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轻巡洋舰列表收录所有西班牙海军旗下的轻巡洋舰。西班牙海军在美西战争中失败后,曾一度一蹶不振。之后因工业实力大幅落后,就开始仿照英国海军同时期所建的轻巡洋舰自行设计建造了多艘舰只。这其中包括仿照城级巡洋舰建造的以侦察为名实则更为强大的“维多利亚·尤金妮亚王后”号,之后仿制C级轻巡洋舰并略有升级的布拉斯·德·莱索级(门德斯·努涅斯级)以及模仿E级轻巡洋舰的设计建造的布拉斯·德·莱索级(阿方索亲王级)。
除了“布拉斯·德·莱索”号,其他几艘轻巡洋舰都经历了西班牙内战并存活到了二战之后。前者则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次演习中不幸触礁沉没。在内战中,几艘军舰都各侍其主并参加了多次海战。内战后都统一被移交回西班牙。此后,几艘轻巡洋舰都没有参加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直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被逐步除籍并拆解。
西班牙曾经在海上世界称霸一时,后来在较量中败给了依靠工业革命而崛起的英国。由此,在很多方面尤其是技术和生产力等开始逐渐落后于对手。这其中,造舰工程相关就不得不向英国学习。
在输了美西战争后,西班牙海军陷入了长期的发展停滞,此后的一段时间内,重建海军的议题被一再的否决。直到身为海上力量狂热分子的安东尼奥·毛拉上台后,兴建西班牙海军舰队的动作才得以加速。其中就包括通过了一系列刺激本国造船业发展的法案以及成立皇家西班牙海军建造公司(英语:Sociedad Española de Construcción Naval)。在毛拉下台后,后继者依然保持推进海军建设这条路。
在一战之后,各海洋强国一起先后签订了《华盛顿海军条约》和《伦敦海军条约》。由此规定了将主炮口径小于6.1英寸(155毫米)的巡洋舰划分为“轻巡洋舰”。在这之前,西班牙海军也开始发展自己的轻巡洋舰战力,这其中最早的就是以英国城级轻巡洋舰(英语:Town-class cruiser (1910))为范本的维多利亚·尤金妮亚王后级轻巡洋舰。在维多利亚·尤金妮亚王后级仅建造了一艘之后,西班牙海军又开始仿造英国海军C级轻巡洋舰(英语:C-class cruiser),计划建造4艘布拉斯·德·莱索级(或称门德斯·努涅斯级)轻巡洋舰。最终仅有两艘建造完成,后两艘改为仿造英国皇家海军E级轻巡洋舰(英语:Emerald-class_cruiser),也就是后来的阿方索亲王级轻巡洋舰。
1913年,时任海军部长阿玛利亚·希门尼提出用3.43亿比绍建造一系列的军舰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然而这套方案最终未得到议会的完全批准。而为了不使得已有的造船台闲置,以为特别批准建造在阿方索十三世级无畏舰(英语:España-class battleship)下水后再建造一艘侦察舰,这就是维多利亚·尤金妮亚王后级。然而最终建造的只有一艘,就是“维多利亚·尤金妮亚王后”号。本舰以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的妻子,巴登贝格公主维多利亚·尤金妮亚命名。
在设计上,“维多利亚·尤金妮亚王后”号更多的借鉴了城级轻巡洋舰中的第四批——伯明翰级。伯明翰级是一种非传统意义上的侦察巡洋舰,是为当时英军最先进的轻巡洋舰,因此被毛拉内阁选用以遮掩其巡洋舰设计的本来面目。本舰在包括舰艏形状,艏楼式样等方面,都与伯明翰级相近。但是舰艉形制却与城级轻巡洋舰中的前两批次相近。而设计上最大的改动就是主锅炉部分,建成的“维多利亚·尤金妮亚王后”号只有3个锅炉舱。因此在伯明翰级的基础上减掉了一根烟囱,变为3根。而在1937年维修期间又拆除了一个锅炉舱,使得烟囱进一步减少到只有2根。动力输出部分则与城级第三批次查塔姆级一样采用双轴推进式。但是最终测试得到的时速却超过设计的25.5节,达到26.9节。
本舰服役后先是作为舰队旗舰并参加了发生在北非地区的里夫战争。1931年,西班牙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并建立起了共和政府,本舰也因此更名为“共和”号(Republica)。西班牙内战后期,本舰又被改成了浮动炮台。在战争中本舰受损并在1937年进厂大修,因此在外观上进行了较大的改动。改造后本舰更名为“纳瓦拉”号(Navarra),拥有高高的塔型舰桥和与建成时完全不同的上层建筑。原本9座主炮被拆除了3座并对剩下的舰炮进行了重新布局。因国民政府海军旗下“巴利阿里”号重巡洋舰(英语:Spanish cruiser Baleares)损失,本舰重新加入舰队。二战末期本舰被改为训练舰,直至1956年除籍。
