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天 (天文学)

✍ dations ◷ 2025-11-27 13:36:51 #天文学

中天是天文学上当行星、恒星或星座等天体,在周日运动的过程中所经过的一个点,在观察上是该天体正经过当地子午圈的时刻。换言之,是该天体在最高点的位置,也是该天体最接近天顶的时刻。

有时,会使用上中天来描述上述的现象,而下中天则是天体经过子午圈的另一个时间,这时的位置在天球上的最低点。(也就是最接近天底或离天顶最远的点)。

中天时的高度是在地球上观测点的纬度加或减该天体与天极的距离,若是110°则应该换成70°,-100°则应换成-80°,依此类推。两者的地平经度则与方位一样,但如果我们做方位的变换,则变换前后的数值将相差180°。

对任意一个纬度,会出现三种情况:

第三种情况所对应的天空,完全对应于地理纬度的余弦值(在赤道,所有的天体都会出没,因为天体绕着子午圈的南北极转动。在极点,所有的天体都不会升起或落下,因为天体绕着垂直于极点的轴转动);第一种和第二种情况,则在剩余的天球中各占一半。

从一次上中天至下一次的时间相距是24小时,当然,从上中天到下中天是12小时。但是,这只是粗略的说法,因为地球在椭圆轨道上运动,而且天体还有自行(如果是行星或月球)。

严谨的说,地球运动在这种运动下是一个"太阳日"(也就是太阳连续两次经过某地相同之中天,即是上至上中天或下至下中天,的时间间隔),会比一个恒星日(任何一颗恒星连续两次经过某地之上中天的时间间隔)长一点。平均的差异是1/365.24219,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需要365.24219天。

假设某一天的太阳位于赤纬+20°,那么在纬度52°N 的观测者,也就是天极的高度是52°N,我们增加或减去太阳至天极的角度,那是70°(90-20),结果是122°(52+70)或-18°(52-70)。取122°的补角是上中天的高度角58°(180-122) ,而下中天的高度角是-18°。

对在纬度80°N的观测者,我们得到上中天是在南方高度角30°(180-(80+70)),而下中天是在北方10°(80-70),这意味着是极昼。

相关

  • 肠胃道消化系统(英语:digestive system)是多细胞生物用以进食、消化食物、获取能量和营养、排遗剩余废物的一组器官,其主要功能为摄食、消化、吸收、同化和排遗。其中有关排遗的部分,也
  • p53蛋白质1A1U、 1AIE、 1C26、 1DT7、 1GZH、 1H26、 1HS5、 1JSP、 1KZY、 1MA3、 1OLG、 1OLH、 1PES、 1PET、 1SAE、 1SAF、 1SAK、 1SAL、 1TSR、 1TUP、 1UOL、 1XQH、 1YC5、
  • 四碘甲状腺素甲状腺素是甲状腺激素之一,由氨基酸和碘组合而成。甲状腺素有促进细胞代谢,增加氧消耗,刺激组织生长、成熟和分化的功能,并且有助于肠道中葡萄糖的吸收。垂体前叶的促甲状腺激素
  • 定位规则苯环的亲电取代定位效应(英语:Orientation effect of electrophilic aromatic directing groups)是指苯环上已有的取代基对亲电取代反应的影响。1895年霍里曼(Holleman)等从大量
  • 吊兰吊兰(学名:Chlorophytum comosum)又名钓兰、挂兰、兰草、折鹤兰,欧美国家称蜘蛛草(spider plant),日本称折鹤兰(折鶴蘭),是相当常见的垂挂式观叶植物,原产于南非。吊兰为常绿草本植物,具
  • 科肯德尔效应科肯德尔效应(英语:Kirkendall effect):二种原子扩散速率不同金属的界面,经扩散后发生移动的现象,称为“科肯德尔效应”。这是欧内斯特·科肯德尔于1947年在韦恩州立大学任化学工
  • 阿片样肽阿片类药物(Opioid)是具有吗啡作用的化学物质,主要用途是镇痛。阿片类药物通过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的阿片类受体(Opioid receptor)起作用。这些阿片类受体能引发有益的
  • 张 维张维(1913年5月22日-2001年10月4日),北京人,中国固体力学家。1913年出生于北京。1933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1938年获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工学硕士学位,1944年获柏林高等工业学校工程博
  • 益达胺益达胺(Imidacloprid)又名吡虫啉,是新一代类尼古丁超高效杀虫剂,纯品呈无色无味的晶体。主要破坏昆虫的神经系统功能。对昆虫具有广谱、高效、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人、哺乳动物、
  • 苏菲主义苏菲主义,又称苏菲派(Sufism、taṣawwuf;阿拉伯语:تصوّف‎),为伊斯兰教的密契主义(或称神秘主义),为追求精神层面提升的伊斯兰教团,其诠释的方式有别于一般穆斯林,他们在生活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