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神星的卫星

✍ dations ◷ 2025-07-19 10:59:11 #妊神星的卫星

位于外太阳系的矮行星妊神星拥有两颗已知自然卫星:妊卫一和妊卫二。这些小卫星在2005年利用位于夏威夷凯克天文台的大型望远镜观察妊神星时被发现。

妊神星的卫星在多方面都有不寻常之处。它们属于妊神星族,妊神星的碰撞家族,在数十亿年前一次破坏了妊神星冰幔的巨大撞击所产生的碎冰中形成。妊卫一是较大且较远的卫星,表面存在大量的水冰,这在柯伊伯带天体中甚为罕有。妊卫二的质量大约为妊卫一的十分之一,轨道倾角异常地高,其轨道也时常受较大的卫星所影响。

2005年,一个来自加州理工学院的团队使用凯克天文台观察妊神星(当时仍称为2003 EL61)时发现了两颗小卫星。妊卫一于2005年1月26日发现,临时编号为S/2005 (2003 EL61) 1。妊卫二则于2005年6月30日发现,临时编号为S/2005 (2003 EL61) 。2006年9月7日,两颗卫星都获得了小行星编号,并分别录入微型小行星目录,编号为(136108) 2003 EL61 I和(136108) 2003 EL61 II。

2008年9月17日,国际天文联合会宣布了2003 EL61及这两颗卫星的永久命名:(136108) Haumea I Hiʻiaka及(136108) Haumea II Namaka。两颗卫星均以主管生育和生殖的女神好婺妹阿(妊神星)的女儿命名。希亚卡(妊卫一)是舞蹈女神及夏威夷岛的守护神,而夏威夷岛是毛纳基山天文台所在之地。娜玛卡(妊卫二)则是海水之神,她曾将妹妹培嫘(火山之神)的岩浆通过海水冷却下来,并形成新的土地。

在夏威夷神话中,好婺妹阿的众多儿女来自她身体的各个部分。矮行星妊神星几乎完全由岩石组成,只有表面一层冰。一次猛烈地撞击不但把原来的冰幔几乎全部撞走,而且使妊神星达到现在的高自转速度。撞击后的碎片形成了目前柯伊伯带中的妊神星族天体,因此可能存在更远的,比妊卫二更小的卫星,但至今仍为发现。不过,哈勃空间望远镜的观察肯定了在妊神星引力影响范围(希尔球)的十分之一距离内(体积的0.1%)没有亮度大于妊神星0.25%的额外卫星。因此存在更多卫星的可能性非常低。

妊卫一是较远、较大及较亮的卫星,直径大约为350公里。其红外线光谱中在1.5、1.65和2微米波长有强烈的吸收线,符合几乎完全由水冰晶体组成的卫星表面。这种奇特的光谱特性以及它和妊神星相似的吸收光谱,证明这个卫星系统并非是在柯伊伯带中捕获而来的,而是来自妊神星本身的碎片。

这两颗卫星大小的估算假设它们和妊神星有相同的红外线反照率,因为根据光谱,它们的表面组成物质是相同的。妊神星的反照率是由斯皮策空间望远镜量度的,由于其卫星太小并太接近妊神星,因此地面望远镜未能独立观测。根据这个假设,妊卫二(质量大约为妊卫一的十分之一)的直径约为170公里。

哈勃空间望远镜有足够高的角分辨率,因此能分辨妊神星与其卫星的光线。哈勃上的近红外线照相机和多目标分光仪对妊神星系统进行测光后,确认了位于1.6微米的光谱线证明卫星上水冰的量至少与妊神星的相似。

妊神星的两颗卫星太昏暗,因此任何小于2米光圈的望远镜都无法观测得到。妊神星本身的视星等却有17.5,使它成为柯伊伯带中在冥王星和鸟神星之后的第三亮天体,只要使用大型业余望远镜便能容易地观测得到。

