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性共价键

✍ dations ◷ 2024-12-22 22:49:36 #极性共价键
在化学中,极性(polarity),是指一个共价键或一个共价分子中电荷分布的不均匀性。如果电荷分布得不均匀,则称该键或分子为极性;如果均匀,则称为非极性。物质的一些物理性质(如溶解性、熔沸点等)与分子的极性相关。共价键的极性是因为成键的两个原子电负性不相同而产生的。电负性高的原子,如氟、氧及氮,比电负性低的原子更能吸引电子,即把电子“拉”向它那一方,而电子接近电负性高的原子的时间也较多,使得电荷不均匀分布。这样形成了一组偶极,这样的键就是极性共价键。电负性高的原子是负偶极,记作δ-;电负性低的原子是正偶极,记作δ+。两原子间的极性强度以键偶极矩表示。键可以堕入两个极端——极性和非极性。当构成共价键的不同离子的电负性完全相同,便会产生完全非极性的键。相反,当两者的电负性相差值大得足以令其中一种离子完全取走了另一方的一粒电子,就会产生极性键——或更贴切而言,是离子键。“极性”和“非极性”二词多用于形容共价键上。 键的极性程度可以用两个原子电负性之差来衡量。差值在0.4到1.7之间的是典型的极性共价键,差值在0.0到0.4之间的是非极性共价键,两个原子完全相同(当然电负性也完全相同)时,差值为0,这时原子间成非极性键。分子的极性一个共价分子是极性的,是说这个分子内电荷分布不均匀,或者说,正负电荷中心没有重合。分子的极性取决于分子内各个键的极性以及它们的排列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极性分子中含有极性键,非极性分子中含有非极性键。然而,非极性分子也可以全部由极性键构成。只要分子高度对称,各个极性键的正、负电荷中心就都集中在了分子的几何中心上,这样便消去了分子的极性。这样的分子一般是直线形、三角形(又因三个原子处于同一平面而称作平面型)或正四面体形。参见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分子的形状是在组成分子的各原子以及其中某原子的未成键电子的相互排斥作用下形成的。未成键电子对化学键的排斥力大于化学键之间的相互排斥力。如二氧化碳(CO2),其中的碳原子和氧原子均达到了八电子稳定结构且所有电子均成键,所以没有额外电子,又因双键的原因碳原子和氧原子都在一条直线上,所以二氧化碳是直线型分子。而氨气(NH3),因为氮原子有一对电子未成键,所以对三对氮氢化学键有较大排斥力,因此氨气分子是三角锥形,而不是平面型或正四面体型。分子的极性对物质溶解性有很大影响。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也即“同类互溶”。 蔗糖、氨等极性分子和氯化钠等离子化合物易溶于水。具有长碳链的有机物,如油脂、石油的成分多不溶于水,而溶于非极性的有机溶剂。在分子量相同的情况下,极性分子比非极性分子有更高的沸点。这是因为极性分子之间的取向力比非极性分子之间的色散力大。

相关

  • 双链DNA反转录病毒双链去氧核糖核酸逆转录病毒(ds-DNA RT)是巴尔的摩病毒分类系统中的第七类病毒(Group VII)。这类病毒一般不被认为是DNA病毒(该分类中的Group I&II),而被认为是逆转录病毒(该分类的G
  • 拉撒路综合症拉撒路综合征(Lazarus syndrome)是指在心肺复苏失败之后人体循环系统自发地恢复运作。自1982年以来,它已在医学文献中至少有了40-50次记载。又被称为拉撒路现象(Lazarus phenome
  • 模式生物模式生物(英语:model organism)是指受到广泛研究,对其生物现象有深入了解的物种。根据从这些物种所得的科学研究结果,可以归纳出一些涵盖许多生物的模型,并应用在各领域的研究。利
  • 泵,又译作帮浦,是一种用以增加流体的压力,使加压过的流体产生比平常状况下更巨大的推进力量的装置。人类及动物的心脏可说是天然的泵,它把血液输送到身体各个部分。最早的泵是在
  • 无套性交无套性交(bareback,简称BB),意思为不戴安全套而进行的进入性性行为,泛指任何不安全的性行为。在艾滋病于1980年代被发现以前,一些与同性交好的男性(MSM)肛交时并没有口头上制定佩带
  • 导游导游是旅游活动中的一位角色人物,是旅游业中的一个前线职业。在旅行团中的前线服务员有旅游车司机、领队及导游有时候会有摄影师。领队:是当地接待单位的前线代表,负责带领团员
  • 亲属选择亲属选择(英语:Kin selection)是演化生物学的研究之一,也是社会演化学上的基础理论。指生物族群的基因频率在不同世代之间的一种变化形式。而这种变化,至少是源自一些在血缘上亲
  • syn放射性同位素(英语:radionuclide,radioactive nuclide 或 radioactive isotope),是指原子核不稳定、具有放射性的核素。每种元素的原子都有着很多种同位素,同种元素的同位素的原子
  • 线极病毒科白点症病毒(英语:White spot syndrome,简称WSS),是存在于虾类的一种病毒,此病毒只存在于虾类,但是由于病毒的毒性跟高传染性,所以很快就会把大量的虾群杀死。此病毒对虾场经济上和繁
  • 贝吉乌斯弗里德里希·卡尔·鲁道夫·贝吉乌斯(德语:Friedrich Karl Rudolf Bergius,1884年10月11日-1949年3月30日)生于布雷斯劳(今波兰弗罗茨瓦夫)逝于阿根廷,德国化学家。他的著名贡献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