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协定

✍ dations ◷ 2025-08-13 21:20:14 #慕尼黑协定
慕尼黑协定(英语:Munich Agreement;捷克语:Mnichovská zrada;德语:Münchner Abkommen;1938年9月29日─9月30日)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四国首脑──张伯伦(首相)、达拉第(总理)、希特勒(元首/总理)、墨索里尼(领袖)在德国的慕尼黑召开的会议。英法为避免战争爆发,签署慕尼黑协定而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出卖了未在场的捷克斯洛伐克利益,是一项绥靖政策。然而吞并苏台德地区后,德国在1939年出兵捷克斯洛伐克,先后扶植傀儡政权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捷克人)和斯洛伐克共和国(斯洛伐克人),捷克斯洛伐克实际消失。1938年3月,纳粹德国兵不血刃地实践德奥合并后,开始注意下一个侵略目标捷克斯洛伐克。由于靠近两国边境的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有300多万德意志族,一方面,希特勒指使纳粹党徒和部分民众要求“民族自治”、“脱离捷克斯洛伐克”;另一方面,希特勒又声称不能容忍德国境外的德意志族受到“欺侮”,要替他们“伸张正义”,准备用“军事行动扫荡捷克”,为其陈兵边界创造舆论条件。希特勒于9月12日威胁说,如果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不给苏台德地区的德意志族以“公平待遇”,德国就要采取行动。而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自然也不愿任人宰割,也开始局部动员,加强了边界的作战兵力。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捷克斯洛伐克作为奥匈帝国构成国在英法保护下恢复了主权,与法国签订有互助条约,所以如果德国和捷克斯洛伐克交战,英法按照条约必然卷入战争。9月13日,法国内阁开了一整天的会,以寻求对策。当晚,总理达拉第决定请英国首相张伯伦出面调解。9月13日晚上,英国首相张伯伦给希特勒发出一封十万火急的电报,表示要和希特勒见面,希望“和平解决”这一问题。9月15日张伯伦飞往德国。会面结束后,张伯伦连夜赶回伦敦,与法国人一起向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施压,要他们根据民族自决原则解决苏台德地区问题。9月22日希特勒又提出新要求:捷克斯洛伐克境内以德意志族为主要居民的地区必须由德国军队立即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军队必须于9月28日全部撤出苏台德地区。对此,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不仅表示拒绝,还宣布了全国总动员。波兰与此同时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扎奥尔杰。9月27日,希特勒下令德军7个师进入德捷边界前沿阵地。由于9月28日是希特勒要求捷政府答复的最后期限,捷克斯洛伐克无意接受他的要求,为防止不测,还下令立即征召了100万兵员。战争似有一触即发之势。9月29日,张伯伦第二次飞往德国。当日,在慕尼黑召开了由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达拉第参加的德意英法四国首脑会议,规定把苏台德区“转让”给德国。而割让领土的捷克斯洛伐克,却没有权力出席会议。这就是著名的“慕尼黑协定”。9月30日,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表示拒绝该协定,但英法表示,如果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不同意,那么英法就没有义务协防捷克。最终,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妥协,同意割让领土。

相关

  • 母乳喂养母乳哺育(Breastfeeding),亦称哺乳、授乳或母乳喂养,指的是女性以乳房喂食婴儿母乳的行为。婴儿有吮吸反射,因此可以吮吸乳房并吞咽母乳,专家建议在出生后一小时即可哺喂母乳,之后
  • 血管张力素受体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II receptor antagonist),也被称为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 ARBs)或AT1受体拮抗剂,是一类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
  • 理论化学理论化学 运用非实验的推算来解释或预测化合物的各种现象。近年来,理论化学主要包括量子化学,即应用量子力学来解决化学问题。理论化学可以泛泛地分为电子结构、动力学和统计
  • CpG岛CpG岛(CpG islands)是指DNA上一个区域,此区域含有大量相联的胞嘧啶(C)、鸟嘌呤(G),以及使两者相连的磷酸酯键(p)。哺乳类基因中的启动子上,含有约40%的CpG岛(人类约70%)。一般CpG岛的长度
  • 卡尺卡尺也称卡钳,是用来测量物体两点或两对立面(如内外径、物体厚度等)之间距离用的一种测量工具。最简单的卡尺为圆规状,顶部有向外或向内的尖端。卡尺的顶端可以手动调整,直至与所
  • 费米子凝聚态费米凝聚(Fermionic condensate):类似于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由大量费米子占据同一量子态形成。由于泡利不相容原理,不同的费米子不能占据同一量子态,因此费米子不能像玻色子那样
  • 日本驻俄罗斯帝国公使日本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日语:在ロシア日本国大使館;俄语:Посольство Японии в России)是日本国驻在俄罗斯联邦之最高官方代表机构,其下辖日本国位于俄国全
  • 生产力生产力(英语:productive forces,德语:Produktivkraft)是人对自然的关系,是改造自然和影响自然并使之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概念。通常认为,生产力有三
  • 邓叔群邓叔群(1902年12月12日-1970年5月1日),字子牧,幼从外祖母严氏姓,名严农荪,福建闽县人,中国微生物学家。1923年清华学堂毕业,1928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森林学硕士及植物病理学博士学位,同
  • 老缅语毕苏语又称米苏语、米毕苏语是居住于中国、泰国、老挝、缅甸四国边界地区的毕苏人的本民族语言。毕苏人分布于以上四国境内,据1998年的统计,人口接近一万人,其中约五千余人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