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 (天文学)

✍ dations ◷ 2025-11-23 20:26:27 #天文学

中天是天文学上当行星、恒星或星座等天体,在周日运动的过程中所经过的一个点,在观察上是该天体正经过当地子午圈的时刻。换言之,是该天体在最高点的位置,也是该天体最接近天顶的时刻。

有时,会使用上中天来描述上述的现象,而下中天则是天体经过子午圈的另一个时间,这时的位置在天球上的最低点。(也就是最接近天底或离天顶最远的点)。

中天时的高度是在地球上观测点的纬度加或减该天体与天极的距离,若是110°则应该换成70°,-100°则应换成-80°,依此类推。两者的地平经度则与方位一样,但如果我们做方位的变换,则变换前后的数值将相差180°。

对任意一个纬度,会出现三种情况:

第三种情况所对应的天空,完全对应于地理纬度的余弦值(在赤道,所有的天体都会出没,因为天体绕着子午圈的南北极转动。在极点,所有的天体都不会升起或落下,因为天体绕着垂直于极点的轴转动);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则在剩余的天球中各占一半。

从一次上中天至下一次的时间相距是24小时,当然,从上中天到下中天是12小时。但是,这只是粗略的说法,因为地球在椭圆轨道上运动,而且天体还有自行(如果是行星或月球)。

严谨的说,地球运动在这种运动下是一个"太阳日"(也就是太阳连续两次经过某地相同之中天,即是上至上中天或下至下中天,的时间间隔),会比一个恒星日(任何一颗恒星连续两次经过某地之上中天的时间间隔)长一点。平均的差异是1/365.24219,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需要365.24219天。

假设某一天的太阳位于赤纬+20°,那么在纬度52°N 的观测者,也就是天极的高度是52°N,我们增加或减去太阳至天极的角度,那是70°(90-20),结果是122°(52+70)或-18°(52-70)。取122°的补角是上中天的高度角58°(180-122) ,而下中天的高度角是-18°。

对在纬度80°N的观测者,我们得到上中天是在南方高度角30°(180-(80+70)),而下中天是在北方10°(80-70),这意味着是极昼。

相关

  • 雄激素雄激素(英语:androgen、英语:androgenic hormones或英语:testoids),也译为雄性激素、男性激素、男性荷尔蒙,是一种化学成合物的泛称。在于脊椎动物中,凡是能够与雄激素受体(androgen
  • 马其顿方阵马其顿方阵是由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前359年-前336年),所创的军队方阵阵型,以16乘16共256名手持长矛及盾牌的步兵所构成的正方形阵形。马其顿密集方阵由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所创,其
  •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英语: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通常简称为 PNAS;PNAS USA)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官方学术周刊。
  • 双齿围沙蚕双齿围沙蚕(学名:Perinereis aibuhitensis)是一种广泛分布的海洋动物,属于环节动物门多毛纲叶须虫目沙蚕科,旧属沙蚕属,今属围沙蚕属。
  • 贝当亨利·菲利普·贝当(法语:Henri Philippe Pétain,1856年4月24日-1951年7月23日),法国陆军将领、政治家,也是法国维希政府的元首,总理。贝当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法军总司令,带
  • 干丹省干丹省(高棉语:ខេត្តកណ្ដាល,罗马化:khaet Kandal,高棉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 能源产业使用能源通过控制和适应环境使它在人类社会里成为一个关键的发展。在任何一个社会都无法避免管理能源的使用。在工业化国家里,能源资源的发展在农业、运输、垃圾收集、信息技
  • 卡尔多改进卡尔多改进(Kaldor efficiency),也称卡尔多-希克斯效率(Kaldor-Hicks efficiency),为1939年,约翰·希克斯提出的、以比较不同的公共政策和经济状态。如果一个人的境况由于变革而变
  • 氧-16氧-16,为氧的一个稳定同位素,拥有8个质子和8个中子,在氧化态为0时有8个电子,氧-16的丰度约为99.76%,约占地壳含量的48.5%。氧-16,可于约摄氏两亿度的3氦过程后形成碳-12后再撞击一
  • 二氧化锇二氧化锇(Osmium dioxide)是锇的氧化物之一,化学式为OsO2。有两种晶型:第一种:分子量222.20,桔棕色晶体。相对密度11.37(21.4℃),加热到500℃时,其中30%转化为四氧化锇。不溶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