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军

✍ dations ◷ 2025-02-23 19:29:56 #淮军
淮军,是清代李鸿章创建的私人武装。与湘军齐名。李鸿章“率旧部将刘铭传、周盛波、张树珊、吴长庆、曾军将程学启、湘军将郭松林、霆军将杨鼎勋以行,又奏调举人潘鼎新、编修刘秉璋、檄弟李鹤章总全军营务,抵上海,特起一军,是为淮军。”第一次参战是从上海配合英法联军向太平天国进攻。历经太平天国、捻军、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名将有刘长佑与刘坤一兄弟、张树声与张树珊兄弟、周盛波与周盛传兄弟、聂士成、梅东义、卫汝贵、叶志超、丁汝昌、苏得胜等。咸丰三年(1853年)李鸿章受命回安徽合肥办团练,因合肥位于江淮之间因此称“淮勇五营”或“淮军”,多次与太平军作战。1858年冬,李鸿章入曾国藩的湘军幕府襄办营务,亦拥有兵权。1860年,他统带淮扬水师,活跃于江淮一带。咸丰十一年(1861年)湘军战胜太平军,占领安庆,是年底,太平军击败东线清军,逼近上海。上海绅商向曾国藩求援。曾命李鸿章回合肥一带募集更多兵勇。同治元年(1862年)4月,上海中外会防局雇英国轮船七艘,运李部来沪,英国远东舰队司令何伯派军舰护航。载湘、淮混合军六千五百人,顺长江穿越太平天国辖区,抵达上海。李邀请英人训练淮军,并购置洋枪洋炮。同治元年(1862年)五月,淮军的树字营、春字营于虹桥首次大捷,李鸿章亲临前线指挥,以数千人战胜李秀成十万余大军,接续攻占北新泾和四江口,太平军不支,退回泗泾镇。淮军名声大震。同年,李鸿章担任江苏巡抚,更于该省大力扩军,除此,他更采用西方新式枪炮来装备该军队。这些作为,使淮军在2年内由6000多人增至六、七万人,成为清军中装备精良、战斗力较强的一支地方武装。淮军营制,出自湘军,“营制饷糈皆同 ”,每营五百人,士兵由营房招募,每营士兵只服从营官一人,整个淮军只服从李鸿章一人,军饷亦需自筹,例如向地主富商捐派。淮军训练用洋操,兵器用火枪,聘有西洋军官为教习,不同于湘军的勇营制度。并会同同外国雇佣军(后组建为常胜军)进攻太平军。1863年和1864年李鸿章他率淮军攻陷苏州、常州等地,和湘军一起镇压了太平天国。湘军暮气渐沉,渐次遣撤,淮军跃居主力。1865年全军达六万人,成为镇压捻军的主力,将捻军“蹙之于山深水复之处,弃地以诱其入,然后各省之军合力,三四面围困之”。光绪三年(1877年),仿德国营制,建立克虏伯炮队。1875年2月,清国钦差大臣沈葆桢为“开山抚番”政策而强行开辟道路,借口保护庄民,发动淮军攻击大龟文王国的内狮头社、外狮头社、竹坑社、本武社和草山社,并发生清军屠杀原住民之事,战事约持续3个月,出兵数万人,清军最后虽胜,但损失惨重,残兵所剩无几。1888年北洋水师拥有大小25艘舰船,其中“定远”号和“镇远”号,排水量达到8000吨。淮军日后因势力庞大,渐有张树声与张树珊(阵亡)兄弟、郭松林、刘铭传、周盛波与周盛传兄弟、程学启(阵亡)、潘鼎新、吴长庆(其门生有袁世凯)、唐殿魁(阵亡)与唐定魁兄弟、田履安(阵亡)、丁汝昌、叶志超、聂士成等人所组成的淮系军阀集团。后来更在此基础与模式上出任各州省主要官员,知州、知府、巡抚、都督,逐渐形成北洋军阀。淮军虽拥有现代化的战备,但仍因袭湘军旧制,体制存在不少矛盾与弊端。平时归还乡村农业庄稼耕作为生,遇有征伐,军队临时成军,号令不一、训练不齐,只能各自为战。1884年中法战争时,淮军在安南北圻地区败退,潘鼎新戴罪立功,指挥清军在镇南关大败法军。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淮军将领丁汝昌指挥的北洋海军和叶志超、卫汝贵的陆军都遭到惨败,淮军势力遂逐渐衰落。后来袁世凯小站练兵,训练“新建陆军”,广招淮军旧将,成为清末的主力,即是民初北洋军阀的雏形。

相关

  • 艾滋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语: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簡稱HIV,又称艾滋病毒)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属逆转录病毒的一种。普遍认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导致艾滋
  • 碱石灰碱石灰(又称钠石灰)是一种化学混合物,白色或米黄色粉末,用于在全身麻醉、潜艇、换气器和加压舱等封闭呼吸环境中,消除呼吸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以防止二氧化碳潴留和二氧化碳中毒。碱
  • 克娄巴特拉七世克利奥帕特拉七世(笃爱父亲者)(希腊语:Κλεοπάτρα Φιλοπάτωρ,又译克娄巴特拉七世、克利欧佩特拉七世、克丽奥佩特拉七世;前69年-前30年8月12日),世称“埃及艳后”或
  • 塞涅德塞涅德(英语:Senedj)古埃及早王朝时期第二王朝国王。在位大约20年,首都孟斐斯。他去世后,继任者伯里布森修建了其庙宇。
  • 凯洛格弗兰克·比林斯·凯洛格(Frank Billings Kellogg,1856年2月22日-1937年12月21日),美国政治家,曾任美国国务卿。1927年,和法国外交部长阿里斯蒂德·白里安发起非战公约。凯洛格因此
  • 大卫·戈特利布大卫·戈特利布(英文:David Gottlieb;1911年-1982年),美国植物病理学学家,于1946年至1982年间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任职植物病理学教授,他亦是一位在真菌生理学及植物抗生素方面的
  • L-门冬酰胺酶门冬酰胺酶(英语:Asparaginase,EC 3.5.1.1),又名天冬酰胺酶或天门冬酰胺酶,是一种催化天冬酰胺水解成天冬氨酸的酶。在自然界中,一些微生物能产生这种酶。不同类型的门冬酰胺酶被用
  • 肠易激综合症大肠激躁症(英语:Irritable bowel syndrome),又称为大肠躁郁症、肠躁症、躁性大肠征候群、肠易激综合征,主要为没有任何肠胃道疾病损伤下出现腹痛及排便型态改变的症状。这些症状
  • 1341年
  • 显祖宣皇帝塔克世(满语:ᡨᠠᡴᠰᡳ,转写:Taksi,1543年-1583年),中国明朝后期女真建州左卫领袖,史书中又译为塔失、他矢,努尔哈赤的父亲。万历十一年(1583年)时,同其父觉昌安赴古埒城试图劝降叛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