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环

✍ dations ◷ 2025-11-08 04:19:58 #光学现象

在光学中,牛顿环(Newton's rings),也叫做牛顿圈,是一个等厚薄膜干涉现象。将一块平凸透镜凸面朝下放在一块平面透镜上,将单色光直射向凸镜的平面,可以观察到一个个明暗相间的圆环条纹。若使用白光,则可以观察到彩虹状的圆环彩色条纹。第一个对此现象进行分析的人是英国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爵士,因而命名为牛顿环。

牛顿环现象是由平凸透镜下凸面和平面透镜的上平面(即两透镜间的空气薄膜的上下表面)所分别反射的光线产生干涉的结果。光线进入平凸透镜到达凸面进入空气时,一部分在该界面发生反射,另一部分透射后在下方的平面透镜发生反射,并与前一束后一次反射是在空气(光疏介质)—玻璃(光密介质)界面上发生的,反射光发生半波损失而与入射光反相。

Newton'sRing.jpg

牛顿环因反射光或投射光而有所不同。公式如下:

平凸透镜和平面透镜之间的空间薄膜的距离:

d = R R 2 r 2 {\displaystyle d=R-{\sqrt {R^{2}-r^{2}}}}

当完全相长干涉发生时:

其中m为非负整数0,1,2,……,即第一光环、第二光环……

反射光的牛顿环的强度分布公式: I r = sin ( 2 π ( R R 2 r 2 ) λ ) 2 {\displaystyle Ir=\sin({\frac {2\pi (R-{\sqrt {R^{2}-r^{2}}})}{\lambda }})^{2}}

透射光的牛顿环强度分布公式: I t = cos ( 2 π ( R R 2 r 2 ) λ ) 2 {\displaystyle It=\cos({\frac {2\pi (R-{\sqrt {R^{2}-r^{2}}})}{\lambda }})^{2}}

反射光牛顿环中心 r = 0 {\displaystyle r=0} I r = 0 {\displaystyle Ir=0} ,即中心强度为零,看见黑班。

透射光牛顿环中心 r = 1 {\displaystyle r=1} I t = 1 {\displaystyle It=1} ,可见亮斑。

牛顿环的直径与透镜的半径成正比,透镜半径越大,环也越大。

牛顿环的直径与波长成正比,波长越长,环越大。即红色光的牛顿环大,蓝色光的牛顿环小。

相关

  • 陈维崧陈维崧(1626年1月7日-1682年6月13日),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熹宗天启五年,十二月初六出生,是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以其髯长,时称陈
  • 犹太节日犹太节日、犹太教节日(英语:Jewish holidays、Jewish festivals、Yamim Tovim,ימים טובים‎,“好日子”)是信仰犹太教的犹太人们按照希伯来历庆祝的节日,充满了宗教、文
  • 奥林匹克国家森林奥林匹克国家森林(英语:Olympic National Forest)是美国的一处国家森林,位处华盛顿州,占地面积约628,115英亩(2,541.89平方千米)。它几乎将附近的奥林匹克国家公园和奥林匹克山脉包
  • 本·赫克特本·赫克特(Ben Hecht,1894年2月28日-1964年4月18日)美国小说家、剧作家、好莱坞电影编剧。他也是一位犹太复国主义者和人权运动者。
  • 荒畑寒村荒畑寒村(1887年8月14日-1981年3月6日),日本社会运动家、作家、评论家、社会主义者。原名荒畑胜三。出生在神奈川县横滨市永乐町的横滨游郭,童年今日横滨市港南区的野庭渡过。高
  • 奥焦尔斯克 (加里宁格勒州)坐标:54°24′32″N 22°00′54″E / 54.40889°N 22.01500°E / 54.40889; 22.01500奥焦尔斯克 (俄语:Озёрск;德语:Darkehmen,达尔凯门;立陶宛语:Darkiemis;波兰语:Darkiejmy )
  • 倒感叹号及倒问号؋ ​₳ ​฿ ​₿ ​₵ ​¢ ​₡ ​₢(英语:Brazilian cruzeiro) ​$ ​₫ ​₯ ​֏ ​₠ ​€ ​ƒ(英语:Florin sign) ​₣ ​₲ ​₴(英语:Hryvnia sign) ​₭ ​₺ ​₾ ​₼
  • 黑洁明黑洁明,台湾知名言情小说作家。以笔名蓝翎于林白出版社(即现时的狗屋/果树出版)出版《激情狂爱》,后以笔名黑洁明转投禾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其写作风格细腻温柔,擅长描述角色的
  • 范希曾范希曾(1901年-1930年),字耒研,号樨露。江苏省淮阴县人。著名目录学家。1923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文史地部,与景昌极、胡焕庸等人同学,曾师从著名历史学家柳诒徵。博学多才,尤精
  • 章必成章必成(1860年4月19日-1939年),原名蒙塔古·亨利·普罗克特-比彻姆(Montagu Harry Proctor-Beauchamp),英国内地会传教士。是1885年加入中国内地会前往中国传教的剑桥七杰之一。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