(西班牙语:Reina Victoria Eugenia)
5,590公吨(5,502长吨)(1938年)
1914年,时任海军部长米兰达中将又提出了一个海军建造法修改案,其中包括2艘侦察巡洋舰,到了1915年,议会又批准了2艘巡洋舰。这4艘巡洋舰将分两批花费6000万比塞塔在6年内建造完成。在1915年造舰计划中,设计方案要求为比“维多利亚·尤金妮亚王后”号稍小一点的轻巡洋舰。这次被选中的设计蓝本是英国海军C级轻巡洋舰中的第5批卡利登级。但是在具体设计图上,不论是舰体尺寸、排水量还是主机功率都有所提升。
1917年,本级第一批两艘军舰在皇家西班牙海军建造公司位于费罗尔的船厂开始建造。两舰分别以19世纪西班牙历史上最年轻的海军上将卡斯托·塞昆迪诺·玛利亚·门德斯·努涅斯(英语:Casto Méndez Núñez)和对英国防御西印度群岛卡塔赫纳(英语:Battle of Cartagena de Indias)的布拉斯·德·莱索和奥拉瓦列塔命名。因开工时一战正激烈进行中,作为原材料出口国的英国优先满足本国需求,两舰的建造工作进展缓慢。为了庆祝门德斯·努涅斯的百年诞辰,西班牙政府1922年下令两舰舰名对掉,以确保在1924年完工努涅斯同名军舰。
两舰建成后与之前完工的“维多利亚·尤金妮亚王后”号组成三舰侦察编队。1925年时,两舰都被编入巡洋舰中队并参与了里夫战争。1926年“布拉斯·德·莱索”号中途支援拉蒙·佛朗哥驾驶飞机从帕洛斯德拉夫龙特拉横跨大西洋飞往布宜诺斯艾利斯。甚至在1927年参与了国际社会干预广东革命政府北伐的活动。1931年,该舰进厂大修。1932年7月与“门德斯·努涅斯”号一起在菲尼斯特角附近演习时触礁沉没。
“门德斯·努涅斯”号入役后先是从事访问和护送要人的任务。之后在西班牙内战中加入了共和政府海军并参加了战斗。在被国民政权接收后,该舰被改装为防空巡洋舰,这次改装一直持续到1949年。之后,本舰一直四处游走参加演习和武力展示。1963年,“门德斯·努涅斯”号回到西班牙并于该年年底退出现役。1964年,该舰被公开拍卖售出。
(西班牙语:Méndez Núñez)
4,680公吨(4,606长吨)(1947年时)
(西班牙语:Blas de Lezo)
在西班牙海军建造布拉斯·德·莱索级轻巡洋舰期间,英国方面不断的更新轻巡洋舰的设计,因此原定接续建造的后两艘布拉斯·德·莱索级不得不取消原有设计方案,改以E级轻巡洋舰为仿制对象。这两舰被归为另一级,就是塞尔韦拉海军上将级。该级由菲利普·瓦茨爵士设计,在E级轻巡洋舰的基础上以西班牙海军自己的需求进行了优化。从外观上看,这些优化包括增加了1门主炮,在中轴线上新增了一些单双联副炮。变动最大的地方是将间隔式动力舱布局改为集中式,使得原型的三根烟囱变成了只有两根。此外,该级的舰体也较E级轻巡洋舰更长,舷宽更窄。
最终,该级一供建造了3艘,分别以西班牙王位继承人的封号、19世纪西班牙海军将领帕斯夸尔·塞尔韦拉和托佩特以及《唐吉柯德》的作者命名。
服役后,“阿方索亲王”号多次作为国王座舰参加外事活动。随着内战爆发,1931年,“阿方索亲王”号和“米格尔·德·塞万提斯”号加入共和国政府海军。前者被共和国政府更名为“自由”号(西班牙语:Libertad)。1939年撤退到法国后,两舰被移交回西班牙。此时的“自由”号再度更名为“加里西亚”号(西班牙语:Galicia)。1940年“塞尔韦拉海军上将”号进行了现代化改装,极大的提升了火力。另两艘则在重新设计了上层建筑的同时加装了弹射器,使其具备了搭载水上飞机的能力。1960年,三舰都被拆除了鱼雷武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这几艘军舰都被逐步除籍拆解。
(西班牙语:Príncipe Alfonso)
8,250公吨(8,120长吨)(1947年改装后)
(西班牙语:Almirante Cervera)
7,976公吨(7,850长吨)(1947年改装后)
(西班牙语:Miguel de Cervantes)
8,250公吨(8,120长吨)(1947年改装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