妊卫一沿着几乎圆形的轨道每49天围绕妊神星一圈。妊卫二则沿着高度椭圆的密切轨道运行,每18天绕妊神星一圈。直至2008年,它的轨道和妊卫一的轨道呈13°倾角,且其轨道受妊卫一的摄动。由于形成妊神星卫星的撞击在太阳系历史的早期发生,因此经过接着的数十亿年内,其轨道应该已经通过潮汐阻尼成为较圆的轨道。目前的研究指出,妊卫二的轨道受到妊卫一轨道共振的影响,并多次进出这种共振关系。现在它们正处于或接近8:3轨道共振。这种关系使得妊卫二受到强大的摄动,也使其进动达到约20°。

目前,妊神星卫星系统的轨道平面与从地球的视线几乎平行,妊卫二有规律地掩食妊神星。人们通过观察这种掩食现象可以准确地量度出主星及其卫星的大小与形状,例如在1980年代末所发生在冥王星和冥卫一之间的掩食。掩食期间细小的亮度变化需要用到中等光圈的专业望远镜才能探测得到。妊卫一上一次掩食妊神星是发生在1999年,几年之后才被发现,而下一次掩食则要等到130年以后。

地球的 · 火星的 · 木星的 · 土星的 · 天王星的 · 海王星的

冥王星 · 阋神星 · 妊神星 · 鸟神星 · 小行星

木卫三 · 土卫六 · 木卫四 · 木卫一 · 月球 · 木卫二 · 海卫一
天卫三 · 土卫五 · 天卫四 · 土卫八 · 冥卫一 · 天卫二 · 天卫一 · 土卫四 · 土卫三 · 土卫二 · 天卫五 · 海卫八 · 土卫一

内卫星 · 特洛依 · 规则的 · 不规则的 · 列表 · 依直径列表 · 发现的时间 · 命名

(55636) 2002 TX300 · (24835) 1995 SM55 · (19308) 1996 TO66 · (120178) 2003 OP32 · (145453) 2005 RR43

相关

  • 乱伦乱伦可以指:
  • 下垫面大气的下垫面指地球表面,包括海洋、陆地及陆上的高原、山地、平原、森林、草原、城市等等。下垫面的性质和形状,对大气的热量、水分、干洁度和运动状况有明显的影响,在气候的形
  • 奥尔登·W·克劳森奥尔登·温希普·克劳森(Alden Winship Clausen,1923年2月17日-2013年1月21日)生于伊利诺伊州哈密尔顿,美国银行家,曾任世界银行行长。
  • 柘荣话柘荣话是汉藏语系汉语族闽语支闽东语的一种方言,通行于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在语言学中,柘荣话属闽东语福宁片(北片),以双城镇的城关口音为标准口音。柘荣话属闽东语的一种方言,部
  • 晕影在摄影和光学领域内,晕影或暗角是指图像的外围部分的亮度或饱和度比中心区域低。晕影的出现通常是因为相机的设定和镜头的限制因素等,被认为是不希望得到的和非故意的效果,然而
  • I-细胞疾病/III-细胞疾病是一种遗传病,其会导致溶小体酵素的缺失,引起细胞结构不正常。此遗传病的发生率未知,荷兰研究指出约为640000分之1。遗传方面,其遗传方式为体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
  • 东姑阿都拉曼东古·阿卜杜勒·拉赫曼·阿卜杜勒哈米德哈利姆沙(马来语:Tunku Abdul Rahman Putra Al-Haj ibni Almarhum Sultan Abdul Hamid Halim Shah,1903年2月8日-1990年12月6日),是马来西
  • 日本大本营大本营是甲午战争到太平洋战争期间大日本帝国陆海军的最高统帅机关,能够以大本营命令(大本营陆军部命令或大本营海军部命令)形式发布天皇敕命,是直属于天皇的最高司令部。甲午战
  • 努南氏综合征努南氏综合征(Noonan syndrome)为一相对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该病得名自小儿心脏科医师贾桂琳·努南。该病的症状类似透纳氏症,但可能发生于男性及女性。努南氏综合征常
  • 二氧化硒二氧化硒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SeO2。它是白色晶体,加压液化后可以得到黄色液体,常压下加热至317℃升华,得到绿色蒸气。它和空气中的灰尘接触后,遇光即被还原为硒单质而变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