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水

✍ dations ◷ 2025-05-11 07:38:34 #1895年出生,1930年逝世,台湾日治时期艺术家,台湾雕刻家,东京艺术大学校友,闽南裔台湾人,万华人,黄姓

黄土水(1895年7月3日-1930年12月21日),是一位本籍台北艋舺的雕刻家。

1895年7月3日,黄土水出生于艋舺祖师庙后街的一个贫寒家庭;他的父亲黄能是一位人力车的木工修理师傅,母亲名叫黄施素;当时,他的大哥先已夭折,他的二哥已经八岁。

1906年,他进入艋舺公学校就读;11月8日,他的父亲去世。

1907年,他随母亲投靠住在大稻埕继承父业的二哥黄顺来,并转入太平公学校就读。

1912年,他自太平公学校毕业,并考上台湾总督府国语学校(简称“国语学校”)公学师范部乙科。

他自幼年即对于位在大稻埕的传统宗教用品店十分熟悉。

1915年3月,他自国语学校毕业,并随后于太平公学校就任训导一职;同年,他在总督府民政长官内田嘉吉及国语学校校长隈本繁吉等人选拔推荐下获得东洋协会台湾支部颁赠奖助金 ,并借由作品《李铁拐》通过审查免试进入东京美术学校雕塑科木雕部,跟随高村光云研习木雕;当时,他寓居于小石川町高砂寮宿舍。

1918年(或1917年),他返回台湾探视母亲病情,并于不久后为母亲办理丧事。

1919年,他开始创作《甘露水》。

1920,他以作品《山童吹笛》入选第二回帝国美术展览会(简称“帝展”),成为第一位作品入选帝展的台籍人士。

1921年,他自东京美术学校本科毕业,并获准免试进入同校研究科成为“实技研究生”继续深造;他就读于塑造科并师从朝仓文夫(日语:朝倉文夫);同年,他以《甘露水》入选第三回帝展。

1922年3月,他在研究科毕业后返乡,并设临时工作室于亲族位在艋舺之米铺厂房,以钻研水牛之形态;10月,他以《摆姿态的女人》入选第四回帝展;10月30日,他完成受昭宪皇太后及摄政宫委托制作之《帝雉》、《华鹿》,并将之献与宫内省。

1923年4月,他在东京雕刻《三岁童子》,并由总督府将之献与裕仁皇太子;4月23日,该作品被运回台湾于博物馆展示;4月26日,他获裕仁皇太子召见;6月30日,他与石川钦一郎、富永信笃、户田庸三等艺术家在银座筹办联展;7月,帝展参选作品《水牛牧童》开始创作;9月,东京大地震发生,帝展取消举办,他的工作场所也被烧毁,他随后决定将《水牛牧童》义卖赈灾;同年,他与廖秋桂结婚,随后两人一同前往日本定居;他在池袋设立个人工作室兼住家。

1924年6月,他返回台湾探视二哥病情,并继续制作《水牛牧童》;7月初,二哥逝世;9月,他返回日本;10月,他以《郊外》入选第五回帝展。

1925年春,陈植棋、陈澄波提议在日本筹组“春日会”,但遭他反对;同年,他将以侄子为模特儿创作的塑像作品《小孩》送入帝展,但未得入选;随后,郭春秧、黄纯青、林熊征等仕绅发起“黄土水后援会”,呼吁社会高层人士向其订制肖像雕塑以支持其创作与生活。

1926年10月,他完成新年动物作品青铜兔雕塑50件,并交由台湾日日新报报社代售;12月初,完成樱木素木描金作品《释迦出山》,该作品随后安座于艋舺龙山寺。 

此间,他替多位仕绅制作胸像。

1927年7月,他完成总督川村竹治的雕像;10月,他完成新年龙铜雕作品,交由台湾日日新报报社代售;10月12日,他返回台湾;11月5日至6日,他的个展于台北博物馆举行,展出作品共10余件;11月26日至27日,他的个展于基隆公会堂举行。

1928年2月至9月,他替久迩宫邦彦王夫妇塑像;5月15日,他献赠铜雕作品《台湾双桨船》与总督上山满之进;8月20日,他前往日本;9月5日,台北州有关当局决定以其所制水牛像作秋御大礼献礼;9月13日,他返回台湾;10月22日,他携带台北州御大典作品《归途》水牛塑像返回东京,以呈献天皇登基贺礼;同年,他开始制作《志保田鉎吉校长像》。

1930年,他完成巨型作品《水牛群像》;随后,他因盲肠炎并发腹膜炎于12月21日逝世。

1930年12月22日,他的遗体被送至火葬场火化,亲友再将骨灰送回其位于池袋之住处;张秋海、郭柏川、陈承藩、何德来、李梅树等人与其亲族共同为其举行相关仪式。

1931年,亲友等人为其于台北东门町曹洞宗别院举行追悼会,随后将其遗骨葬于三桥町墓地;5月9日及10日,亲族及友人为其于台北举行遗作展,现场展出作品共七十九件。

1932年10月30日,《志保田鉎吉校长像》立于台湾总督府台北第一师范学校。

1937年2月2日,为其举行遗作捐赠奉告祭,并将《水牛群像》陈列于台北公会堂。

1980年代后期,他的作品在台湾本土化风潮中大受欢迎。

相关

  • 郑天佐郑天佐(1934年9月6日-),物理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出生于台湾台中县。1958年毕业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理化系,1964年获得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物理系硕士,1966年获得博士学位。1967年至19
  • 摩腊婆摩腊婆(天城体:माळवा,IAST:Māļavā)印度历史上的一个地区名。“摩腊婆”的名字来源于古时居住在该地区的雅利安人部落摩腊婆人。历史上被称为摩腊婆的地区基本上位于今中
  • 1420年
  • 煨桑煨桑,是藏人的祭祀习俗,即焚烧谷物、松柏枝等产生烟雾祭祀鬼神的活动,直译为“烟祭”。原本是本土苯教的祭礼,后被藏传佛教吸收用于礼敬佛菩萨。煨桑是藏语音译,“煨”的意义是烟
  • 王辅臣王辅臣(?-1681年),山西大同人,绰号“西路马鹞子”,本为李姓。军人,本反清,后投降清朝被任用陕西提督,又响应三藩之乱反清,破兰州,受周培公招降,投降于清康熙帝。后畏罪自杀。早年追随姐夫
  • 德黑兰会议德黑兰会议(英语:Tehran Conference,代号:Eureka)是由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苏联共产党总书记斯大林自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举行的战略会议,地点在伊朗首都德黑兰的
  • 两国关系科索沃与塞尔维亚之间关系长期以来处于紧张状况,原因在于科索沃宣布在2008年从塞尔维亚独立后,塞尔维亚强烈反对此举。最初不存在任何实体之间的关系,但随后的几年中已经有一些
  • 阿修罗 (印度神话)印度教神话的阿修罗(梵语:असुर),义为大力神,是一群追求力量的神族,与提婆神族对抗,有时被视为暴力之神。阿修罗族及提婆族(包括那伽族)都是迦叶波的后代。最早期的吠陀文献记载提
  • 阿克巴尔·甘吉阿克巴尔·甘吉(波斯语:اکبر گنجی‎,1960年1月31日-),生于加兹温省,是一位伊朗新闻记者和作家。他被描述为“伊朗的杰出持不同政见者” ,和“广受欢迎的民主派记者”,经常“
  • 崔景荣崔景荣(1559年-1631年),字自强,直隶大名府长垣县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顺天府乡试第六十一名。万历十一年(1583年)会试第二百七十三名,登进士第三甲第二十二名。授山西平阳府推官,擢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