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 dations ◷ 2025-04-05 00:36:10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学名: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又称猪流行性下痢病毒,是甲型冠状病毒属的一种病毒,可感染猪,造成猪流行性腹泻(英语:porcine epidemic diarrhoea),其症状包括严重的小肠炎、呕吐、腹泻与脱水等,在新生的小猪中特别严重。此病毒的感染已有疫苗可预防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基因组约长28000nt,编码冠状病毒皆有的复制酶(1a/1b)和刺突蛋白(S)、膜蛋白(M)、外膜蛋白(E)与衣壳蛋白(N)等四种结构蛋白,另外还有一个开放阅读框ORF3编码一辅助蛋白,位于刺突蛋白与外膜蛋白的基因之间。此病毒可依刺突(spike)基因的序列分成G1与G2两大基因群,两者又各自可再细分成若干亚型。猪流行性腹泻(英语:porcine epidemic diarrhoea)最早于1971年在英国被报导,1978年有研究指此疫情为一新型冠状病毒所致,即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随后此病毒(G1a亚型)在欧洲多个国家被发现,并渐散播至亚洲,1980年-2000年间G1a亚型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在亚洲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后来亚洲各国成功研制了数种针对此亚型病毒的减毒疫苗以抑制疫情。2010年,有一毒性很高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亚型(G2)在中国出现,并迅速散播至其他亚洲国家,其致死率很高,且针对G1a亚型的减毒疫苗对此的预防效果很小。2013年G2亚型的病毒在美国出现,为北美洲首次发现猪流行性腹泻病毒,随后又散播至加拿大、墨西哥与南美洲数个国家,造成养猪业的重大经济损失,2013年-2014年此病毒在美国造成一成的饲养猪只(约700万头)死亡,损失达9-18亿美元。2014年,德国出现了G1b亚型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此亚型造成的症状较轻微,死亡率也较低。
相关
- 特低频特低频(ULF, Ultra Low Frequency)是指频带由300Hz到3000Hz的无线电波。通常于矿场内使用,也可以作勘探地质和地震用。← 波长越短 波长越长 →← 频率越高
- 着丝粒染色体着丝粒(centromere),又称中节,主要作用是使复制的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可均等地分配到子细胞中。在很多高等真核生物中,着丝粒看起来像是在染色体一个点上的浓缩区
- 食食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一百八十四个(九划的则为第九个)。就正体中文中,食部归于九划部首,而简体中文则把偏旁简化,成三划。食部只以左方、下方为部
- 布加勒斯特布加勒斯特(英语:Bucharest),罗马尼亚语名为布库雷什蒂(罗马尼亚语:București),罗马尼亚首都,位于罗马尼亚东南部,瓦拉几亚平原中部,多瑙河支流登博维察河畔。有“小巴黎”之称。面积
- 第二大殖民帝国法兰西殖民帝国是指法国在17世纪至1960年代控制的诸多殖民地。在19至20世纪初,它成为了仅次大英帝国的第二大殖民帝国。在1919至1939年这个巅峰时期,它横跨了1234.7万平方公里
- 私家车轿车,某些地区称房车或私家车,美国英语称为Sedan,在英国则称为Saloon,通常指用于人员以及行李运输的汽车。轿车除乘客厢外,外观上可见明显长度的车头与车尾,因此可从外形上清晰分
- 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也称城乡规划区,简称规划区,是中国大陆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或城乡总体规划所划定的地域范围,一般包括市区、郊区和城市发展需要控制的地区,亦可包括乡镇和村庄等需要控制
- 氢原子光谱氢原子光谱指的是氢原子内之电子在不同能级跃迁时所发射或吸收不同波长、能量之光子而得到的光谱。氢原子光谱为不连续的线光谱,自无线电波、微波、红外光、可见光、到紫外光
- 鹅膏菌氨酸鹅膏蕈氨酸(Ibotenic acid), 是一种含有异
- 毫米波极高频(英语:Extremely high frequency, EHF)是指波长短于超高频(SHF)的电磁波,波长由1mm到10mm,又称毫米波。毫米波所对应的频率范围是30~300GHz。主要应用于气象雷达、空间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