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卫星4号

✍ dations ◷ 2025-07-04 12:10:15 #地球观测卫星,美国人造卫星,陆地卫星计划

陆地卫星4号是陆地卫星计划的第四颗卫星,1982年7月16日发射,它的主要目的是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卫星影像图库;虽然当时陆地卫星计划是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管理,但其数据的管理与提供是由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所负责。

陆地卫星4号的科学任务于1993年12月14日终止,当时它已无法继续传送卫星数据,但已超出其原先的设计寿命5年。任务终止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仍持续追踪和遥测,直到它2001年除役为止。

陆地卫星4号的传输速率最大达85Mbit/s,并配有较前几代陆地卫星更新的多光谱扫描仪和主题绘图仪,其分辨率达30m。可惜的是,陆地卫星4号升空不久即失去了一半的太阳能电力,这将影响它传输资料回地球的能力,也让科学家们担心它恐怕撑不到预期的寿命。

这个突发事件促使了陆地卫星5号的提早发射——陆地卫星5号基本上是以陆地卫星4号为模型;在追踪及数据中继卫星系统上线后,陆地卫星4号恢复功能,但一直停留在待机状态,直至1986年1月。

1987年,陆地卫星4号重新上线,以提供数据给国际社会,当时陆地卫星5号失去了与中继卫星的连结;于是陆地卫星4号持续进行资料传输的工作,直到它也面临与陆地卫星5号同样的命运——在1993年失去与中继卫星的连结,结束资料传输任务。

陆地卫星4号是陆地卫星计划中,首个携带主题绘图仪传感器的卫星;此仪器能接收到7阶、4个频段的多光谱扫描仪的数据,以让科学家能够分析比多光谱扫描仪更加清楚的数据,其中1至5频段和第7频段皆可提供30m的空间分辨率,第6频段能提供最大分辨率达120m;相比之下多光谱扫描仪只能提供79m至82m之间的空间分辨率。

陆地卫星5号基本上是陆地卫星4号的“复制体”,它是备用卫星,但它的寿命比陆地卫星4号还长,运作了将近30年,最后是为了降低其运行轨道,而耗尽其剩余燃料;它的任务由陆地卫星7号及最近发射的陆地卫星8号接替。

相关

  • 国际海旗国际信号旗(英语:international maritime signal flags),或称“国际海事信号旗”是一种船只间的旗帜沟通系统,让船只快速清晰地表明自船的意图。此系统是国际信号代码系统(英语:Int
  • 肉毒中毒肉毒杆菌中毒(拉丁语:botulinus)是一种罕见但致命的瘫痪性疾病,由肉毒杆菌制造的毒素引起。患者最开始会感到无力、看不清楚、疲倦、以及说话困难,接下来则可能会出现手臂、腿、
  • 戎嘉余戎嘉余(1941年12月7日-),浙江鄞县人,中国地层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62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196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1994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
  • 异丙醇2-丙醇又称异丙醇(英语:isopropanol),IUPAC名为1-甲基乙醇,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有强烈气味的可燃液体,分子式为C3H8O。异丙醇是最简单的仲醇,且是丙醇异构体之一,CAS号为67-63-0 。
  • 红型红型是琉球传统的一种染色技法,使用版面模子及其他方法制作。通常色泽鲜艳,且一般描绘有鱼、水、花等自然主题的各种图案。红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4世纪时期琉球国时代,此时期大
  • 恩戈罗恩戈罗保护区恩戈罗恩戈罗保护区是坦桑尼亚火山口高地(英语:Crater Highlands)的一个保护区,在阿鲁沙西部约180千米处。保护区由恩戈罗恩戈罗保护区管理局主管,1979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
  • 阿敏阿敏(满语:ᠠᠮᡳᠨ,转写:Amin;16世纪末-1640年),爱新觉罗氏,清朝宗室,清太祖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次子,天聪初年四大贝勒之一。阿敏初战是在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与褚英征讨乌喇,攻克宜罕
  • 高西西高希希(1962年6月16日-),原名高西西,中国导演,任职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电视艺术中心。成立工作室希世纪影视。高希希1962年出生于江西南昌。他先于1978年在南昌三中高中毕业后于
  • 刘果 (光绪进士)刘果(1855年-1914年)字毅公,号绍严,河南省陈州府太康县(今河南太康)人,清朝官员。刘果于清朝光绪十二年(1886年)中进士,同年五月,俱著主事分部学习,任礼部精膳司主事。1900年庚子事变期间
  • 布达廷城堡布达廷城堡(斯洛伐克语:Budatínsky zámok)是位于斯洛伐克西北部的一座城堡建筑,靠近日利纳。这座城堡在13世纪时就已经存在。16世纪中期时,城堡重建为文艺复兴风格建筑。187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