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嗜二氧化碳生物
✍ dations ◷ 2025-10-29 22:10:07 #嗜二氧化碳生物
嗜二氧化碳菌(英语:Capnophiles)是一类适合在高浓度二氧化碳下生存的微生物。“嗜二氧化碳菌”只是一个对这类生物进行大致描述的术语,对其所描述生物的分类和进化关系的建立贡献并不明显。对于一部分嗜二氧化碳菌而言,二氧化碳是其代谢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物质,但高二氧化碳浓度的环境对于其它嗜二氧化碳菌而言仅有助于其争夺资源而已。不同的嗜二氧化碳对氧气的耐受力(或利用能力)不同,而这一能力对它们能否在相关环境下存活至关重要。如属于嗜二氧化碳菌的弯曲杆菌(英语:Campylobacter)(Campylobacter)因其也属于能在低氧气浓度下存活(氧含量非常低的环境除外)的微需氧微生物,故适合在高二氧化碳和低氧浓度环境中生存,所以容易被识别。嗜二氧化碳菌在正常大气中无法存活(在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为0.04%,而氧气的含量为21%,大约是二氧化碳的500倍),它们常常通过无氧呼吸或发酵产生能量。2004年,科学家发现一种名为“曼氏产琥珀酸菌”(Mannheimia succiniciproducens)的嗜二氧化碳菌有一套涉及固碳的特别代谢系统。曼氏产琥珀酸菌可以让二氧化碳与其体内磷酸烯醇丙酮酸(糖酵解的终产物)上的三碳主链结合,并生成四碳化合物草酰乙酸(一种三羧酸循环(柠檬酸循环)的中间产物)。虽然曼氏产琥珀酸菌能够生成三羧酸循环的大部分中间产物,但它却不能进行能产生大量能量的电子传递链上的最后一步,即氧化磷酸化。目前有至少两种嗜二氧化碳菌会导致人体发病。其一是会导致人体肠道功能紊乱的弯曲杆菌(英语:Campylobacter)(Campylobacter)。其二是可寄生于人口腔中、可导致少年性牙周炎的凝聚杆菌属(英语:Aggregatibacter actinomycetemcomitans)(Aggregatibacter)的细菌,如伴放线凝聚杆菌(英语:Aggregatibacter actinomycetemcomitans)(Aggregatibacter actinomycetemcomitans)。不过,部分嗜二氧化碳菌同样参与了一些反刍动物体内正常菌群的构成。其中,在牛的瘤胃中大量存在的曼氏产琥珀酸菌因其独特的生化特征和温和的特点而可能具有一定商业价值。
相关
- 质粒质体(英语:Plasmid)是指在细胞的染色体或核区DNA之外,能够自主复制的DNA分子(字源:plasm为生殖质,-id表示粒)。质体与染色体最主要的区分是,质体不是细胞生存所必需,染色体则是细胞生
- 巴斯德研究院巴斯德研究院(法语:Institut Pasteur)总部位于巴黎,是法国的一个私立的非营利研究中心,致力于生物学、微生物学、疾病和疫苗的相关研究,其创建者路易·巴斯德于1885年研发出第一剂
- 体外In vitro是拉丁语中“在玻璃里”的意思,意指进行或发生于试管内的实验与实验技术。更广义的意思,则指活生物体之外的环境中的操作。常见的例子是人工受精。在细胞生物学等领域
- 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一部法律,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较具有系统的法典,约公元前1754年(中年表(英语:middle chronology))颁布。1901年在埃兰
- OEDOED 可以是下列意思:
- 烟肉熏肉或烟肉(英语:Bacon),又音译为背根或培根,是将猪胸肉,或其他部位的肉熏制而成。烟肉一般被认为是早餐的头盘,将之切成薄片,放在锅子里烤或用油煎。烟肉常被视为肥胖的主要来源,但
- WntWnt信号通路是一个复杂的蛋白质作用网络,其功能最常见于胚胎发育和癌症,但也参与成年动物的正常生理过程。 现在已鉴别出三种Wnt信号通路:经典Wnt通路(canonical Wnt pathway)、
- 花被花被是花萼和花冠的总称,位于雄蕊和雌蕊的外围,作为引诱昆虫来为花传粉和保护昆虫传粉采蜜的工具,根据各种植物的花的不同构造,可以分为:
- 雷克雅未克雷克雅未克(冰岛语:Reykjavík,冰岛语音标: .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
- 沙炒沙炒,是指用沙子作为传热介质对食物进行加热的烹饪手段。沙炒主要用来加热瓜子、板栗、花生这类有壳的坚果,利用沙子可以使它们的受热更均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