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争议
✍ dations ◷ 2025-04-03 11:08:24 #争议
争论,或争议,(英语:controversy,法语:controverse),是各类角色针对某一问题、现象或者事件状况表达不同观点,或进行批判,通过论证进行讨论的行为。换句话说,某个争议是指构成分歧或矛盾的事件中的各类元素。一些社会学家和专家主张将争议和论战区分开来,但两者都与论证法和雄辩法相对应。这两种形式的对抗的共同点在于冲突各方立场难以统一。从这个角度看,诉讼处于这两个类别的中间位置。哲学家马塞洛提出要区分讨论,争议和纠纷三个词。在超过十年的研究中,争论已成为社会科学,尤其是社会学中一个非常活跃的分支。纠纷和争议,甚至已成为社会学中重新兴起的“实用主义”表达中受青睐的对象。争议的主题或领域包括政治,科学,环境,宗教和性别。争议的其他领域包括历史,神学和哲学。争论的其他领域包括经济,科技,金融,组织,年龄,性别和种族(人种)。科学史上充斥着科学争论,其中著名的例子有:微积分争议或板块构造争议。对于科学社会学家,科学争论的研究将打开原本被科学定义接受封锁的“黑匣子”。这类观点主张将科学争论和牵涉各类角色的公共讨论区分开。有许多关于科学哲学的核心问题,包括科学是否能揭示不可观察之事物的真相,甚至科学推理是否可以被证明为合理的,哲学家们没有达成共识。例如,反工业化流派,乃至反科技流派,技术决定论。在科技引起的灾难或事件中,人为失误和技术误差引发关于责任判定的争论。科学社会学主张将科技和社会各方利益和观点及其关系突显出来,以重新考虑和定义社会和科技的关系。故障分析专家亨利·裴特斯基(Henry Petroski)指出,很多工程故障不是单单由技术方面的计算错误引起,而是涉及到设计过程失败、维修出错或管理文化失败。并不是所有工程故障都涉及到伦理论题。第一座塔科马海峡吊桥倒塌事件、火星极地着陆者号坠毁事件、火星气候探测者号瓦解事件,这些都是因为技术、设计或维修过程失败所引起的事件。以下列出较为人知的工程失败事件,有些是伦理问题造成的,有些是技术问题引起的:在古典修辞学(雄辩术)中,争议(拉丁文 controversia)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司法中的夸张演讲技巧的一种形式,原则上是为训练未来的律师进行辩护。
相关
- 猪肉绦虫猪带绦虫(学名:Taenia solium;pork tapeworm),也称有钩绦虫或链状带绦虫,体长2-3米,宽7-8毫米,共有800-900个节片,后端成熟节片长约10毫米。
- 杜克大学杜克大学(英语:Duke University)是一所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的一所私立男女合校研究型大学。杜克大学为美国最顶尖的学府之一,有“南方哈佛”之称(盖因在亚特兰大的埃默里
- 雌性雌性,有时又称母,在双性繁殖的生物中,是指负责制造卵子的个体(或个体的其中一部分)的性别,而负责制造精子的则称为雄性,在缺乏雄性的情况下,大部分雌性的个体并不能自我繁殖,但有少数
- 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位于中国山东省济南市的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隶属于山东大学。1987年,山东大学微生物学学科经中国相关部门批准,由世界银行贷款120万美元,国内项目资
- 长者智人长者智人(Homo sapiens idaltu),生活在160,000年前的非洲,头骨所在的形态上介于现代人和早期智人之间。他们已经具有了相当多的现代人特征,例如成年人头骨有着大的球形颅骨、扁平
- 维柯乔瓦尼·巴蒂斯塔·维柯(Giovanni Battista Vico)或詹巴蒂斯塔·维柯(Giambattista Vico)(1668年6月23日-1744年1月23日)是一名意大利政治哲学家、演说学家、历史学家和法理学家。
- 丝绸丝绸是用蚕丝编制而成的纺织品。丝绸著名的光泽外表来自于蚕丝三棱镜般的纤维结构,这令布料能够以不同的角度折射入射光,并将光线散射出去。在中国,丝绸一词也指代人造的、具有
- 二重证据法1925年,由王国维提倡,“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训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
- 信号识别颗粒信号识别颗粒(英语: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简称为SRP)是一种存在于胞质溶胶中大量、普遍存在且进化保守的核糖核蛋白(蛋白质-RNA复合体),它可以识别特定的蛋白质,并将它们对准
- 德州德州可以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