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煌(?-1785年),字景垣、绪楚、号海山,四川省重庆府涪州(今重庆市涪陵区)人,为清朝进士、政治人物。累任翰林院编修、内阁学士、工部尚书,官至兵部尚书、左都御史,得太子太傅。谥号文恭。
乾隆元年丙辰科举人,乾隆二年(1737年),周煌登恩科进士,得第二甲四十六名。同年补庶吉士,后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六年(1741年),任山东乡试副考官。七年(1742年),任会试同考官。九年(1744年),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十二年(1747年),任云南乡试正考官。十九年(1754年),任云南按察使司副使。二十年(1755年),迁右春坊右中允。二十一年(1756年),任翰林院侍讲。同年乾隆帝封周为琉球册封使副使,册封尚穆为中山王。二十三年(1758年),选大考三等,迁左春坊左庶子,仍在上书房行走。二十四年(1759年),升侍讲学士。二十五年(1760年),任福建乡试正考官。二十六年(1761年),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提督江西学政。三十一年(1766年),官刑部右侍郎,兼充殿试读卷官。三十二年(1767年),官兵部右侍郎。三十三年(1768年),升兵部左侍郎兼浙江学政。三十七年(1772年),充知武举,再任殿试读卷官。四十年(1775年),再充知武举。四十三年(1778年),三充知武举。四十四年(1779年),入四库全书馆总阅,兼工部尚书。四十五年(1780年),会试副考官兼兵部尚书。四十七年(1782年),任上书房总师傅(皇子总师傅)。四十九年(1784年),任都察院左都御史。五十年(1785年),以病乞休,授兵部尚书加太子少傅致仕,卒赠太子太傅,谥文恭。
周煌著有《琉球国志略》十六卷、《海山诗稿》以及与顾嗣立同编《诗林韶濩选》二十卷。
乾隆二十一年(1755年),乾隆帝派遣翰林院侍读全魁、编修周煌为正副册封使至琉球国,册封尚穆为中山王。周煌后著有有关琉球的重要史料《琉球国志略》,具备琉球星野、地理、历史、刑法、人文风俗等重要资料。周煌远赴琉球国后,细心观察当地掌故及风土民情,并着手纪录,回国后又参引大量史籍,当中包括《明史》、《大清一统志》、《中山传信录》、《寰宇记》等,又认真整理编辑,手写成书后呈乾隆帝御览,以便把握琉球国的历史、地理、风俗、人情、艺文、经贸等各方面的情况,确定对琉球国相应的国策。《琉球国志略》为清廷了解琉球国各方面起了重大作用,至今仍为一研究琉球文化的重要史料。
《琉球国志略》正文各卷篇目如下:
周等人于前往册封途中,突然飓风大作。册使所坐之船,碇索顿断,船身搁浅,后来得救,大家都认为是天后妈祖显灵了。另随封的士兵与差役到达琉球后,又勒赏滋事,但全魁、周煌等册使人员册封毕后归来福建,均未上报事件。后来经彻查,最后审出了士兵与差役等在琉球的其余不法情事,乾隆帝亦多次就此案下达上谕。传谕喀尔吉善后来拘禁处分全数与案有关士兵与差役人员,事件才告一段落。
而后周出任福建考官,拜别乾隆帝时,乾隆问他了当年飓风及天后妈祖显灵的事,周煌对妈祖神迹深信不疑,乾隆笑着说:“你们应该是韩愈那种上《谏佛骨表》的人才对,怎么也信佛来了?”
周煌于乾隆年间曾于家乡涪陵命立一翰林石牌坊,惜生前不得目睹牌坊建成。石牌坊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始建,位于涪陵市明家乡双石村西1.5公里处。建成后,石牌坊高8.6米,宽7.2米,乃一三间四柱五楼石质仿木结构。石牌坊正楼竖匾上有书“圣恩”二字,为周煌亲题。匾额附独角獬豸、神兽、云纹浮雕。楼脊附鸱鱼像。边楼匾饰雕有“寿”字。正中柱大额枋上镌有“乾隆五十七年八月二十五日寅时建立”题记。正中柱小额枋浅上又有“二龙戏珠”之浮雕,背面有“凤凰朝阳”图案。坊心并刻有周煌政绩及生平功德。牌坊现已作为纪念周煌功迹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