲运动会男子54公斤
  • 耶莱娜·多基奇耶莱娜·多基奇(Jelena Dokić,1983年4月12日-),澳大利亚女子网球运动员。最著名的战绩为曾于1999年温布尔登第一轮以悬殊比数击败玛蒂娜·辛吉斯。2000年悉尼奥运在铜牌战败给了
  • 士瓦本的吉塞拉士瓦本的吉塞拉(德语:Gisela von Schwaben,约990年—1043年2月15日),神圣罗马皇后,1027年至1039年在位。吉塞拉的父亲是士瓦本公爵赫尔曼二世(英语:Herman II, Duke of Swabia),母亲是勃艮第国王康拉德三世与妻子玛蒂尔德的女儿。1002年,吉塞拉与不伦瑞克伯爵布伦一世(英语:Brun I, Count of Brunswick)结婚,两人共有1子1女:布伦一世于1010年去世。1012年,吉塞拉与士瓦本公爵恩斯特一世(英语:Ernest I, Duk
  • 如来藏 (经藏)丁福保佛学大辞典解释“如来藏”有两种用法,第二种用法指如来所说的一切经藏。《增壹阿含经》卷第一序品:“如是阿含增一法,三乘教化无差别。佛经微妙极甚深,能除结使如流河;然此增一最在上,能净三眼除三垢。其有专心持增一,便为总持如来藏;正使今身不尽结,后生便得高才智。”《阿毘达磨识身足论·初归礼赞颂》:“阿毘达磨正法灯。心中净眼智根本。所知林日邪论剑。开士威力如来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