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夫策

✍ dations ◷ 2025-02-22 17:27:00 #切尔诺夫策

切尔诺夫策(乌克兰语:Чернівці、乌克兰语音标:、德语:Tschernowitz(切诺维兹)、波兰语:Czerniowce、罗马尼亚语:Cernăuți、罗马尼亚语发音:、俄语:Черновцы 、意第绪语:טשערנאוויץ‎ )是乌克兰西南部切尔诺夫策州的首府。位于普鲁特河(多瑙河的一条支流)上游,布科维纳北部地区。2001年,有人口240600人。切尔诺夫策现在与利沃夫并列为乌克兰西部的文化中心,也是乌克兰重要的教育与文化中心。切尔诺夫策在历史上曾是犹太人聚居地,有“小维也纳”之称。切尔诺夫策也是一个重要的区域铁路与公路交通枢纽,还有一个国际机场。

切尔诺夫策是该城市的乌克兰语名称,除了这个名字之外该城市还有许多其他语言名称:罗马尼亚语:Cernăuți、德语:Czernowitz、意第绪语:טשערנאוויץ, translit. Tshernovits‎、波兰语:Czerniowce、匈牙利语:Csernovic、俄语:Черновцы́。

切尔诺夫策位于历史悠久的布科维纳地区,目前这一地区北部由乌克兰统治,南部由罗马尼亚统治。城市海拔高度248米,附近是森林和田野。普鲁特河贯穿全市。

切尔诺夫策附近地区的考古证据表明,这一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居住了。切尔诺夫策市内还有特里波利耶-库库泰尼文化和有线洁具文化的遗迹;市内还发现了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文物。

在加利西亚和瓦莱尼亚公国的雅罗斯拉夫·奥斯莫梅斯尔统治时期,普鲁特河左岸开始建设城堡,并逐渐有人定居。当时城市有“黑城”()之称,这是因为城堡是由当地的橡树和黑色土壤修建,因而城墙显示出黑色所致。1259年,蒙古入侵东欧,早期修筑的城堡被摧毁。而免于战乱的一些城堡在17世纪得到了扩建,其中部分保存至今。

战争之后,切尔诺夫策的发展中心逐渐转移到地势较高的普鲁特河右岸地区。1325年,波兰王国占领了加利西亚地区。并在此修筑防御据点。

1359年到1775年期间,切尔诺夫策是摩尔达维亚公国的一部分。切尔诺夫策当时是蒂纳特县的行政中心。切尔诺夫策这一名称首次出现,是在1408年10月8日摩尔达维亚亚历山大王储的一份文件中发现的。

1775年,摩尔达维亚公国西北部的部分领土(也就是布科维纳地区)被哈布斯堡帝国吞并。切尔诺夫策成为这一地区的首府。1849年,切尔诺夫策被编入布科维纳公国。布科维纳公国是奥地利帝国的皇冠领地。切尔诺夫策还成为了马格德堡法的适用城市。城市在1778年之后获得了飞跃性发展,卡尔·冯·安森伯格被任命为这一地区的行政长官,他邀请诸多商人、手工业者和企业家来到这里,以促进经济发展。1786年开始,切尔诺夫策开始在每年的7月1日至15日举办圣彼得展览会,为市场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在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切尔诺夫策成为罗马尼亚和乌克兰民族主义运动的中心。切尔诺夫策还在1908年举行了首届意第绪语大会。奥匈帝国在1918年解体之后,切尔诺夫策及其附近地区被划入罗马尼亚王国。1930年,全市人口达到112400人,其中26.8%是犹太人、 23.2%是罗马尼亚人、20.8%是德国人、18.6%是乌克兰人,此外还有一些波兰人及其他民族。在战间期,切尔诺夫策是罗马尼亚五座中心大学中其中一所的所在地。

1940年,苏联红军占领这一地区。切尔诺夫策及其附近地区改划为切尔诺夫策州,并且被划入苏联的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许多罗马尼亚人知识分子逃到罗马尼亚避难;而在这里居住的德国人则根据苏联和纳粹德国签订的协议被遣返回德。切尔诺夫策被占领是促使罗马尼亚从以英法为首的同盟国阵营转投纳粹德国为首的轴心国阵营的诱因之一。1941年7月,罗马尼亚派出军队重新占领切尔诺夫策。1941年8月,罗马尼亚军事独裁者扬·安东内斯库下令在市内的地低地区修筑贫民窟,50,000名布科维纳犹太人被安置在此。其中三分之二的犹太人在1941年10月到1942年年初这段期间被驱逐到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很多都在中途遇难。

