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环

✍ dations ◷ 2025-11-21 07:26:37 #光学现象

在光学中,牛顿环(Newton's rings),也叫做牛顿圈,是一个等厚薄膜干涉现象。将一块平凸透镜凸面朝下放在一块平面透镜上,将单色光直射向凸镜的平面,可以观察到一个个明暗相间的圆环条纹。若使用白光,则可以观察到彩虹状的圆环彩色条纹。第一个对此现象进行分析的人是英国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爵士,因而命名为牛顿环。

牛顿环现象是由平凸透镜下凸面和平面透镜的上平面(即两透镜间的空气薄膜的上下表面)所分别反射的光线产生干涉的结果。光线进入平凸透镜到达凸面进入空气时,一部分在该界面发生反射,另一部分透射后在下方的平面透镜发生反射,并与前一束后一次反射是在空气(光疏介质)—玻璃(光密介质)界面上发生的,反射光发生半波损失而与入射光反相。

Newton'sRing.jpg

牛顿环因反射光或投射光而有所不同。公式如下:

平凸透镜和平面透镜之间的空间薄膜的距离:

d = R R 2 r 2 {\displaystyle d=R-{\sqrt {R^{2}-r^{2}}}}

当完全相长干涉发生时:

其中m为非负整数0,1,2,……,即第一光环、第二光环……

反射光的牛顿环的强度分布公式: I r = sin ( 2 π ( R R 2 r 2 ) λ ) 2 {\displaystyle Ir=\sin({\frac {2\pi (R-{\sqrt {R^{2}-r^{2}}})}{\lambda }})^{2}}

透射光的牛顿环强度分布公式: I t = cos ( 2 π ( R R 2 r 2 ) λ ) 2 {\displaystyle It=\cos({\frac {2\pi (R-{\sqrt {R^{2}-r^{2}}})}{\lambda }})^{2}}

反射光牛顿环中心 r = 0 {\displaystyle r=0} I r = 0 {\displaystyle Ir=0} ,即中心强度为零,看见黑班。

透射光牛顿环中心 r = 1 {\displaystyle r=1} I t = 1 {\displaystyle It=1} ,可见亮斑。

牛顿环的直径与透镜的半径成正比,透镜半径越大,环也越大。

牛顿环的直径与波长成正比,波长越长,环越大。即红色光的牛顿环大,蓝色光的牛顿环小。

相关

  • 阿提卡阿提卡希腊语(英语:Attic Greek),又称雅典希腊语,是一种古希腊语方言,在以雅典为中心的阿提卡地区使用。在诸古希腊语方言中,它最类似于后来的希腊语,并且是“古希腊语”课程所研习
  • 基督教派基督教的教派以天主教、东正教及新教为三大系统,涵盖众多古老与新兴的教派,其中较晚形成的新教是教派最多和不统一并各自发展的系统。此处对“教派”或“宗派”的定义是指在相
  • 双流体理论电的流体理论假定,电磁学里的各种现象可以用电流体来表述。在十八世纪,双流体理论与单流体理论是两种著名的流体理论。查尔斯·笃费(英语:Charles Du Fay)做实验于1733年发现,假若
  • 安东尼奥·维瓦尔第安东尼奥·卢奇奥·维瓦尔第(意大利语:Antonio Lucio Vivaldi,1678年3月4日-1741年7月28日),昵称(红发神父),是一位出生于威尼斯的意大利神父和巴洛克音乐作曲家,同时还是一名大师级小
  • 哈尔滨话哈尔滨话是在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使用的汉语方言,属官话北方官话哈肇片哈肇小片(根据《汉语官话方言研究》)或东北官话哈阜片(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哈尔滨话有22个声母:不包
  • 有明 (江东区)有明(日语:有明/ありあけ  */?)是东京都江东区的地名。现行行政地名为有明一丁目至有明四丁目。2013年8月1日为止的人口有7,371人。邮递区号为135-0063。位于江东区丰洲地区,为
  • 沃尔特·坎普沃尔特·坎普(Walter Camp,1859年4月7日-1925年3月14日), 誉为“美式足球之父”, 耶鲁大学教练, 进一步改变美式足球规则,包括采用攻防线和记档距离的比赛方式,以及可以向前传球,使
  • 吉姆 (马名)吉姆是一匹前拉车马,它被用于生产含有白喉抗毒素(针对白喉毒素的抗体)的血浆 。 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吉姆生产了超过30夸脱(7.5美国加仑)的白喉抗毒素。 然而,在1901年10月2日,吉姆出
  • 维斯拉瓦·辛波丝卡维斯瓦娃·辛波丝卡(波兰语:Wisława Szymborska,1923年7月2日-2012年2月1日),波兰诗人、翻译家,199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享有“诗坛莫扎特”的美誉。辛波丝卡1923年7月2日生在波兹
  • 马兰 (植物)马兰别名红梗菜、鸡儿肠、田边菊、紫菊、鱼鳅串,螃蜞头草等,菊科马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做食用,称“马兰头”,中国江南地区常用做蔬菜,多清炒或凉拌,与枸杞头、菊花脑并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