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环

✍ dations ◷ 2025-11-20 02:12:48 #光学现象

在光学中,牛顿环(Newton's rings),也叫做牛顿圈,是一个等厚薄膜干涉现象。将一块平凸透镜凸面朝下放在一块平面透镜上,将单色光直射向凸镜的平面,可以观察到一个个明暗相间的圆环条纹。若使用白光,则可以观察到彩虹状的圆环彩色条纹。第一个对此现象进行分析的人是英国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爵士,因而命名为牛顿环。

牛顿环现象是由平凸透镜下凸面和平面透镜的上平面(即两透镜间的空气薄膜的上下表面)所分别反射的光线产生干涉的结果。光线进入平凸透镜到达凸面进入空气时,一部分在该界面发生反射,另一部分透射后在下方的平面透镜发生反射,并与前一束后一次反射是在空气(光疏介质)—玻璃(光密介质)界面上发生的,反射光发生半波损失而与入射光反相。

Newton'sRing.jpg

牛顿环因反射光或投射光而有所不同。公式如下:

平凸透镜和平面透镜之间的空间薄膜的距离:

d = R R 2 r 2 {\displaystyle d=R-{\sqrt {R^{2}-r^{2}}}}

当完全相长干涉发生时:

其中m为非负整数0,1,2,……,即第一光环、第二光环……

反射光的牛顿环的强度分布公式: I r = sin ( 2 π ( R R 2 r 2 ) λ ) 2 {\displaystyle Ir=\sin({\frac {2\pi (R-{\sqrt {R^{2}-r^{2}}})}{\lambda }})^{2}}

透射光的牛顿环强度分布公式: I t = cos ( 2 π ( R R 2 r 2 ) λ ) 2 {\displaystyle It=\cos({\frac {2\pi (R-{\sqrt {R^{2}-r^{2}}})}{\lambda }})^{2}}

反射光牛顿环中心 r = 0 {\displaystyle r=0} I r = 0 {\displaystyle Ir=0} ,即中心强度为零,看见黑班。

透射光牛顿环中心 r = 1 {\displaystyle r=1} I t = 1 {\displaystyle It=1} ,可见亮斑。

牛顿环的直径与透镜的半径成正比,透镜半径越大,环也越大。

牛顿环的直径与波长成正比,波长越长,环越大。即红色光的牛顿环大,蓝色光的牛顿环小。

相关

  • 损害损害,是伦理及法律概念。伯纳德·格特(英语:Bernard Gert)将损害包括:
  • 史帕朗札尼拉扎罗·斯帕兰札尼(意大利语:Lazzaro Spallanzani,意大利语发音:;1729年1月10日-1799年2月12日)是意大利的天主教牧师、生物学家、生理学家,主要贡献为生理功能、动物繁殖、动物回
  • 伊斯兰文化相关系列部分阿拉伯 · 阿塞拜疆 印度伊斯兰 · Iwan · 马来族 摩尔人 · 摩洛哥 · 莫卧儿 奥斯曼 · 波斯 · 索马里 苏丹-萨赫勒 · 鞑靼书法 · 细密画 
  • 吸墨纸吸墨纸(Blotting paper)、吸墨水纸,有时也称为吸水纸(bibulous paper)如显微镜学,是用来吸收过量的液体(如墨水、油)的纸。通常用化学木浆或棉布浆制成。纸质粗松、吸水性强。
  • 旗津风车公园旗津风车公园是高雄市也是全台湾第一座观光、休闲兼环保的风力发电休闲公园。在旗津风车公园内,七座风车每日可藉风力发电,而整座公园照明设备负载容量一个小时仅花费约一万八
  • 博克斯卡号博克斯卡号轰炸机(英语:Bockscar)有时称为“博克的车”(Bock's Car),是美国陆军航空队一架B-29轰炸机的名字,这架轰炸机就是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于1945年8月9日在日本的长崎市投
  • 赤崁楼赤嵌楼(闽南语:.mw-parser-output .sans-serif{font-family:-apple-system,BlinkMacSystemFont,"Segoe UI",Roboto,Lato,"Helvetica Neue",Helvetica,Arial,sans-serif} Tshi
  • 锺怡雯锺怡雯(1969年2月13日-),马来西亚霹雳州金宝华人,是祖籍广东梅县的客家人,是一名马华文学作家。她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毕业,为师大国文所硕士、博士。于学生时代即崭露头角,多
  • 幸运成像幸运成像(英文 lucky imaging或lucky exposures)是用于天文摄影的一种成像技术。它采用多次短时间(100毫秒或以下)曝光,然后挑选其中受大气影响最少的部分照片进行移动和叠加,生成
  • 阿尔泰山楂阿尔泰山楂(学名:)为蔷薇科山楂属下的一个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