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裾

✍ dations ◷ 2025-02-23 20:17:02 #秦汉服饰,先秦服饰,楚文化

曲裾,全称曲裾袍,原称绕襟袍。由于属于上下分裁式,类似深衣,故又称曲裾深衣、绕襟深衣。曲裾袍右片衣襟接长,加长后的衣襟形成三角,经过背后,没有缝在衣上的系带,以腰带系住三角衽片的末梢来固定。这一状况可能就是古籍资料提到的“续衽钩边”。“衽”是衣襟。“续衽”是将衣襟接长。“钩边”是形容绕襟的样式。流行于先秦至汉代。

曲裾出现可能与汉族衣冠最初没有连裆的罩裤有关,下摆有了这样几重保护就合符礼仪,因此,曲裾深衣在未流行合裆袴的先秦至汉代较为流行。开始男女均可穿著。后来男子曲裾愈来愈少,曲裾作为女子衣装保留的时间相对长。曲裾袍衣长曳地,行不露足,具有含蓄、儒雅的特征。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帛画中,妇女于脑后挽髻,鬓间插有首饰,老妇发上还明显地插有珠玉步摇。每人所穿的服装,尽管质地、颜色不一,但基本样式相同,都是宽袖紧身的绕襟深衣。衣服几经转折,绕至臀部,然后用绸带系束。老妇穿的服装,还绘有精美华丽的纹样,具有浓郁的时代特色。另外出土单绕曲裾实物。

从西安、徐州等地出土陶俑服饰可知,汉代曲裾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衣袖有宽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如穿几件衣服,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最多的达三层以上,现代称之为“三重衣”。

东汉末至魏晋,女子深衣式微,襦裙成为主流,曲裾深衣自然也差不多销声匿迹。隋唐之后,大行其道的女服则是襦裙。

相关

  • 第一公民第一公民,译自于拉丁语的“Princeps”——该字源自于“Princeps Senatus,元老院首席议员”,中文通常译为第一公民。这原本是古罗马共和时期的元老院的荣誉职衔,后经屋大维所创建
  • 有孔虫见内文有孔虫门(学名:Foraminifera),为变形虫状原生生物的大分类。它们拥有的网状假足及幼细线状细胞质会分散及融合而形成动态的网,它们会形成有一个或多个室的外壳,部分在结构上
  • 国家地理(2013年12月)《国家地理》(英语:National Geographic),原名《国家地理杂志》(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官方杂志,在国家地理学会1888年成立后的9个月开始
  • 基因表达谱基因表达谱是一种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借助cDNA、表达序列标签(EST)或寡核苷酸芯片来测定细胞基因表达情况(包括特定基因是否表达、表达丰度、不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以及不同生理
  • 戈蒂布德鲁克戈蒂布德鲁克(Ghoti Budruk),是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纳西克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20204(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20204人,其中男性10414人,女性9790人;0—6岁人口3200人,其中男1674人,
  • 余日章余日章(1882年-1936年1月22日),湖北蒲圻人,出生于湖北武昌。中国近代政治人物。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考入武昌文华书院,继入上海圣约翰大学。光绪三十一年毕业回武昌文华书院附中任
  • 郭建郭建(1913年1月24日-2000年3月23日),女,原名郭见恩,湖南株洲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郭建1934年考入清华大学,后参加一二九运动,从事统战工作。皖南事变后,奔赴苏中地区参与抗战
  • 多一点爱恋《多一点爱恋》是周慧敏的第九张个人粤语专辑,于1995年5月15日推出。收录两首周慧敏作曲及一首首次填词作品。
  • 良渚博物院良渚博物院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街道美丽洲路1号、美丽洲公园内,是一座展览、陈列、研究良渚文化的专题类博物馆,其前身为1994年成立开馆的良渚文化博物馆,新馆于200
  • 弗里蒙特 (加利福尼亚州优洛县)弗里蒙特(英语:Fremont)是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优洛县的一个非建制地区。该地的面积和人口皆未知。弗里蒙特的座标为38°40′36″N 121°38′06″W / 38.67667°N 121.6350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