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裾

✍ dations ◷ 2025-04-05 00:48:42 #秦汉服饰,先秦服饰,楚文化

曲裾,全称曲裾袍,原称绕襟袍。由于属于上下分裁式,类似深衣,故又称曲裾深衣、绕襟深衣。曲裾袍右片衣襟接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经过背后,没有缝在衣上的系带,以腰带系住三角衽片的末梢来固定。这一状况可能就是古籍资料提到的“续衽钩边”。“衽”是衣襟。“续衽”是将衣襟接长。“钩边”是形容绕襟的样式。流行于先秦至汉代。

曲裾出现可能与汉族衣冠最初没有连裆的罩裤有关,下摆有了这样几重保护就合符礼仪,因此,曲裾深衣在未流行合裆袴的先秦至汉代较为流行。开始男女均可穿著。后来男子曲裾愈来愈少,曲裾作为女子衣装保留的时间相对长。曲裾袍衣长曳地,行不露足,具有含蓄、儒雅的特征。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帛画中,妇女于脑后挽髻,鬓间插有首饰,老妇发上还明显地插有珠玉步摇。每人所穿的服装,尽管质地、颜色不一,但基本样式相同,都是宽袖紧身的绕襟深衣。衣服几经转折,绕至臀部,然后用绸带系束。老妇穿的服装,还绘有精美华丽的纹样,具有浓郁的时代特色。另外出土单绕曲裾实物。

从西安、徐州等地出土陶俑服饰可知,汉代曲裾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衣袖有宽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如穿几件衣服,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最多的达三层以上,现代称之为“三重衣”。

东汉末至魏晋,女子深衣式微,襦裙成为主流,曲裾深衣自然也差不多销声匿迹。隋唐之后,大行其道的女服则是襦裙。

相关

  • 黄原胶黄原胶(英语:Xanthan gum,音译作三仙胶),俗称玉米糖胶、汉生胶、山羊胶,是一种糖类(葡萄糖、蔗糖、乳糖),经由野油菜黄单孢菌(英语:Xanthomonas campestris)发酵产生的复合多糖体。在美
  • 地对空导弹红旗-9(HQ-9)是中国的一种远程地对空导弹,海军版称为“海红旗-9”,外销版为“FD-2000”(“FD”为“防盾”二字的拼音首字母),反辐射导弹版本为“FT-2000”(飞腾)。这款导弹的改进型号
  • 路易斯-克拉克探险队刘易斯与克拉克远征(英语:Lewis and Clark expedition,1804年5月–1806年9月)是美国国内首次横越大陆西抵太平洋沿岸的往返考察活动。领队为美国陆军的梅里韦瑟·刘易斯上尉(Meri
  • 布袋和尚 (台视)王明台、六月、康丁《布袋和尚》为1998年台湾电视公司八点档连续剧,全51集、分为6个单元,制作人林福地、毛天赐,导演林福地,主演王明台、六月。YouTube“台视官方频道”发布台视
  • 浅滩沼泽地浅滩沼泽地(英语:Pocosin)是一种沼积(英语:palustrine)湿地,有厚厚的一层酸性沙质泥炭土壤。除了在旱季、持久性干旱的情况下之外,浅滩沼泽地的土壤中通常富含地下水。然而浅滩沼泽
  • 达乌德 (人名)达乌德(阿拉伯语:داوود‎)是一个阿拉伯语名字或姓氏。它是穆斯林的常用名字。在中国穆斯林人名中常被译为“达吾德”,在马来西亚常被译为“道勿”,另有达伍德、达武德、多德
  • 桂霖桂霖(1848年-?),字香雨,号方崖,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同治十二年,顺天府乡试中举。同治十三年,登进士,即用主事。光绪二年,任礼部祠祭司主事。光绪七年,任礼部精膳司员外郎。光绪九年
  • 霍尔蒂恰岛坐标:47°49′N 35°6′E / 47.817°N 35.100°E / 47.817; 35.100霍尔蒂恰岛(Khortytsia island)是乌克兰的岛屿,位于第聂伯河,由扎波罗热负责管辖,长12.5公里、宽2.5公里,面积23.
  • 沈清瑞沈清瑞(1758年-1791年),初名南沅,字吉人,号芷生,别署太瘦生,江苏长洲人。清朝政治人物、作家,进士出身。幼年即聪慧,记忆力强,被人称为“小鸿博”。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癸卯科江南乡试第
  • 郭孔丰郭孔丰(?-),男,马来西亚企业家,现主管食品企业丰益国际、益海嘉里的业务。郭氏在2013年全球富豪榜中排554位,郭孔丰最初是位面粉商,现在经营着全球最大的棕榈油企业及投资地产。郭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