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8年阿里卡大地震

✍ dations ◷ 2025-08-08 14:04:29 #1868年阿里卡大地震
1868年阿里卡大地震是1868年8月13日发生在今智利阿里卡附近(当时被秘鲁管辖)的地震,震中座标18°30′S 71°0′W / 18.500°S 71.000°W / -18.500; -71.000,估计矩震级9.1Mw,由纳斯卡板块沉入南美洲板块导致。夏威夷、日本和新西兰有地震引发太平洋海啸的记录,第1波高度为12米的海啸在地震后52分钟后抵达阿里卡,在73分钟后又出现高度为16米的海啸,海啸也在夏威夷和新西兰造成破坏。同年8月25日发生约400次余震。本次地震的规模被今村文彦教授等人推定为海啸震级(Mt)为9.0级。

相关

  • 淀粉酶淀粉酶(拼音:diàn-fěn méi;注音:ㄉㄧㄢˋ ㄈㄣˇ ㄇㄟˊ;法语, 德语, 英文:Amylase)是一种水解酶,是目前发酵工业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酶。淀粉酶一般作用于可溶性淀粉、直链淀粉、
  • 生命力生命力论(英语:Vitalism,又译为生命主义、生气论、生机论、生机说、生命力)在人类历史上存在长久的历史,现代版本是19世纪初由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提出。一般认为“生命力”学说
  • 丁甘仁丁甘仁(1866年2月8日-1926年8月6日),名泽周,江苏武进人,近代著名中医。幼年聪颖,下笔成章。先从业于圩塘之马仲清及其兄丁松溪,后又从业于一代宗匠马培之先生。丁甘仁刻苦学习,勤学深
  • 加博尔·绍莫尔尧伊加博尔·A·绍莫尔尧伊(英语:Gábor A. Somorjai,1935年5月4日-),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同时任职于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是表面化学和催化作用的重要研究
  • CPb有机铅化合物(英语:Organolead compounds)是指分子中带有碳-铅键的化合物,研究这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分支称为“有机铅化学”(Organolead chemistry)。第一个合成的有机铅化合物是的
  • 三磷酸胞苷三磷酸胞苷(英语:cytidine triphosphate, CTP)是一种核苷酸,为合成RNA的原料之一。CTP与ATP同为高能分子,但与ATP相较之下较少作为能量来源。CTP可参与甘油磷脂(例如磷脂酰胆碱和
  • 蒙特赛拉特·卡芭叶玛丽亚·德蒙特塞拉特·维维安娜·康塞普西翁·卡芭叶-富尔克(加泰罗尼亚语:María de Montserrat Viviana Concepción Caballé i Folc,1933年4月12日-2018年10月6日),常简称蒙
  • 南森弗里乔夫·韦德尔-亚尔斯伯格·南森(挪威语:Fridtjof Wedel-Jarlsberg Nansen,1861年10月10日-1930年5月13日),挪威探险家、科学家、人道主义者和外交家。1922年,他因为担任国际联
  • 猪背岭猪背岭(hogback ridge或hogback)是一种地形,指当侵蚀倾斜排列的岩层后,形成两边山坡极斜的山。其形成的环境与单面山类似,都是硬和软的岩层排列,但地层倾斜度较大,以致软的岩层被侵
  • 罗伯特·罗森罗伯特·罗森(英语:Robert Rossen,1908年3月16日-1966年2月18日),美国编剧、电影导演和制片人,其电影生涯横跨了将近三十年。罗森在华纳的电影主要描述工人、歹徒和敲诈勒索者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