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克戏

✍ dations ◷ 2025-08-05 20:32:38 #英国文化,儿童游戏,欧洲传统游戏

康克戏(Conkers)是英国的一种传统游戏,两个游戏者使用七叶树属植物的果实马栗(即“conker”,不是板栗)互相敲击,若一方的坚果被敲碎,那么另一方就获得胜利。

1821年,罗伯特·骚塞(Robert Southey)在其回忆录中首次提及了这种游戏,只不过使用的道具是蜗牛壳或榛子。到了1850年代才开始广泛使用马栗。20世纪之后该游戏迅速流行起来,传遍了整个英格兰。

马栗第一次出现的历史记录来自1848年的怀特岛。

该游戏名称的真正起源无法确定,可能是来自某地方言“conker”,即“马栗”,也有可能是来自法语“conque”,即“贝壳”, 抑或来自动词“conquer”(战胜),因为这种游戏早期也被叫做“conquerors”。 此外它还可能只是一个拟声词,以代表果壳相互敲击时发出的响声。其他称呼还有“obblyonkers”、“cheggies”或“cheesers”等等。

这种游戏需要两个人才可以进行,游戏者在坚果上穿一个洞,打孔对果壳造成的损害会直接影响到游戏结果。打好孔后即穿入绳子,绳子须有弹性,长度约25厘米(9.8英寸)左右即可,在一端打结以防坚果掉出。

其中一人将坚果悬空吊起,另一人拉动绳子,使用自己的坚果横向打击对方的坚果。二人轮流交替进行,直到一方的坚果破碎为止。

完好的坚果被称作“none-er”,输掉一次的人称“one-er”,输掉第二次称“two-er”。在苏格兰一些地区胜利一次者成为“bully-one” ,以此类推,美国和加拿大胜利一次者称“one-kinger”。

1965年世界康克戏锦标赛在英格兰北安普敦郡阿斯顿设立,每年十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举行。

2001年,来自爱尔兰的伊蒙·杜利(Eamonn Dooley)打破了康克戏世界纪录,他在一小时内击碎了306个坚果。

2012年,北美康克游戏锦标赛成立于新斯科舍省的安纳波利斯罗亚尔。在这之前也有一些地区性比赛。

英国疯狂汽车秀举办过“旅行车”版康克戏,他们将旅行车用吊车吊起来互相敲击。 詹姆斯·梅和一些其他评论员当时都带上了安全护目镜,并错误地把带护目镜说成是英国健康安全部的要求,结果后来有一位学校校长教导儿童也在真正的康克戏上带上护目镜。

2004年,数家学校因坚果过敏可能导致儿童过敏性休克而在学校禁止了这种游戏,但健康顾问说康克戏并不会导致有坚果过敏症的儿童遇到危险。

波多黎各也与同样的传统游戏,他们使用的是孪叶豆,该游戏称作“gallitos”(意思是公鸡,也是斗鶏术语)。

相关

  • Anthozoa珊瑚纲(学名:Anthozoa)是刺胞动物门的一个纲。例如海葵、石珊瑚、红珊瑚和已经绝灭的四射珊瑚、横板珊瑚等,全为海生。
  • 哈里斯堡哈里斯堡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首府以及道芬县县治。按2000年人口普查,这座城市拥有48950人。联邦:各州:海外领地:
  • 路德维希·阿希姆·冯·阿尔尼姆路德维希·阿希姆·冯·阿尔尼姆(德语:Ludwig Achim von Arnim,1781年1月26日-1831年1月21日),德国作家,海德堡浪漫派的代表人物。阿尔尼姆出生于柏林,从小受普鲁士容克贵族教育。17
  • 雅库布·尤加斯雅库布·尤加斯(捷克语:Jakub Jugas;1992年5月5日-)是一位捷克足球运动员。在场上的位置是后卫。他现在效力于捷克足球甲级联赛球队布尔诺足球俱乐部。他在2010年8月28日首次在联
  • 王孝廉王孝廉(1942年-),笔名王璇,生于中国山东昌邑县,中国文学研究者,以对中国神话的研究而闻名。在台湾长大,后移民日本,现为西南学院大学国际文化学部教授。此外,他也是一名小说家。其子王
  • 丰花草属丰花草属(学名:)是茜草科下的一个属,为草本或矮小亚灌木植物。该属共有约150种,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
  • 穆布巴穆布巴(1682年3月23日(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1751年11月24日(乾隆十六年十月初七)),满洲爱新觉罗氏。顺承恭惠郡王勒克德浑之孙,已革顺承郡王勒尔锦第五子。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其弟
  • 怪盗孤挺花《怪盗孤挺花》(日语:怪盗アマリリス)是日本漫画家和田慎二的漫画作品。原为怪盗漫画,但中间穿插主角迈向偶像名星的演艺过程,后期再把剧情拉回怪盗漫画。
  • 水塘抽样水塘抽样(英语:Reservoir sampling)是一系列的随机算法,其目的在于从包含个项目的集合中选取个样本,其中为一很大或未知的数量,尤其适用于不能把所有个项目都存放到内存的情况。最
  • 余主父余主父(?年-?年),字,湖南省县人,熊本高等工业学校毕业,工科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