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标族(越南语:Người Pu Péo)是越南官方认定的53个少数民族之一。根据越南1999年的人口普查,布标族只有705人,居住于最北部的河江省的同文县、安铭县和北糜县。在与河江省交界的中国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麻栗坡县,也有数百人自称“普标”、“布标”或“嘎标”,但被中国政府划归彝族普标人。
布标人自称“噶标”。布标是当地岱依族、侬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标人”。至于“标”的具体含义不明。据说布标人从前住在云南省广南府的普梅(今属富宁县),后来陆续南迁,到达中越边境定居。进入越南的时间约在17世纪至19世纪初之间。根据同文县的华人、赫蒙人、仡佬人祭祀中提到的线索,最早开发同文县的即是布标人和倮倮人。
布标语是一种趋近消亡的语言,语音和语法比较接近壮语,而从同源词来看更接近仡佬语,属于壮侗语系的侗台语族,进一步归属有争议。
由于布标族人数很少,又与汉族(华族)、苗族(赫蒙族)杂居,因此多会说几种语言。在中国一侧的布标人都会说汉语,说布标语的多为老人。越南的布标人也兼操几种语言。
布标人多从事山地农业。约100年前,布标人居住于木质干栏式房屋中,上面住人,下面养牲畜。由于木材缺乏,现在多改为土墙茅草顶屋或砖石房屋。
布标人普遍相信万物有灵,进行多神和祖先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