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BCS理论
✍ dations ◷ 2025-08-23 15:07:14 #BCS理论
BCS理论(BCS theory or Bardeen–Cooper–Schrieffer theory)是解释常规超导体的超导电性的微观理论(所以也常意译为超导的微观理论)。该理论以其发明者约翰·巴丁、利昂·库珀和约翰·施里弗的名字首字母命名。某些金属在极低的温度下,其电阻会完全消失,电流可以在其间无损耗的流动,这种现象称为超导。超导现象于1911年发现,但直到1957年,巴丁、库珀和施里弗提出BCS理论,其微观机理才得到一个令人满意的解释。BCS理论把超导现象看作一种宏观量子效应。它提出,金属中自旋和动量相反的电子可以配对形成所谓“库珀对”,库珀对在晶格当中可以无损耗的运动,形成超导电流。在BCS理论提出的同时,尼科莱·勃格留波夫(Nikolay Bogolyubov)也独立的提出了超导电性的量子力学解释,他使用的勃格留波夫变换(英语:Bogoliubov transformation)(Bogoliubov transformation)至今为人常用。E
=
3.52
k
B
T
c
1
−
(
T
/
T
c
)
{displaystyle E=3.52k_{B}T_{c}{sqrt {1-(T/T_{c})}}}电子间的直接相互作用是相互排斥的库伦力。如果仅仅存在库伦力直接作用的话,电子不能形成配对。但电子间还存在以晶格振动(声子)为媒介的间接相互作用:电声子交互作用。电子间的这种相互作用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可以是相互吸引的,正是这种吸引作用导致了“库珀对”的产生。大致上,其机理如下:电子在晶格中移动时会吸引邻近格点上的正电荷,导致格点的局部畸变,形成一个局域的高正电荷区。这个局域的高正电荷区会吸引自旋相反的电子,和原来的电子以一定的结合能相结合配对。在很低的温度下,这个结合能可能高于晶格原子振动的能量,这样,电子对将不会和晶格发生能量交换,也就没有电阻,形成所谓“超导”。巴丁、库珀、施里弗因此获得197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不过BCS理论无法成功地解释所谓第二类超导,或高温超导的现象。
相关
- 血管性水肿血管神经性水肿是真皮、皮下组织(英语:subcutaneous tissue)、黏膜的局部肿胀。可发生于面部、舌头、喉、腹部、四肢。常与荨麻疹相关,荨麻疹是皮肤的红肿。 Onset is typically
- 上消化道内视镜上消化道内视镜((o)esophagogastroduodenoscopy、panendoscopy、Stomach/upper (GI) endoscopy、gastroscopy、(食道)胃(十二指肠内视)镜),一种医用内窥镜,用于观察上消化道至十
- 希尔德里克一世希尔德里克一世(法语:Childéric Ier,440年-481年6月26日),自457或458年起任萨利昂法兰克人国王。他的名字来自法兰克语hild-“战斗”和-rik“强大”,Childericus是其拉丁文形
- 比重计比重计是用来测量液体的比重的装置。比重计通常用玻璃制作,上部是细长的玻璃管,玻璃管上标有刻度,下部较粗,里面放了汞或铅等重物,使它能够竖直地漂浮在水面上。测量时,将待测液体
- 东方计划东方计划(俄语:Восто́к)是一个意图首次将人成功地送入地心轨道的苏联载人航天计划。这一计划从泽尼特间谍卫星出发,设计了东方号飞船,并从SS-6洲际弹道导弹改造成东方号火
- SFsub2/sub二氟化硫是一种硫的卤化物,化学式为SF2。它可由二氯化硫与氟化钾或氟化汞在低压在反应制得:二氟化硫分子中键角为98°,键长为159pm。这种化合物十分不稳定,会分解为FSSF3。它的
- 水分活度水活性(Water Activity,又称水分活度、水活度,简写Aw)指在密闭空间中,某食品的饱和蒸气压与相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气压的比值,这个观念跟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RH)有关:相对
- 台湾铁路管理局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简称台湾铁路局、台铁局、台铁,或迳称为铁路局)是中华民国交通部的部属机关(附属事业机构),负责经营台湾的传统铁路系统——台湾铁路,为台湾第一家、也是规模
- 埃蒂耶纳·博诺·德·孔狄亚克埃蒂耶纳·博诺·德·孔狄亚克(法语:Étienne Bonnot de Condillac 1715年9月30日-1780年8月3日)是一位法国哲学家、认知学家。他研究的领域涉及心理学与思维哲学。孔狄亚克出
- 新竹市政府坐标:24°48′24″N 120°58′08″E / 24.8067131°N 120.9688414°E / 24.8067131; 120.9688414新竹市政府是中华民国台湾省新竹市最高层级的地方行政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