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环

✍ dations ◷ 2025-11-28 23:45:20 #光学现象

在光学中,牛顿环(Newton's rings),也叫做牛顿圈,是一个等厚薄膜干涉现象。将一块平凸透镜凸面朝下放在一块平面透镜上,将单色光直射向凸镜的平面,可以观察到一个个明暗相间的圆环条纹。若使用白光,则可以观察到彩虹状的圆环彩色条纹。第一个对此现象进行分析的人是英国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爵士,因而命名为牛顿环。

牛顿环现象是由平凸透镜下凸面和平面透镜的上平面(即两透镜间的空气薄膜的上下表面)所分别反射的光线产生干涉的结果。光线进入平凸透镜到达凸面进入空气时,一部分在该界面发生反射,另一部分透射后在下方的平面透镜发生反射,并与前一束后一次反射是在空气(光疏介质)—玻璃(光密介质)界面上发生的,反射光发生半波损失而与入射光反相。

Newton'sRing.jpg

牛顿环因反射光或投射光而有所不同。公式如下:

平凸透镜和平面透镜之间的空间薄膜的距离:

d = R R 2 r 2 {\displaystyle d=R-{\sqrt {R^{2}-r^{2}}}}

当完全相长干涉发生时:

其中m为非负整数0,1,2,……,即第一光环、第二光环……

反射光的牛顿环的强度分布公式: I r = sin ( 2 π ( R R 2 r 2 ) λ ) 2 {\displaystyle Ir=\sin({\frac {2\pi (R-{\sqrt {R^{2}-r^{2}}})}{\lambda }})^{2}}

透射光的牛顿环强度分布公式: I t = cos ( 2 π ( R R 2 r 2 ) λ ) 2 {\displaystyle It=\cos({\frac {2\pi (R-{\sqrt {R^{2}-r^{2}}})}{\lambda }})^{2}}

反射光牛顿环中心 r = 0 {\displaystyle r=0} I r = 0 {\displaystyle Ir=0} ,即中心强度为零,看见黑班。

透射光牛顿环中心 r = 1 {\displaystyle r=1} I t = 1 {\displaystyle It=1} ,可见亮斑。

牛顿环的直径与透镜的半径成正比,透镜半径越大,环也越大。

牛顿环的直径与波长成正比,波长越长,环越大。即红色光的牛顿环大,蓝色光的牛顿环小。

相关

  • 热暴流在气象学中,热暴流是一种罕见的现象,特征是会有阵风,温度迅速升高,露点(湿度)降低。 热暴流通常发生在夜间。虽然这个现象还没有被完全理解,但是理论上这个事件是在雨水蒸发的时候
  • 失踪失踪人(英语:Missing person),是失踪人口的一员,他的家属、朋友,甚至其他的相关人士,用尽任何方法都找不到他。常见的的误解就是:失踪以后需要24小时或48小时才能立案,但实际上这种情
  • 巴西利卡塔巴西利卡塔(意大利语:Basilicata,意大利语发音:)亦称卢卡尼亚(Lucania),是意大利南部的一个大区,东、西分别与坎帕尼亚、普利亚相邻,南边是卡拉布里亚,有小段海岸线连接第勒尼安海,另一
  • 纤溶酶原激活物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英语:plasminogen activator,或译为纤溶蛋白酶原激活物,简称纤溶酶原激活物)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它可以将纤溶蛋白酶原转化为纤溶蛋白酶,从而促进纤维蛋白溶
  • 早春图《早春图》是北宋画家郭熙的代表作,为双拼绢本水墨挂轴,纵158.3公分,横108.1公分。绘于宋神宗熙宁5年(1072年),左方署款“早春,壬子年郭熙画”,并钤有“郭熙笔”长方朱印。现收藏于
  • 红领红领是中国大陆对以国家财政收入为生的公务员及其他公职人员阶层的称呼,该名词的推广与中国华图教育集团财务总监吴正杲有关,据其解释:“红领”一词源自象征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及
  • 航空母舰战斗群航空母舰战斗群(英语:carrier battle group,缩写为CVBG、CVSG或CARBATGRU)是一支以航空母舰为首的作战舰队。这种舰队绝大部分由美国海军所拥有,是美国力量投射能力的重要部分。
  • 赫蒙思独脚金赫蒙思独脚金(学名:)是独脚金属的一种半寄生植物。它对高粱和大米等主要作物具有破坏性。在撒哈拉以南非洲,除高粱和大米外,还会感染玉米,珍珠粟和甘蔗。通过宿主产生的独脚金内酯
  • 中国人口出版社中国人口出版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家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社址位于北京市。主要出版人口和计划生育图书。
  • 齐藤铁夫齐藤铁夫(斉藤鉄夫,1952年2月5日-),日本政治家。公明党所属的众议院议员(8次当选)。历任众议院文部科学委员会委员长、公明党政务调查会长。第11、12任环境大臣。1952年出生于岛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