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耳环
✍ dations ◷ 2025-04-25 00:56:01 #耳环
耳环又称耳坠,是戴在耳朵的饰品,古代又称珥、珰。大部分耳环都是金属的,有些可能是石头、木、或其他相似的硬物料。不管男女都戴耳环。耳环透过一个在耳珠内的穿洞来勾住耳朵(除了夹式耳环之外),其他选择包括耳骨、耳门、耳内侧等等。“穿耳”通常指穿耳珠,其他部分会特别指明。耳珠是耳朵中神经线最少的一个部分,穿耳后康复的时间亦较短,但穿耳后要保持耳朵清洁卫生。其他部位如耳骨、耳门,则比较容易发炎。耳环可以由金属、塑胶、玻璃、宝石等物料制成。耳环不一定是圈状的,有些是垂吊式的,有些是颗粒状的,也可以是夹子型的,或者只是一个简单的钩,通过在耳朵中的孔中的耳垂或粘着。耳环的重量和大小受人体的承受能力限制,有些习惯戴重耳环的人,戴久了便会发觉耳珠和耳洞都被拉长了。耳环在世界上许多古今地方与文化中都会找到。在很多文化中,有给刚出生的女孩子穿耳的习惯,这种习俗备受争议,因为穿耳并非婴孩的意愿。男性穿耳在现今社会也愈来愈普遍。最流行,最普遍的一种。耳环的针穿过耳洞,在耳背用托固定。一般穿耳的时候,用的都是钉状耳环。在耳珠垂下来,通常还有一串珠宝作点缀。长度不一,有些只有耳珠下2厘米,有些却可以长至肩膀。较长的悬垂式耳环,通常在较隆重的场合使用。一个360度的大圈,在中间开一个口,穿过耳洞。在中国古代有一种以有缺口玉环制成的圈状耳环,称为玉玦,有学者认为佩戴玉玦需要穿很大的耳洞,亦有学者认为这是夹式的。不用钉耳洞的设计,只挂在耳背上。这种悬挂式耳环也愈来愈流行。为方便没有穿耳孔的人,部分圆环形耳环会设计成夹状,夹着耳珠。颗粒状或钉状的耳环一般无法设计成夹形,因此需要利用磁石的特性来夹着耳珠。磁石耳环分别为外方一颗连有磁铁的耳环,及内方一块带有相反磁性的迷你磁铁,两块磁铁将耳珠牢牢夹着。这种耳环不是用夹力来夹住耳朵,而是用硅胶和皮肤之间的摩擦力让耳环不会脱落。 跟其他为了要夹紧而动不动就夹到疼痛的夹式耳环相比,硅胶耳环可以说是不可能会痛。
相关
- 有尾噬菌体目有尾噬菌体目(学名:Caudovirales),caudo由拉丁文的cauda而来,有“尾状”的意思。本目的病毒主要的宿主为细菌和古细菌,感染宿主时会利用尾状的结构,将DNA注入宿主中。在生物技术方
- 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议组织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议组织(英语:GISAID Initiative,简称 GISAID),建立于2008年5月,是由全世界一些较权威的医学科学家组建,致力于改善流感数据的共享。共有包括7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
- 拉丁字母发展史拉丁字母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出现,经历了大约2500年历史的转变,成为今时今日的样式,是现时世上应用最广泛的书写系统。一般相信拉丁字母源于希腊字母西部分支优卑亚字母。大约在
- 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英语:Chandra X-ray Observatory,缩写为CXO),是美国宇航局(NASA)于1999年发射的一颗X射线天文卫星,以美国籍印度物理学家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命名,为大型轨道
- 迈克尔·霍顿迈克尔·霍顿(英语:Michael Houghton,),英国生物化学家,参与开发丙型肝炎测试。霍顿1972年获东英吉利大学学士学位,并于1977年获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生物学博士学位。然后,他在白金汉郡
- 谬误谬误谬误论证(argument from fallacy)又称争论逻辑、诉诸逻辑(英语:argument to logic,拉丁语:argumentum ad logicam)、谬误谬误(fallacy fallacy)、谬误学家的谬误(fallacist's fallacy),
- 吊兰吊兰(学名:Chlorophytum comosum)又名钓兰、挂兰、兰草、折鹤兰,欧美国家称蜘蛛草(spider plant),日本称折鹤兰(折鶴蘭),是相当常见的垂挂式观叶植物,原产于南非。吊兰为常绿草本植物,具
- 科学政治化把科学政治化即是为了在政治上得益而操纵科学。政府、企业或压力团体等会通过施加法律或经济压力,尝试影响科学研究的发现和结果,以及此等信息的散播、报导或诠释。科学的政治
- 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是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20年
- 西格陵兰暖流西格陵兰洋流(West Greenland Current)为一个弱小的冰冻洋流,沿着格陵兰西岸向北流动。西格陵兰洋流的起源为东格陵兰洋流在格陵兰南端的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