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力昏迷

✍ dations ◷ 2025-11-03 05:20:42 #生理学

G力昏迷(G-force induced loss of consciousness,缩写为G-LOC)是航空生理学(英语:aerospace physiology)的专有名词,指人体因承受过大或长期的G力,以致血液减少流入脑部,最终因脑部缺氧而导致昏厥。此症状常于战斗机或特技飞行飞机驾驶员,以及太空人身上发生。某些机动游戏上亦有可能发生。故此,战机驾驶员受训时皆须接受高G力训练(英语:High-G training)以避免于实际操作时丧失意识,训练一般包括达15秒的9G加速度。

当正G力增加时,血液会流向下半身,故脑部所取得之氧气会有所减少,以致产生以下各阶段症状:

相反,受负G力时血液会流向脑部,引起红视。

由于视网膜对缺氧非常敏感,故G力会首先影响视觉。当视网膜血压低于眼压(通常为10–21 mm Hg)时,血液将不再流向视网膜。此会首先导致灰视,视野会整体变灰,若G力持续则会进而成为管状视野,视场慢慢减少,视野自外围向内收缩。有经验的机长可以以此为标准,于未丧失意识的情况下取得最大的转向角度。G力减退后,上述的症状会迅速消失,惟或会丧失数秒方向知觉。然而,若驾驶员彻底失去意识,即使G力减退后,G力昏迷仍会维持一段时间,通常为时12秒,并称之为“绝对无能”(Absolute incapacitation)。及后驾驶员虽会回复意识,但于约15秒内对自身状况依然十分模糊,故亦无法操控飞机。此时期则称为“相对无能”(Relative incapacitation)。当血液重新回脑部时,驾驶员可能会抽搐,有时更会丧失对该次G-LOC的记忆。若G力昏迷于低空发生,则可能因为驾驶员的身体状况而发引致可控飞行撞地。

因为G-LOC的主因为脑部缺氧,故人体较能承受前后而非上下的加速度。然而,飞机的操纵方式使得驾驶员更常需要承受上下方向的加速度,故亦有俯卧式哥士达流星战斗机(英语:Gloster Meteor F8 "Prone Pilot")的实验,而太空船中太空人的坐位也是按加速方向放置。

相关

  • 经济学分支JEL分类系统,是美国经济学会《经济文献杂志》(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所创立的对经济学文献的主题分类系统,并被现代西方经济学界广泛采用。该分类方法主要采用开头的
  • 女朋友女朋友通常是指一个有恋爱关系的女性伴侣,这种关系可能是柏拉图式的、浪漫的或者仅满足性的。这可以是一种长期的关系,但通常是短期的,一些其他的名词如情人、女伴,则更常用于长
  • 完整街道完整街道(英语:complete streets,又译完全街道)是一种交通政策和设计方法,它要求对街道进行规划、设计、运营和维护时,确保所有年龄和行为能力的使用者,无论采用哪种交通方式,都能安
  • 平壤东正教堂平壤贞柏寺院(韩语:평양정백사원),正式名称为施生命之三位一体东正教堂(The Church of the Life-Giving Trinity),俗称平壤东正教堂。位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平壤市南部
  • 伊泽尔河伊泽尔河(Isère)是法国东南部罗纳-阿尔卑斯大区的一条河流,全长286公里,发源于意大利边境的阿尔卑斯山脉,靠近滑雪胜地瓦尔德伊泽尔(Val d'Isère),在瓦朗斯以北注入罗纳河 (左岸)
  • 露西 (南方古猿)露西(英语:Lucy)是标本AL 288-1的通称。此标本具有约40%的阿法南方古猿骨架,由唐纳德·约翰森(英语:Donald Johanson)等人于1974年在埃塞俄比亚阿法尔谷底(英语:Afar Triangle)阿瓦什
  • 罗杰·托瑞·彼得森罗杰·托瑞·彼得森(英语:Roger Tory Peterson,1908年8月28日-1996年7月28日),博物学家、鸟类学家、艺术家和教育家,被认为是20世纪环保运动的奠基者之一,出生于纽约的 Jamestown。1
  • 平田昭彦平田昭彦(1927年12月16日-1984年7月25日),出生于日占朝鲜京城府(今首尔)的日本电影演员,是日本当代特摄片中著名的演员。平田昭彦自幼便就读陆军幼年学校,是一个在极为特殊的环境中
  • 钟群鹏钟群鹏(1934年10月28日-),浙江上虞人,机械(电)装备失效分析预测和预防专家。1957年取得北京航空学院研究生学位。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和失效预防研究所教授、所长、北航学术
  • 加西亚·桑切斯三世加西亚·桑切斯三世,有时称为加西亚三世、四世、五世或六世(还有纳赫拉的加西亚,源自西班牙语:García el de Nájera,1016年11月-1054年9月1日), 是1035年到1054年在位的纳瓦拉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