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A肽

✍ dations ◷ 2025-02-24 11:34:22 #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

2A肽(英语:2A self-cleaving peptides)是一类长18-22个氨基酸残基的肽片段,能诱导细胞内含有2A肽的重组蛋白自我剪切。这种肽都有一段的序列模体(英语:sequence motif),经常会在最后甘氨酸(G)和脯氨酸(P)连接处导致核糖体无法连接,从而造成“剪切”的效果。这种肽在很多科病毒中都有分布。

目前一共有4种常用的2A肽:T2A、P2A、E2A、F2A。它们都是以来源的病毒命名的。例如第一种发现的2A肽F2A源于手足口病毒(英语: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而手足口病毒的英文名称“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首字母是“F”,因此这种2A肽得名F2A。2A本身源自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基因命名方式。

生物研究用到的2A肽目前一共有4种: P2A、E2A、F2A、T2A。其中F2A源于手足口病毒(英语: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E2A源于马甲型鼻炎病毒(Equine rhinitis A virus)、P2A源于猪捷申病毒(英语:Porcine teschovirus)(Porcine teschovirus)、T2A源于明脉扁刺蛾病毒(Thosea asigna virus)。

下表罗列了四种2A肽的序列。虽然对2A肽的功能而言不是必要条件,在2A肽序列的N端加上一个GSG(Gly-Ser-Gly,甘氨酸、丝氨酸、甘氨酸)序列能提高2A肽诱导剪切的效率。

2A肽诱导的剪切效率较高,部分情况下,剪切效率可以达到接近100%。现有证据支持转译时2A肽会诱使核糖体在合成至2A肽中断裂处的谷氨酸时,提早将前半段已合成的肽链放出,从而以2A肽为界形成二段多肽,但目前尚不完全清楚这一过程具体的分子机制。

在基因工程中,2A肽可令一个开放读框(ORF)转译出的肽链分为数个独立的肽链。如果需要令两个蛋白分开表达(例如需要一个蛋白进入细胞核、另一个蛋白在细胞质中表达),又希望只在载体上构建一个开放读框,可在它们的编码区中插入一段2A肽序列。除此之外,如果两个蛋白融合后,融合蛋白没有功能,可以在两个蛋白的编码区中间插入一段编码2A肽的序列,或将连结肽更换为2A肽,使转译完成后两个蛋白分开,独立进行折叠。这样做有很大机会使两个蛋白恢复功能。

IRES同样可以从一个开放读框翻译出两个肽链,但其特性略有不同:由IRES分隔的两段肽链虽在同一个转录本上,但因它们各自独立转译,合成的肽链不会包含IRES序列;另外在IRES上游的肽链表现效率高于位在下游的肽链。相对而言,2A肽本身的序列在剪切后仍然分别存在于上下游的二个产物肽链,在表现效率上,2A肽链上下游的肽链表现量相近。搭配使用2A肽与IRES或是使用多个2A肽均可以在一个开放读框中表达多个重组蛋白。

不同2A肽序列造成的“剪切”效率各有不同,其中P2A最高,F2A最低。以F2A连接的蛋白质有高达50%会形成融合蛋白(英语:fusion protein),造成获得新功能等意想不到的结果。

相关

  • 基因改造基因工程(英语:genetic engineering,又称为遗传工程、转基因、基因修饰)是一种使用生物技术直接操纵有机体基因组、用于改变细胞的遗传物质的技术。包括了同一物种和跨物种的基
  • 步兵伙友步兵伙友(古希腊语:πεζέταιροι ; pezhētairoi),或译步行伙友。在字义上由希腊文中“步兵”(pezos)和“伙友”(hetairos)两词所组成。步兵伙友是马其顿军队中的重装步兵,原
  • 磁阻效应磁阻效应(英语:Magnetoresistance,简称MR)是指材料之电阻随着外加磁场的变化而改变的效应,其物理量的定义,是在有无磁场下的电阻差除上原先电阻,用以代表电阻变化率。有多种可以称
  • 反应停沙利度胺(Thalidomide)又名反应停、酞咪脉啶酮、沙利窦迈、赛得(Thado),是研制抗菌药物过程中发现的一种具有中枢抑制作用的药物,曾经作为抗妊娠呕吐反应药物在欧洲和日本广泛使用
  • 山东能源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山东能源集团(英语:Shandong Energy Group Company Limited),是山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的大型国有矿业集团,即山东省省管企业。于201
  • 德国联邦最高社会法院德国联邦最高社会法院(德文:Bundessozialgericht)为德国五个联邦终审法院其中一者。其负责审理关于社会保障相关的上诉案件,其中最主要是关于公共卫生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养老
  • 安东尼·莱格特安东尼·莱格特爵士,KBE,FRS(英语:Sir Anthony Leggett,1938年3月26日-),英国物理学家,200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莱格特教授在低温物理的理论作为世界领先的广泛认可。他塑造了正常和
  • 动粒动粒或着丝点(英语:Kinetochore)是真核细胞染色体中位于着丝粒两侧的3层盘状特化结构,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是非染色体性质物质附加物。动粒与染色体的移动有关。在细胞分裂(包括有
  • 乔治·维利尔斯,第一代白金汉公爵乔治·维利尔斯(George Villiers,1592年8月28日-1628年8月23日)第一代白金汉公爵(1st Duke of Buckingham)英格兰政治家。1614年成为詹姆斯一世的宠臣,1616年任侍从长,1617年封伯爵,
  • 纳萨尼尔·瓦立池纳萨尼尔·瓦立池(Nathaniel Wallich,1786年1月28日-1854年4月28日),出身丹麦的植物学家和外科医师。起初他在靠近加尔各答的丹麦殖民地工作,后来加入了不列颠东印度公司。他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