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蝉效应 (法律)

✍ dations ◷ 2025-05-18 18:25:37 #法律术语,美国法律术语

寒蝉效应(英语:Chilling Effect)法律用语,是指当下对言论自由的“阻吓作用”——即使是法律没有明确禁止的。然而,在一般情况下,寒蝉效应现在经常以法律或不明确行动施加不必要的负担,来禁止合法的讲话。该词词源自美国法律,早于1950年使用。然而,进一步明确使用,是在美国最高法院法官小威廉·布伦南,用在司法判决中,作为一个法律术语。

在中文里,将“Chilling Effect”翻成寒蝉效应,是源自成语“噤若寒蝉”。蝉鸣于夏秋,不久即死。古人不察,以为蝉于天寒,不能发声,乃以噤若寒蝉形容不敢作声。

在讨论言论自由时,人民害怕因为言论遭到法律的刑罚,或是必须面对高额的赔偿,不敢发表言论,将导致公共事务乏人关心,被视为过度限制言论或过度维护自身利益的不良后果。

相关

  • 4-羟二乙基色胺4-羟二乙基色胺(英语:4-hydroxy-diethyl-tryptamine,也被称为CZ-74、ethocin或4-HO-DET)是一种需时适中的致幻剂和迷药。 4-HO-DET是色胺的取代物,与脱磷酸裸盖菇素和4-羟二异丙
  • 明信片明信片,一种专供书写文字,不必封函,即可交邮局寄递的邮件。其正面为信封的格式,反面具有信笺的作用。优点是省贴邮票和不用信封,缺点是篇幅小而无隐密性。亦称为“邮片”。明信片
  • 成铁纪成铁(Siderian,符号PP1)是地质时代中的一个纪,开始于同位素年龄2500±0百万年(Ma),结束于2300±0Ma。成铁纪的名称来自于希语sideros“铁”,因这个时期是世界上形成特大型铁矿田,出现
  • Caledonian Orogeny喀里多尼亚造山运动(Caledonian orogeny)是一个在不列颠群岛、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斯瓦尔巴群岛、东格陵兰和部分中欧、北欧地区岩层中纪录的造山运动。喀里多尼亚造山运动相关
  • 蜥鸟盗龙亚科蜥鸟盗龙亚科(Saurornitholestinae)是驰龙科的一个亚科,目前包含三属:野蛮盗龙、斑比盗龙、蜥鸟盗龙。蜥鸟盗龙亚科是群体型中型的驰龙科恐龙,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北美洲。蜥鸟盗
  • 巴斯基巴斯基(波斯语:بسيج‎,意即“动员”;正式名称是Nirou-ye Moqavemat-e Basij,意即“抵抗力量动员”)是伊朗革命领袖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创立的志愿准军事部队(民兵)属于伊斯兰
  • 斯通哈伦·菲斯克·斯通(Harlan Fiske Stone,1872年10月11日-1946年4月22日),于美国新罕布夏州切斯特菲尔德出生,1946年4月22日逝世于华盛顿,享年74岁,美国律师、政治家,曾任美国司法部长
  • 伯格法院沃伦·厄尔·伯格(Warren Earl Burger,1907年9月17日-1995年6月25日),生于圣保罗,逝于华盛顿,美国律师,美国第15任美国首席大法官(1969年-1986年)。伯格1931年从圣保罗法学院毕业。在1
  • 一般均衡理论一般均衡理论(英语:General equilibrium theory)是理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寻求在整体经济多个互动市场的框架内解释供给、需求和价格行为。它试图证明经济中存在着这样一套价格系
  • 西魏西魏(535年-557年)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中的北朝的一个地方政权,是由鲜卑人宇文泰拥立北魏孝文帝元宏的孙子元宝炬为帝,与高欢所掌控的东魏对立,建都长安。至557年被北周取代,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