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察学习
✍ dations ◷ 2025-04-04 11:13:15 #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Observational learning),又称为“替代学习”(vicarious learning),是指由于观察他人行为,而发生的行为或态度学习。对观察学习的研究主要归功于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班杜拉。进一步的研究已经开始,显示观察学习与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之间的关系。许多人把观察学习误认为是模仿。这2个术语的不同之处在于,观察学习是由于观察榜样而引起的行为改变。这并不意味复制榜样的行为。它也意味着观察者由于了解了某种行为的后果,可能做出榜样的反面行为。这种学习不要做什么的情况,是没有模仿的观察学习。尽管观察学习可能发生在人生的任何阶段,但是通常认为主要发生在重要的童年时期,特别是权威的影响非常重要。对于观察学习,最佳的行为榜样是比观察者年长一到两岁者。因此,社会学习理论已经影响了关于电视暴力和父母亲行为榜样影响的争论。班杜拉的“波波玩偶实验”在心理学中作为观察学习的实证被广泛引证,证明儿童在观察成人玩与实物同样大小的回弹玩偶之后,自己再去玩这些玩偶时,出现暴力行为的几率增加。不过,有可能只有得到强化,儿童才复制榜样的行为。但是奥托·劳森在1968年发现,只有56%的儿童由于电视的影响,通过暴力行为来达到目的。但也有研究,检验芝麻街或爱探险的朵拉的年幼观众,认为儿童可以透过电视学到社交、语言技巧。观察学习中包括没有任何行为改变的学习,因此,这也被用来反对严格的行为主义(认为必须发生行为改变)。班杜拉注意到“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认为,社会模仿可能加速新行为的获得,无须对连续的学习步骤进行强化”(1953年)观察学习有可能仅仅被看为操作练习的一个变种。尼尔·米勒和约翰·多拉德首先提出这种观点,认为观察者的行为改变归因于“观察者”行为的推论,而不是榜样行为的推论。有趣的是,在动物观察学习的研究中,有许多变量令人困惑。其中之一是“维纳斯效应”:来自榜样的性刺激会干扰观察榜样行为的能力。(Warden 、Jackson,1935)班杜拉将社会学习的过程称为“建模”(英语:Modelling),并给出一个人成功地模仿他人的行为的4个必要条件:社会学习可能通过下列方式影响行为:透过榜样来令目标习得平时较少做或从未做过的新行为。老师透过将课堂斩细,并为学生制定这些小任务的目标及之后提供一些回馈(比起只有目标或回馈其中一样),学生有更大的自我效能,也令他们有更大的内在兴趣去学。
相关
- 伙友骑兵伙友骑兵(古希腊语:ἑταῖροι;hetairoi),又译伙伴骑兵或马其顿禁卫骑兵,伙友骑兵是马其顿军队中的精锐骑兵,源于马其顿王国的国王骑兵卫队,在腓力二世的扩充改良下,成为马其顿军
- 异特龙可疑物种异特龙属(属名:Allosaurus)又称异龙或跃龙,是兽脚亚目肉食龙下目恐龙的一属。异特龙是种大型的二足、掠食性恐龙,平均身长为8.5米,最长可达12到13米。它们生存于晚侏罗纪
- 分子式化学式(德语:chemische Formel/英语:chemical formula),是一种用来表示化学物质(也可能为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的式子。一般情况下,由元素符号、数字或其他符号组成;这些符号单一行列,被限
- C·格兰特·威尔森卡尔顿·格兰特·威尔森(英语:Carlton Grant Willson,1939年5月30日-),美国化学家。1962年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学士学位,1969年获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有机化学硕士学位。1962
- 兄兄,汉语口语多称哥或哥哥,是对父或母所生而比自己年龄大的男性血亲称呼,有时泛指一切男性同辈兄长(如堂兄弟、表兄弟),为了谦虚也称所有男性同辈为“兄”(事实上年龄可能比自己小,如
- 图书扫描中心图书扫描是一种透过图像扫描将实体的书转换成数位影像或电子图书(e-books)的过程。这种方法比重新输入所有文案快很多。在图书扫描还没可行前,重新键入文章是一般的唯一选择
- 沈晓海沈晓海(1971年10月5日-),黑龙江省伊春市人,中国演员。祖母是满族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90级本科。
- 半球半球或半球体有以下含意:
- “第十期”寒武纪第十期(Cambrian "Stage 10")是寒武纪的第十个阶段,年代大约位于489.5–485.4百万年前。
- 漏芦漏芦(学名:Stemmacantha uniflora)为菊科漏芦属下的一个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