1944年,轴心国军队被苏联红军赶出切尔诺夫策,城市重新被划入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此之后,很多犹太人离开了切尔诺夫策,前往以色列生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布科维纳的波兰人很多被强制迁移到波兰,切尔诺夫策成为一座以乌克兰人为主的城市。

1991年之后,切尔诺夫策成为独立乌克兰国家的一部分。1999年5月,罗马尼亚在切尔诺夫策开设领事馆。现在切尔诺夫策是一座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位于风景如画的普鲁特河沿岸,占地面积约150平方千米(58平方英里)。

切尔诺夫策是切尔诺夫策州的首府。现任市长是Mykola Fedoruk,从1994年开始上任。

全市下分三个区:

据2001年的人口普查,切尔诺夫策有人口236,700人,分别来自65个不同民族。其中189000人(79.8%)是乌克兰人、26,700(11.3%)是俄罗斯人、10500(4.4%)是罗马尼亚人、3800(1.6%)是摩尔多瓦人、1400(0.6%)是波兰人、1300(0.6%)是犹太人、2900(1.2%)是其他民族。

据苏联时期的最后一次人口普查,1989年1月1日,切尔诺夫策有人口295000人。其中172000人是乌克兰人、46000人是俄罗斯人、16000人是罗马尼亚人、13000人是摩尔多瓦人、7000人是波兰人及其他民族。

历史上切尔诺夫策的人口构成曾十分多样。从187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犹太人是切尔诺夫策人数最多的民族。1930年,据罗马尼亚人口普查数据,城市人口中26.8%是犹太人、23.2%是罗马尼亚人、20.8%是德国人、18.6%是乌克兰人、1.5%是俄罗斯人。

罗马尼亚人得数量在1950年之后迅速减少。许多罗马尼亚人逃至罗马尼亚或被驱逐到西伯利亚。如今许多罗马尼亚人都被同化了。

切尔诺夫策还曾有一个人口超过五万人的犹太人社区。在战后,有三分之一的犹太人幸存,他们很多选择前往巴勒斯坦。而在苏联解体之后,剩下的犹太人有很多移民至美国或以色列。美国女演员米娜·古妮丝就是其中一人。

切尔诺夫策居住过乌克兰人、罗马尼亚人、波兰人、罗森尼亚人、犹太人、罗姆人和德国人等诸多民族。他们在奥匈帝国统治时期曾经相当繁荣。不过之后由于犹太人遭到集体灭绝,以及德国人和罗马尼亚人遭到驱逐,多民族这一传统在二战之后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消失。今天切尔诺夫策的主要民族是乌克兰人。

下面的两张表格列出了切尔诺夫策的历史人口数据。

许多知名历史人物都出生在切尔诺夫策,如女演员米娜·古妮丝;诗人和作家保罗·策兰;音乐家和散文作家罗曼·维拉德。也有许多名人曾在切尔诺夫策工作或生活过,如乌克兰诗人伊万·弗朗科;乌克兰首任总统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罗马尼亚诗人米哈伊·爱明内斯库;经济学家及政治理论学家约瑟夫·熊彼特。

切尔诺夫策有很多文化设施为当地民众及游客提供服务,如剧院、音乐厅、当地的交响乐团、木偶剧场、历史和经济博物馆、美术馆。市内有5家电影院、41家图书馆、文化中心 、17家俱乐部、4家音乐学校、美术学校、2处休闲公园。

切尔诺夫策有很多重要历史建筑物。许多历史建筑物得到了保存,特别是在市中心。不过,也有些年久失修,亟待修缮的建筑物。

因切尔诺夫策曾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切尔诺夫策保存有很多奥匈帝国时代的文化遗产,包括建筑。切尔诺夫策市内主要建筑风格有维也纳分离派和新古典主义、巴洛克式、晚期哥特式等多种风格的建筑。此外还有传统摩尔达维亚式和匈牙利式建筑、拜占庭式建筑以及立体主义建筑。城市因而享有“小维也纳”的美称,这是因为其多样的建筑风格会让人想到奥匈帝国的首都维也纳。

