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力昏迷

✍ dations ◷ 2025-02-23 07:05:28 #生理学

G力昏迷(G-force induced loss of consciousness,缩写为G-LOC)是航空生理学(英语:aerospace physiology)的专有名词,指人体因承受过大或长期的G力,以致血液减少流入脑部,最终因脑部缺氧而导致昏厥。此症状常于战斗机或特技飞行飞机驾驶员,以及太空人身上发生。某些机动游戏上亦有可能发生。故此,战机驾驶员受训时皆须接受高G力训练(英语:High-G training)以避免于实际操作时丧失意识,训练一般包括达15秒的9G加速度。

当正G力增加时,血液会流向下半身,故脑部所取得之氧气会有所减少,以致产生以下各阶段症状:

相反,受负G力时血液会流向脑部,引起红视。

由于视网膜对缺氧非常敏感,故G力会首先影响视觉。当视网膜血压低于眼压(通常为10–21 mm Hg)时,血液将不再流向视网膜。此会首先导致灰视,视野会整体变灰,若G力持续则会进而成为管状视野,视场慢慢减少,视野自外围向内收缩。有经验的机长可以以此为标准,于未丧失意识的情况下取得最大的转向角度。G力减退后,上述的症状会迅速消失,惟或会丧失数秒方向知觉。然而,若驾驶员彻底失去意识,即使G力减退后,G力昏迷仍会维持一段时间,通常为时12秒,并称之为“绝对无能”(Absolute incapacitation)。及后驾驶员虽会回复意识,但于约15秒内对自身状况依然十分模糊,故亦无法操控飞机。此时期则称为“相对无能”(Relative incapacitation)。当血液重新回脑部时,驾驶员可能会抽搐,有时更会丧失对该次G-LOC的记忆。若G力昏迷于低空发生,则可能因为驾驶员的身体状况而发引致可控飞行撞地。

因为G-LOC的主因为脑部缺氧,故人体较能承受前后而非上下的加速度。然而,飞机的操纵方式使得驾驶员更常需要承受上下方向的加速度,故亦有俯卧式哥士达流星战斗机(英语:Gloster Meteor F8 "Prone Pilot")的实验,而太空船中太空人的坐位也是按加速方向放置。

相关

  • Md5f13 7s22, 8, 18, 32, 31, 8, 2主条目:钔的同位素钔是一个人工合成元素,化学符号为Md(曾作Mv),原子序是101。钔是锕系元素中具有放射性的超铀金属元素,在锕系元素排倒数第三位、
  • 威妥玛拼音威妥玛拼音(Wei1 Tʻo3-ma3 Pʻin1-yin1,英语:Wade–Giles system),习惯称作威妥玛或威式拼音、韦氏拼音、威翟式拼音,是一套在英文中用罗马拼音于拼写中文官话读音的音译系统,发明
  • 罗德阶罗德期(英语:Roadian)是二叠纪的第五个时期,年代大约位于272.95–268.8百万年前。
  • 胡戈·特奥雷尔阿克塞尔·胡戈·特奥多尔·特奥雷尔(Axel Hugo Theodor Theorell,1903年7月6日-1982年8月15日)是一位瑞典科学家与诺贝尔奖持有者。将一生事业专注于酶的研究的特奥雷尔,在1955
  • 李博 (植物生态学家)李博(1929年4月15日-1998年5月21日),山东夏津县人,植物生态学家。1953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担任内蒙古大学教授,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院士。他是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中
  • 佐尔坦·塞莱西佐尔坦·塞莱西(匈牙利语:Zoltán Szélesi;1981年11月22日-)是一位匈牙利足球运动员。在场上的位置是后卫。他现在效力于匈牙利足球甲级联赛球队乌伊佩斯特足球俱乐部。他也代表
  • HIST4H44H9O、​3WKJ、​3AYW、​3WA9、​5B0Z、​5AVB、​2CV5、​5AV5、​3AV2、​3WTP、​3AV1、​3AZK、​3X1V、​5AV8、​1F66、​4QUU、​3CFS、​4YYK、​4QUT、​3NQJ、​
  • 克里斯蒂安·贝尔克里斯蒂安·查尔斯·菲利普·贝尔(英语:Christian Charles Philip Bale,1974年1月30日-)是一名英国男演员和电影制片人。贝尔在13岁时出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改编自J·G·
  • 杨鼎和杨鼎和(?-1651年),明朝末年至南明官员,四川承宣布政使司江安县(今四川省江安县)人。杨鼎和在南明永历帝时任兵部侍郎。永历三年(1649年),孙可望请永历帝封他为秦王,杨鼎和和大学士严起恒
  • 增距镜增距镜(Teleconverter 或Tele extender)是装设于照相机机身和镜头之间的次镜,作为放大镜头成像的中心区域。例如在35 mm规格底片的相机上,2倍增距镜可将影像中心 12×18 mm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