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SP-17b

✍ dations ◷ 2025-11-15 15:40:04 #2009年发现的系外行星,太阳系外行星,类木行星,热木星,天蝎座

WASP-17b是一个位于天蝎座,环绕恒星WASP-17的太阳系外行星。该行星发现于2009年8月11日。该行星是首颗被发现的逆行轨道的行星,即行星公转方向和所属恒星自转方向相反。这个发现也因此改变了行星系的理论。WASP-17b可能是目前发现半径最大的系外行星,但质量只有木星的一半,是一颗蓬松行星

由英国斯塔福德郡基理大学(Keele University)大卫·安德森(David Anderson)的团队使用凌日法观测到该行星对WASP-17凌日,而发现了这颗距离地球1000 光年(300 秒差距)的气体巨行星。并且其测光观测也确认了体积。该行星是以位于南非天文台,由多个大学操作的超广角寻找行星(Super Wide Angle Search for Planets, SuperWASP)望远镜阵列发现。该行星是由SuperWASP发现的第17个行星,并依该计划命名。

日内瓦天文台的天文学家接着观测该行星所属恒星的光谱内红移和蓝移以确认其径向速度在行星运转时的变化确认行星的质量和轨道离心率。在行星凌日期间精确测定的多普勒变化允许颗学家测定行星的公转方向,并经由罗斯特-麦克劳克林效应确认行星公转方向和所属恒星自转方向相反。

WASP-17b半径是木星的1.5–2倍,但质量却只有木星的一半;因此密度只有0.08到0.19 g/cm3,而木星的密度是1.326 g/cm3、地球密度则是5.515 g/cm3(水的密度是1 g/cm3)。如此异常低的密度被认为是因为行星的轨道离心率和它与母星的距离(比水星和太阳之间距离更短)造成了该行星内部强大的潮汐加热和潮汐变形。同样的机制也在木星卫星木卫一上发生,造成该卫星活跃的火山活动。

WASP-17b被认为是逆行轨道的行星(轨道倾角高达149°;请勿和行星轨道面与观测者夹角混淆,对于所有太阳系外行星而言该夹角都是接近90°),也是首颗被发现如此公转的行星。这种运行方式是以行星凌日时的多普勒效应产生的罗斯特-麦克劳克林效应所得知,当行星的某一半球接近或远离地球时,地球将会观测到被凌日的行星减弱的红移或蓝移。科学家目前尚不清楚为什么该行星会逆向公转。其理论包含来自其它几乎要和其撞击的其他行星的重力弹弓,或者是一个较小的行星体的扰动使WASP-17b的轨道逐渐因为古在机制而改变其倾角。

维基共享资源中与WASP-17b相关的分类

相关

  • 木乃伊木乃伊是在人工防腐情况下或自然条件下可以长久保存的尸体。木乃伊一词源自波斯语“موم‎”(mūm),原义为蜡,欧洲人用来指古埃及涂抹防腐香料保存至今的尸体,中国自明代以来将
  • 夊部,为汉字索引里为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三十五个(三划的则为第六个)。夊部通常是从下方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可用者将部首归为夊部。要注意的是,在繁体,夊部与夂部不
  • 门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一百六十九个(八划的则为第三个)。就繁体中,门部归于八划部首,而简体中文则归在三划。门部只以上方包围为部字。且无其他部
  • 台南左镇化石园区台南左镇化石园区位于台湾台南市左镇区,前身为菜寮化石馆。1971年时在左镇菜寮溪畔发现台湾的第一块人类化石,故以地名与化石为此馆命名。以往,菜寮溪流域经常在大雨过后,河流溪
  • 诸侯诸侯国,狭义上主要是指中国历史周朝时分封制之下由中原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天子对封地的称呼,也被称为“诸侯列国”、“列国”;封地君主最高统治者被赐与“诸侯”的封号。广义上指
  • 张殿琳张殿琳(1934年11月13日-),生于陕西三原,籍贯陕西临潼,中国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5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物理系。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新舞台新舞台是台湾台北市第一座民营的中型多功能表演艺术厅。新舞台前身台湾新舞台于台北大空袭被炸毁,现在的剧场为中国信托商业银行前荣誉董事长辜振甫与董事长辜濂松决定由该行
  • 色调分离色调分离是指一幅图像原本是由紧紧相邻的渐变色阶构成,被数种突然的颜色转变所代替。这一种突然的转变,亦称作“跳阶”。色调分离可以是因为系统或档案格式对渐变色阶的支持不
  • 三聚磷酸钠三聚磷酸钠,化学式Na5P3O10。三聚磷酸钠是一种白色粉末,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1%水溶液pH为9.7。有两种晶形,α型(高温型)和β型(低温型),两者化学性质相同,均可得到相同的水溶液和结晶
  • 汽油引擎汽油引擎(Gasoline Engine、Petrol Engine)是使用汽油作为燃料的内燃机。1883年德国人G.戴姆勒成功制造汽油机。二战前,汽油机用作1千瓦以下的农业、园艺机具的动力,大到数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