切尔诺夫策的主要建筑景点有:切尔诺夫策大剧院(建于1905年);切尔诺夫策大学(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建于1882年);地区美术馆(前储蓄银行,建于1900年); 切尔诺夫策市政厅(前法院,建于1906年);切尔诺夫策文化宫(前犹太之家,建于1908年)。在许多其他建筑中,犹太教堂在1941年的一场大火中被严重损坏,其剩下的墙壁被用来修建切尔诺夫策电影院。

切尔诺夫策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有柔道、曲棍球、空手道、健力和野外定向,切尔诺夫策的篮球、曲棍球和足球俱乐部(切尔诺夫策布科维纳足球俱乐部)均参加乌克兰国家级赛事。

切尔诺夫策有大量的体育场所和设施,包括5个体育场、186个跑道、2个网球场、11个足球场、5个溜冰场、21个射击场、3个游泳池、69个健身房、62个带特殊训练器材的健身房和一个国际摩托车赛车赛道。

切尔诺夫策市民中有超过7,950人参加了各种体育俱乐部,并且有超过50,000人参加多种体育活动。最近,有8位切尔诺夫策出身人士进入乌克兰国家代表队,12人进入青年队。 2002年,有3位切尔诺夫策出身的体育选手在世界级赛事中获奖,2位在欧洲赛事中获奖,42位在乌克兰国家级赛事中获奖。

切尔诺夫策多次举办泥地赛车乌克兰大奖赛,最近的一次是在2010年6月。

切尔诺夫策在全世界共有七个姊妹城市:

相关

  • 铁磁态铁磁性(Ferromagnetism),又称作强磁性,指的是一种材料的磁性状态,具有自发性的磁化现象。各材料中以铁最广为人知,故名之。某些材料在外部磁场的作用下得而磁化后,即使外部磁场消失
  • 拉格朗日点拉格朗日点(Lagrangian point)又称平动点(libration points)在天体力学中是限制性三体问题的五个特殊解(particular solution)。就平面圆型三体问题,1767年数学家欧拉根据旋转的二
  • 埃姆斯期埃姆斯期(英语:Emsian)是泥盆纪的第三个时期,年代大约位于407.6–393.3百万年前。
  • 裸泳裸泳指不穿任何泳衣,全身裸体地游泳。有一些民族有裸泳的习俗,一些天体主义者也喜欢裸泳。一般而言,裸泳通常都不涉及任何性关系。裸泳在欧美地区比较盛行,尤其在那里的裸体沙滩
  • 同帅战役美国等国正式介入之后美国撤出至南越灭亡同帅战役,(越南语:Trận Đồng Xoài,英语:Battle of Dong Xoai)是越南战争早期的一场战斗。最终战斗以越共胜利而告终。
  • 邮政编码美国邮政编码(英语:ZIP Code)是美国邮政使用的一种邮政编码,一般常以大写ZIP。ZIP是英语:Zone Improvement Plan(地区改进计划)的简称,它暗示邮件可以以更有效率及快捷地送到目的地
  • 无谓损失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指由于垄断定价(monopoly pricing)、政府税制等因素引起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得不到的那部分,使资源得不到最佳限度的分配。在经济学领域中,经济行为所产
  • 熱鬥小馬《熱鬥小馬》(みどりのマキバオー)是日本漫画家津野丸(日语:つの丸)的作品,后被改编成动画在电视上播映。漫画的第一部从1994年第50期的周刊少年Jump开始连载,到1997年第18期结束,随
  • 科尼岛 (百慕大)科尼岛是百慕大的岛屿,位于大百慕大岛东北的大西洋海域,长0.25公里、宽0.23公里,面积0.06平方公里,最高点海拔高度1米,岛上无人居住。坐标:32°21′30″N 64°42′55″W / 32.3583
  • 屯子脚断层屯子脚断层(英语:Tuntzuchiao Fault),为右移断层,呈东北东走向,由台中市后里,向西南延伸经下后里、内埔(屯子脚)至清泉岗,长约14公里。屯子脚断层,仅在后里台地东北仍残留一地形崖,而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