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自我暗杀癖

✍ dations ◷ 2025-05-16 07:04:23 #慕自我暗杀癖
慕自我暗杀癖(英语:Autassassinophilia)是一种恋物癖形式,指人会由于被杀害的风险而让自己的性欲被唤起。此种癖好可能会延伸至某些能危害自己性命的物品,例如能令人溺水或窒息的物件。这并不一定表示该人必须实际处于生命安全有危险的情况,而是可借由幻想而达到。该术语由约翰·曼尼提出,他将淫乐杀人(erotophonophilia)定义为该术语的对立,也就是“透过杀人来唤起性欲”,这两类性欲归类于牺牲与补偿类型。这种不完整的互惠模式被丽莎·道宁(英语:Lisa Downing)批评:对曼尼而言,一个人的性高潮比他的死亡还令他感兴趣,这导致有阶段管理的可能性,而忽略了一个人的性命结束在另一人手中的事实。另一方面、淫乐杀人是以另一个人的死亡而实现的,但很重要的事是、这令一个人却必须不知道杀手的意图。这个定义明确地排除了互惠,因此性学家似乎无法想像在这种情况下会有相互性,因为没有同意的空间。

相关

  • 汉音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 ‧ 石鼓文籀文 ‧ 鸟虫书 ‧ 篆书(大篆 ‧  小篆)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漆书 ‧  书法 ‧ 飞白书笔画 ‧ 
  • 反乌托邦反乌托邦(英语:dystopia、Cacotopia、kakotopia 或 anti-utopia;中文又称反面乌托邦、敌托邦、恶托邦、绝望乡或废托邦)是乌托邦(utopia)的反义语,希腊语字面意思是“不好的地方”(n
  • 南部阳一郎南部阳一郎(日语:南部 陽一郎/なんぶ よういちろう Nambu Yōichirō ?,1921年1月18日-2015年7月5日),生于日本东京的日裔美国公民,世界知名粒子物理学家,去世前为芝加哥大学物理系
  • 库尔特·哥德尔库尔特·弗雷德里希·哥德尔(德语:Kurt Friedrich Gödel,1906年4月28日-1978年1月14日),出生于奥匈帝国的数学家、逻辑学家和哲学家,维也纳学派(维也纳小组)的成员。哥德尔是二十世
  • 经济作物经济作物指高经济价值的农作物,主要种植目的为赚取高回报,而不以提供粮食为其目标。亚洲热带地区的经济作物主要有油棕、橡胶、咖啡、可可、胡椒、椰子、甘蔗等。如油棕的种植
  • 示威者抗议是一种对事件或情况强烈反应的表达。这个词语通常意味着对某事反对的反应,而以前亦可以表示是为了某事的反应。抗议者可能通过公开、有力的方式组织抗议,使其意见被听取,来
  • 异硫氰酸酯异硫氰酸酯(Isothiocyanate)是一类通式为R-N=C=S的有机化合物,可看作是由异氰酸酯中的氧原子被硫替换后形成。异硫氰酸盐是硫氰酸根(SCN−)用氮原子配位时生成的化合物(M-N=C=S)。
  • 陈桂林陈桂林(1941年12月17日-),福建南安人,空间红外遥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桂林于1967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无线电工程系。1970年起长期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工作。1984
  • 德语词典《德语词典》(德语:Deutsches Wörterbuch,DWB),是一本影响巨大的德语词典,其对德语的意义就如同《牛津英语词典》对英语的意义。该词典就单词的起源和各时期的不同用法等作了说明
  • 色素沉积皮肤划痕症,又称为人工荨麻疹,是皮肤病的一种,通常患者也有湿疹,属于荨麻疹的一种类型。常见的皮肤划痕症有两种,分别是“单纯性皮肤划痕症”和“症状性皮肤划痕症”。“单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