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氮氧循环

✍ dations ◷ 2025-04-04 11:21:35 #碳氮氧循环
碳氮氧循环(CNO cycle),有时也称为贝斯-魏茨泽克-循环(Bethe-Weizsäcker-cycle),是恒星将氢转换成氦的两种过程之一,另一种过程是质子-质子链反应。在质量像太阳或更小些的恒星中,质子-质子链反应是产生能量的主要过程,太阳只有1.7%的4氦核是经由碳氮氧循环的过程产生的,但是理论上的模型显示更重的恒星是以碳氮氧循环为产生能量的主要来源。碳氮氧循环的过程是由卡尔·冯·魏茨泽克和汉斯·贝特 在1938年和1939年各别独立提出的。碳氮氧循环的主要反应如下:这个循环的净效应是4个质子成为一个α粒子、2个正电子(和电子湮灭,以γ射线的形式释放出能量)和2个携带着部分能量逃逸出恒星的中微子。碳、氮、和氧核在循环中担任催化剂并且再生。有一个较小分支的反应,在太阳核心中发生的只占了0.04%的量,最后的产物不是12碳和4氦,而是16氧和一个光子,取代进行的过程如下:同样的,碳、氮、和氧在主要的分支,而在较小分支上的氟也仅仅是稳定状态的催化剂,不会在恒星内累积。碳氮氧循环的主要分支称为碳氮氧-I,小的分支称为碳氮氧-II,在更重的恒星内还有碳氮氧-III和碳氮氧-IV两个次要的主分支,它们开始于碳氮氧-II反应的最后阶段,结果是以18氧和γ射线取代原本的14氮和氦核:和 氧氟循环:此处,所有参与反应的"催化剂"(碳、氮、氧的核)数量都是守恒的,而在恒星演化中核的相对比例是会改变的。无论最初的结构是如何,当这个循环在平衡状态下,12碳/13碳核的比例是3.5,而14氮成为数量最多的核。在恒星的演化中,对流会将碳氮氧循环的产物从恒星的内部带到表面并混合,改变观测到的恒星成分。在红巨星,相较于主序星,能观测到较低比例的12碳/13碳和12碳/14氮,这些都可以证明核聚变在恒星内部进行能量的世代交替。

相关

  • 眼部疾病ICD-10 第七章:眼和附器疾病,为世界卫生组织编写的ICD-10中关于眼和附器疾病的分类。眼睑、泪器系和眼眶疾患(H00-H06)结膜疾患(H10-H13)巩膜、角膜、虹膜和睫状体疾患(H15-H22)晶状
  • 甲状腺机能低下症甲状腺机能低下症(Hypothyroidism),又称作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或是简称甲减,是一个因甲状腺无法分泌足够的甲状腺激素的内分泌疾病。此病可以造成很多症状,像是畏寒、疲劳、便秘、抑
  • 运动失调共济失调(英语:Ataxia)是指缺乏规律,或者为笨拙,为一种神经疾病上的特征。失调可以广泛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任何其中一环出状况所表现的病征,例如掌管运动和平衡的小脑
  • 白血症白血病(拉丁语:leukemia,/luːˈkiːmiːə/)是一群癌症种类的统称,英文名称来自于古希腊语,λευκός(leukos,白色)与αἷμα(haima,血液)的组合。 它通常发病于骨髓,造成不正常白血
  • 戏剧古希腊戏剧是指大致繁荣于公元前6世纪末至前4世纪初之间的古希腊世界的戏剧。当时古希腊的政治和军事中心雅典城同时也是古希腊戏剧的中心。雅典的悲剧和喜剧也包括在全世界
  • 多重人格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或多重人格,是心理疾病的一种,常与精神分裂症搞混,较早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版本将其命名为多重人格障碍(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MPD),后来
  • 灰质灰质(英语:Gray matter),又称为皮质(英语:Cortex),是一种神经组织,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灰质由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微血管组成。灰质的灰色源于神经元的细胞体和微血管。中
  • 古巴比伦巴比伦(阿拉伯语:بابل‎ Bābil;阿卡德语:Bābili(m);苏美尔语语标符号:KÁ.DINGIR.RAKI;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
  • 闭经闭经是指生育年龄女性无月经或月经停止。青春期前、妊娠期、哺乳期及绝经期的月经不来潮不属于闭经。根据既往有无月经,分为:原发性闭经、继发性闭经。中医学上称经闭、不月。
  • 瓶颈效应种群瓶颈效应或人口瓶颈(population bottleneck;genetic bottleneck)是指某个种群的数量由于突然的灾难所造成的死亡或不能生育造成减少50%以上或者数量级减少的事件。种群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