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氏酸

✍ dations ◷ 2025-04-03 12:59:08 #有机酸,内酯,二

米氏酸(Meldrum's acid),又名Meldrum 酸、丙二酸亚异丙酯,学名2,2-二甲基-1,3-二氧六环-4,6-二酮;2,2-二甲基-1,3-二�烷-4,6-二酮。一种白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有机溶剂和碱性水溶液。熔点96摄氏度。

由丙二酸、丙酮和醋酐混合物在冰水浴冷却下滴加浓硫酸催化合成。醋酐起到活化羧酸的作用。

也可用丙二酸与醋酸2-丙烯酯在酸催化下合成。

由苏格兰人米尔壮(Meldrum)于1908年合成。米尔壮根据这个晶体可以溶解在碳酸氢钠溶液里的特性断定里面含有羧基。给出了下面的结构:

过了40年,这个结构被戴维森(Davidson)和博哈德(Bernhard)证明是错误的。 一个正确的并二内酯的结构被提了出来。而且米氏酸呈酸性的原因被正确地归因于活泼亚甲基的电离。又过了40年,克莱伦斯(Clarence)和波义尔(Boyle)根据X-光晶体衍射结果指出这个“酸”的稳定构象是船式构象,并将原因归结为酯官能团为了维持平面结构的结果。 阿内特随即指出这个酸在互变异构平衡溶液里烯醇式含量微乎其微。

米氏酸是最容易电离的1,3-二羰基化合物。其 pKa 低达4.97,与普通羧酸相仿。米氏酸超乎寻常的高酸性在过去100年始终没有得到一个彻底完美的解释,也因此成为理论有机化学中的一个著名难题。

最早的解释是基于偶极分析。阿恩特后来提出了基于立体电子效应的解释。阿恩特指出,普通的酯由于烷氧原子上的两个孤对电子与羰基存在两种可能的共轭:一个是与羰基π键最低空轨道的共轭;一个是与羰基σ键反键轨道的共轭。这两种共轭可以降低分子能量,是分子处于更稳定的状态,所以普通酯基态的优势构象是Z式(见下图)。由于环的存在,米氏酸的内酯结构迫使两半酯处于E式,这样就阻止了孤对电子与羰基σ键反键轨道的共轭作用,其结果是羰基的亲电性增强从而能更有效地稳定α-碳负离子。由于是两半酯共同作用于一个亚甲基,相当于两倍的效果,所以米氏酸比普通内酯的酸性还要高很多。

这个解释能比较好的解释米氏酸的高酸度,但是后来的能量衡算发现这个解释只解释了50%的原因,尚有剩下50%解释不了。在2001年和2004年有人分别用量子化学对这个酸做了不同的计算,从更多的角度提出了解释。但迄今为止这个问题仍然有很大的探讨空间。

米氏酸在有机合成上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极易烯醇化,所以作为一个很好的亲核试剂参与诸多反应。在很多丙二酸二酯反应效果不好的场合能很好的参与反应。

例如借助米氏酸可以通过丝氨酸来合成手性吡咯啉杂环:

相关

  • 物联网物联网(英语:Internet of Things,缩写IoT),又称IoT技术,是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行使独立功能的普通物体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物联网一般为无线网,而由于每个人
  • 多媒体机台互动式资讯服务站(英语:Interactive kiosk,简称:Kiosk)是一部电脑终端机,以特定规格的硬件与软件来制作,用来提供通讯、商业、娱乐或是教育的资讯与应用服务。早期的互动式资讯服务
  • 王爷传统宗教仪式:神明秘密社会:王爷千岁信仰属于人鬼崇拜之类,是台湾及福建闽南地区最为盛行的民间信仰之一,也是台湾民间信仰的一大特色。“王爷”是对亲王、郡王的尊称,其位阶仅次
  • 波兰国家银行波兰国家银行(波兰语:Narodowy Bank Polski; NBP)是波兰的中央银行。波兰国家银行总部位于华沙,是波兰兹罗提的发行单位。波兰在历史上曾有过两家中央银行,分别成立于波兰会议王
  • 联合舰队联合舰队(連合艦隊、れんごうかんたい),一般指大日本帝国海军编成的舰队种别之一,然亦可解释为由二队以上的独立舰队编成的海上作战部队,略称CF(Combined Fleet)。联合舰队为二个以
  • 长尾水獭长尾水獭(Lontra longicaudis)是分布在中美洲、南美洲及特立尼达的水獭。长尾水獭栖息在不同的河流环境,包括落叶林及常绿森林、大草原等。它们似乎较喜欢清澈的河流,较少在污浊
  • 数码相机数码相机(英语:Digital Camera),是一种利用电子感测器把光学影像转换成电子数据的照相机,有别于传统照相机通过光线引起底片上的化学变化来记录图像。“数码”一词原本是英文Digi
  • 偶联反应偶联反应,也写作耦合反应、偶合反应或耦联反应,是两个化学实体(或单位)结合生成一个分子的有机化学反应。狭义的偶联反应是涉及有机金属催化剂的碳-碳键形成反应,根据类型的不同,
  • 瓦列里·克莱米约诺夫瓦列里·克莱米约诺夫(1965年9月10日-),是一位已退役的俄罗斯职业足球守门员,曾短暂入选过独联体国家队。1997年,瓦列里加盟中国甲A联赛上海申花队,尽管经历了申花队史上最惨的失利
  • 丹尼尔·贝尔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1919年5月10日-2011年1月25日),美国社会学家,作家,编辑和哈佛大学退休教授。他因对后工业社会的研究而知名。他最著名的三部作品是《意识形态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