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桥事件(たけばしじけん),又称竹桥骚动或竹桥暴动,为发生于1878年(明治11年)8月23日,驻扎在竹桥附近的大日本帝国陆军近卫军部队,发起的一次武装叛乱事件。
西南战争结束后,由于军费开支庞大(四千一百六十万元,贼军只用七十万元),使政府削减财政支出,而论功行赏之费用又被当官的克扣。大藏大臣大隈重信被认为是提出削减行赏的元凶。加上又取消了兵役制度中义务壮兵制的兵卒之退役金,另外家督继承人更可免除被征召等不公平待遇令士兵不满。
7月上旬,一直以来对跟军官相比,兵卒的赏赐在极为少抱有不满的驭卒长岛竹四郎、驭卒小岛万助提出增加工资。8月上旬,他们与近卫步兵第2联队第2大队第2中队兵卒的三添卯之助接触,也和近卫炮兵大队第1小队驭卒高桥小三郎、小川弥藏,东京驻军预备役炮兵第1大队的兵卒有了接触。并与预备役炮兵第1大队附内山定吾少尉、下副官梁田正直曹长、第1中队平山荆火工下长(相当于一等军曹)等将校级以下的军官计划及研究叛乱的时机。
内务省判任官十等属西村织兵卫在事件发生前,于神田桥(日语:神田橋 (日本橋川))的公共厕所听到三个近卫军在厕所外商议叛乱计划,立即返回内务省,通知大书记官武井守正此紧急事态。虽然计划的消息被外泄,但仍未能阻止事件的发生。
晚上11时,以驻守于东京都千代田区北之丸公园--竹桥(たけばし)西侧的近卫炮兵大队竹桥部队为中心合共259名官兵,带着2门山炮发动叛乱。并将听到吵闹声而赶到的大队长宇都宫茂敏少佐及后来到达的值星官深沢巳吉大尉杀害。
另一方面,驻守东京的预备炮兵部队最初不支持叛乱的冈本柳之助少佐突然接纳内山少尉的建议以静观的姿势转换阵地退守,下午10点开始向飞鸟山行军。暴动发生后仍继续与部队留守于飞鸟山。
刚离开炮兵队的大门,近卫歩兵第1、第2连队就已经出动,之后变成了枪战。在战斗混乱中,叛军对大蔵大臣大隈重信公邸进行炮击,并放火烧营内马厩以及几家周围的住房。长达一小时的战斗,镇压军包括坂元彪少尉在内,2人死亡,4人受伤,而叛军则有6人死亡,超过70个人被逮捕。
因这战斗大量消耗子弹,晚上12时,叛军试图冲进赤坂行宫(日语:東宮御所)内捕捉集会中的参议们。途中有超过20名被骑马赶到的近卫局值星官说服投降返回营舍。剩余94人到达作为临时皇居的赤坂行宫。于正门大叫“愿の趣きあり”。
正门的警备西寛二郎少佐率近卫歩兵队阻止,叛军虽然试着抵抗,但见到一个中队的近卫歩兵持枪对峙,便士气尽失。自知再抵抗也没用的领导人之一兵士大久保忠八把枪口对腹部开枪自杀。其余的人在24日凌晨1时半解除武装投降。叛乱在开始后仅仅2个半小时便平定了。
另一方面,东京驻军预备炮兵部队的内山少尉带几名部下,到赤羽火药库去拿弹药,但是此时暴动已经被镇压的。
同日上午8时,陆军裁判所开始对早前被逮捕者进行审问。裁判长黒川通轨,评事山川浩中佐,权评事伏谷惇以及阪元纯熙少佐,参座国司顺正中佐,西宽二郎少佐,鉴冈信纲少佐,大岛久直少佐,于10月15日作出以下判决,参与叛乱者中包括三添卯之助在内,55人于当日被枪决(其中的2个人在明年4月10日处死),内山定吾少尉在内共118名准流刑(之后内山得到大赦),惩役刑15名,鞭打及监禁1名,监禁4名。近卫炮兵大队第2小队长津田震一郎大尉、松尾三代太郎骑兵大尉剥夺官职徐役,甲斐宗义大尉降职,川上亲枝中尉、池田纲平少尉、松村恒久大尉停职。包括没直接参加案件的士兵,一般市民1名在内,全体受到处罚的人有394人。
之后,为统一日本军的思想而先后发布了《军人守则》(1872年)、《军人训诫》(1878年)、《军人敕谕》(1882年),以及维持军队内部秩序而设立了宪兵部,又设立除近卫兵以外的皇宫警备组织(后来的皇宫警察)。
此事一直到太平洋战争结束后,事件的全貌才为人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