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特拉斯·茨维尔卡

✍ dations ◷ 2025-11-01 20:34:10 #彼特拉斯·茨维尔卡

彼特拉斯·茨维尔卡(Petras Cvirka, 1909年3月12日-1947年5月2日),立陶宛作家。1930年参加立陶宛反法西斯作家组织。1945年起任立陶宛作协主席。

彼特拉斯·茨维尔卡所著的小说揭露旧社会的黑暗和法西斯的残暴,描写农民的悲惨遭遇与最终的觉醒。他的作品富有民间色彩,而且幽默诙谐,是立陶宛文学界的重要人物。

彼特拉斯·茨维尔卡生于尤尔巴尔卡斯的农民家庭,1926年至1930年间,他在考纳斯艺术学校学习。1924年,15岁的彼特拉斯·茨维尔卡发表了他的首篇诗歌。1931年至1932年,彼特拉斯·茨维尔卡在巴黎学习文学。1940年,彼特拉斯·茨维尔卡加入共产党,支持立陶宛并入苏联。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彼特拉斯·茨维尔卡先后移居阿拉木图和莫斯科,并最终加入苏联作家协会。1944年,他返回立陶宛,并于1945至1947年间担任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作家联盟主席。1947年,彼特拉斯·茨维尔卡去世。

彼特拉斯·茨维尔卡著有诗集《第一次弥撒》(1928),长篇小说《哺育我们的大地》(1935)、《工匠和儿子们》(1936)和长篇讽刺小说《弗兰克·克鲁克》(2卷,1934)。他以短篇小说见长,著名的有《尼科乡的落日》(1930)、《日常的故事》(1938)、《橡树的根子》(1945)和《友谊的种子》(1947)等。

在茨维尔卡死后,苏联为纪念其功绩在维尔纽斯设立了彼特拉斯·茨维尔卡纪念广场,并设置纪念雕像。自1990年立陶宛脱离苏联独立后,由于茨维尔卡的亲共产主义、与苏联合作的政治立场,该处雕像的存续一直饱受争议。立陶宛种族灭绝和抵抗研究中心(英语:Genocide_and_Resistance_Research_Centre_of_Lithuania)认为彼特拉斯·茨维尔卡积极与苏联合作,他的活动对立陶宛及其公民产生了有害后果,应拆除该雕像。立陶宛作家协会(英语:Lithuanian_Writers'_Union)支持保留雕塑,反对审查苏联的遗产。2021年8月,立陶宛文化遗产委员会将该雕像从遗产名录中除名,为拆除开辟了道路。

相关

  • 外毒素A外毒素A(英语:exotoxin A)也称绿脓杆菌外毒素、假单胞菌外毒素(Pseudomonas exotoxin),是由绿脓杆菌(学名: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产生的外毒素。它的功能是将NAD+上的
  • 张铨张铨可以指:
  • 相互决定论相互决定论(reciprocal determinism),是行为科学的理论,由班杜那提出。根据这个观点,环境会决定人的行为,人的行为亦会决定环境。环境会塑造一个人的认知结构,像信念及期望。而人的
  • 白圭 (明朝)白圭(1419年-1474年),字宗玉,北直隶南宫人,明朝兵部尚书,同进士出身。正统七年(1442年),登进士,授监察御史,朱勇部队监军,讨伐兀良哈有功。后巡按山西。正统十四年(1449年),从明英宗北征,土木
  • 金梅草科参见正文金梅草科也叫一叶草科,只有2属3种,仅长在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和新喀里多尼亚。 本科植物都是多年生草本,花瓣6;果实为蒴果,每个包含约20-50个种子。
  • 老古玩店《老古玩店》(英语:The Old Curiosity Shop),英国作家狄更斯的长篇小说。1841年狄更斯迁居到德文郡巷(Portsmouth Street),认识了老古玩店的老板,并开始创作这部小说,并在《韩夫利少
  • 马尔科·罗德里格斯马尔科·安东尼奥·罗德里格斯(西班牙语:Marco Antonio Rodríguez ,1973年11月10日-),墨西哥足球裁判,是2006年世界杯的裁判之一。罗德里格斯于1999年开始成为裁判,并在同年执法第
  • 曲裾曲裾,全称曲裾袍,原称绕襟袍。由于属于上下分裁式,类似深衣,故又称曲裾深衣、绕襟深衣。曲裾袍右片衣襟接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经过背后,没有缝在衣上的系带,以腰带系住三角衽片
  • 家书家书,又称族书,是家里的人互相用信纸传达给对方目前家况的书信,通常是在家里有事的情况下,家中的长辈或家长会将书信寄到远在外头的子女看,称为家书。近代最出名的家书是《莫国珠
  • 98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