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克戏

✍ dations ◷ 2025-11-13 11:11:22 #英国文化,儿童游戏,欧洲传统游戏

康克戏(Conkers)是英国的一种传统游戏,两个游戏者使用七叶树属植物的果实马栗(即“conker”,不是板栗)互相敲击,若一方的坚果被敲碎,那么另一方就获得胜利。

1821年,罗伯特·骚塞(Robert Southey)在其回忆录中首次提及了这种游戏,只不过使用的道具是蜗牛壳或榛子。到了1850年代才开始广泛使用马栗。20世纪之后该游戏迅速流行起来,传遍了整个英格兰。

马栗第一次出现的历史记录来自1848年的怀特岛。

该游戏名称的真正起源无法确定,可能是来自某地方言“conker”,即“马栗”,也有可能是来自法语“conque”,即“贝壳”, 抑或来自动词“conquer”(战胜),因为这种游戏早期也被叫做“conquerors”。 此外它还可能只是一个拟声词,以代表果壳相互敲击时发出的响声。其他称呼还有“obblyonkers”、“cheggies”或“cheesers”等等。

这种游戏需要两个人才可以进行,游戏者在坚果上穿一个洞,打孔对果壳造成的损害会直接影响到游戏结果。打好孔后即穿入绳子,绳子须有弹性,长度约25厘米(9.8英寸)左右即可,在一端打结以防坚果掉出。

其中一人将坚果悬空吊起,另一人拉动绳子,使用自己的坚果横向打击对方的坚果。二人轮流交替进行,直到一方的坚果破碎为止。

完好的坚果被称作“none-er”,输掉一次的人称“one-er”,输掉第二次称“two-er”。在苏格兰一些地区胜利一次者成为“bully-one” ,以此类推,美国和加拿大胜利一次者称“one-kinger”。

1965年世界康克戏锦标赛在英格兰北安普敦郡阿斯顿设立,每年十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举行。

2001年,来自爱尔兰的伊蒙·杜利(Eamonn Dooley)打破了康克戏世界纪录,他在一小时内击碎了306个坚果。

2012年,北美康克游戏锦标赛成立于新斯科舍省的安纳波利斯罗亚尔。在这之前也有一些地区性比赛。

英国疯狂汽车秀举办过“旅行车”版康克戏,他们将旅行车用吊车吊起来互相敲击。 詹姆斯·梅和一些其他评论员当时都带上了安全护目镜,并错误地把带护目镜说成是英国健康安全部的要求,结果后来有一位学校校长教导儿童也在真正的康克戏上带上护目镜。

2004年,数家学校因坚果过敏可能导致儿童过敏性休克而在学校禁止了这种游戏,但健康顾问说康克戏并不会导致有坚果过敏症的儿童遇到危险。

波多黎各也与同样的传统游戏,他们使用的是孪叶豆,该游戏称作“gallitos”(意思是公鸡,也是斗鶏术语)。

相关

  • 美南浸信会美南浸信会(Southern Baptist Convention,简称SBC)是美国最大的一个基督教新教教会。现有1500万会员,在信仰和宗教派系人数仅次于美国天主教。1814年成立。1845年,美国的浸信会分
  • 毕昇毕昇(?-1051年),中国刻版工兼发明家,发明了活字版印刷术。北宋淮南路蕲州蕲水县直河乡(今湖北省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墩村)人,一说为浙江杭州人。社会阶级为平民。毕昇的发明是世界上最
  • 临终异象邻终异象(Deathbed phenomena)指的是一系列的由临终者“与临终者在情感上亲近,但临终者死去时不与临终者同在一处”的人所经历到的超常经验。临终异象的题材,在许多虚构或非虚构
  • 幻想曲幻想可以指以下事物:
  • 反链在序理论中,设是一个偏序集,为的一个子集,若中任意两个元素无法相互比较(comparable),则称B是一条反链(Antichain)。为了方便,通常还规定偏序集中的所有单元素子集既是链也是反链。用
  • 陈梦吉传奇《陈梦吉传奇》(英文:The Witty Attorney)是亚视1999年播出的电视剧,由张卫健、吴孟达、张茜、李颖、黄一飞领衔主演,是描述清朝道光年间一代状王方唐镜与一代桥王陈梦吉在公堂上
  • 洛汗洛汗可以指:
  • 三阪亘三阪亙(英语:Wataru "Wat" Misaka,日语:三阪 亙,1923年12月21日-2019年11月20日),生于美国犹他州奥格登,日裔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是第一位进入NBA联盟(当时称之为BAA)的非白人球员与首位
  • 草酸铵草酸铵是草酸的铵盐,分子式为(NH4)2C2O4。无色晶体,带有一分子结晶水,分子式亦可作为(NH4)2C2O4.H2O。遇热会分解成草酸并放出氨气,反应式如下:(NH4)2C2O4 + 热 → H2C2O4 + 2NH3
  • 陈霆陈霆可以是下列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