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盆地

✍ dations ◷ 2025-07-11 02:32:32 #台北盆地
台北盆地是台湾北部的一个地理区域,是台湾第二大盆地,是一片平坦的冲积平原,海拔20米以下的平地面积243平方公里。台北盆地北侧为大屯火山群,西邻林口台地,南接雪山山脉,东南边则是松山丘陵。台北盆地的形状接近三角形。三个端点分别是:流经台北盆地的主要河流包括淡水河、基隆河、大汉溪及新店溪,重要的人工渠道则有瑠公圳、二重疏洪道等。西部麓山带是一系列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山岭和谷地,高度低于1000米。它的岩盘以褶曲的第三系沉积岩为,夹少许火山岩。在史前时代,台北盆地是凯达格兰族的居住地。汉族则是直到18世纪才开始迁入这个区域。今日,台北盆地分别属于台北市与新北市,而以此为中心形成的大台北都会区,也成为台湾最大的都会区。在3000万~500万年前,台湾西半部大部分区域还只是欧亚大陆板块东南边缘的一小部分,属于滨海到浅海的环境,不断地累积由邻近欧亚板块河川所带来的沉积物,形成台北最古老的沉积岩地层。到了大约500万年前,菲律宾海板块开始碰撞欧亚大陆板块,引发了造山运动,且不断持续著。直到约200万年前,造山运动达到高峰期,将现在的台湾岛推出海平面,但那时候的台北地区还只是一片丘陵,古淡水河自东南流向西方,经泰山由林口附近出海,在河口形成林口冲积扇。此时由于造山运动的推挤,不但让山脉隆起,也造成断层带的产生。大约80万年前,大屯火山群开始爆发,形成较高的火山地形;地形的变动使古淡水河因此转而偏北,流入台湾海峡;由于河川的转向,林口冲积扇便停止发展。大屯山火山群的活动持续进行着,台北地区也一直维持着丘陵的地形,直到大约40万年前,位于林口与台北之间的断层(山脚断层)陷落,使林口抬升为台地,而台北则开始陷落形成盆地;除此之外,观音火山也开始喷发,促使古淡水河南岸的地形上升,由于台北陷落成为盆地,再加上观音火山喷发所造成的地形改变,台北盆地成为较低处,所以邻近的基隆河与大汉溪均转向注入淡水河,形成庞大的淡水河流域。大屯火山群的活动直到约20万年前才渐渐的趋向缓和,但是火山的熔岩阻断了淡水河的入海口,将台北盆地堰塞成湖(即古台北湖),于是台北盆地的表面开始有沉积物,逐渐将崎岖的丘岖的丘陵填平。虽然出海口被阻断,但是河川的流动仍然在进行;约至3万年前,因为河川的侵蚀作用,使脆弱的火山崩塌堆积物开了口,积聚在古台北湖中的水,也随着河川的流动,流向大海,留在盆地中的只有湖水褪去后的污泥和原本就已形成的淡水河流域,而盆地的底部则持续沉降。距今约6000年前,台北盆地持续沉降,但是由于整个地球的气温回暖,及冰河融化的影响,造成海平面上升,海水倒灌回台北盆地,使盆地内部再度陷入一片汪洋,此时的台北湖是呈现半淡水湖的堆积。当海平面下降后,台北湖内的水再次回到海洋的怀抱,再加上河川的堆积,使台北盆地逐渐变成现在这种面貌。造山运动开始。古地层被推挤隆出,台湾岛露出海面。早期台北盆地是一片丘陵,古淡水河由泰山附近流入海洋,形成林口冲积扇。古淡水河流向转而偏北,注入台湾海峡。林口冲积扇因为河流的转向而停止发展。林口抬升为林口台地,台北陷落为台北盆地。大屯火山持续喷发。基隆河与大汉溪因地形变化之影响转向,注入淡水河,成为庞大淡水河流域。台北盆地堰塞成古台北湖。古台北湖水褪去。海水倒灌,淹没台北盆地。台北盆地再度出现。台北盆地逐渐发展。台北盆地地质结构研究,自日治时代由出口雄三(1911年)与丹桂之助(1939年),以钻井资料及区域地质特性,推论出盆地由正断层陷落所造成。台北盆地基盘以上为第四纪地层,包含松山层由丹桂之助命名,泥砂互层为主,分布于台北盆地大部分地表附近,于盆地西北区域最深,东南最浅。主要是石英岩为主之砾石,砾径最大约10公分。以砂层为主,杂以砾石层与泥层,泥层属细粒黏土,砾石层由石英岩组成夹带少量安山岩块。板桥层之最深部为安山岩砾石层,于盆地西北区域则含有火山碎屑岩块,顶部则呈缟状泥层,乃湖相沉积物。台北市:约270万人万华区 中正区 大同区 中山区 大安区 信义区 松山区(全区)内湖区 南港区 文山区 士林区 北投区(不含山区)新北市:约308万人板桥区 永和区 三重区 芦洲区(全区)中和区 土城区 树林区 新庄区 泰山区 五股区 新店区(不含山区)桃园市:11560人龟山区(回龙地区回龙、龙寿、龙华三里)合计约579万人(2014年7月)

相关

  • NTA荷兰皇家图书馆(荷兰文:Koninklijke Bibliotheek, KB)位于海牙,成立于1798年,是荷兰的国家图书馆。目前的馆名是1806年路易·波拿巴所命名。皇家图书馆在1993年成为独立机构,但其
  • 摩西摩西(基督教译文)(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zra SIL SR","Keter Aram Tsova"
  • 原发病例指示病例(英语:index case),又称为原发病例(英语:primary case),俗称零号病人或零号感染源(英语:patient zero),在流行病学调查中是指在一定人群中的最初的病例。指示病例可能表示疾病的
  • 出版物出版物(出版、出版品)指以传播文化和知识为目的的各种产品包括印刷品、电子产品的总称,属于传播文化知识的媒体。分为书籍、期刊、报纸和电子传播产品(电子出版物或称电子书)等种
  • 不定词在语法中,动词不定式(又称不定词)是动词的一种不带词形变化从而不指示人称、数量、时态的形式。它叫做不定式,是因为动词不受限定,或者说不为词形变化所局限。不定式属于非谓语动
  • 葡糖醛酸代谢葡糖醛酸(Glucuronic acid),又称葡萄糖醛酸,是葡萄糖的 C-6 羟基被氧化为羧基形成的糖醛酸。D-葡糖醛酸一般不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因为该形式不稳定,而是以更稳定的呋喃环的 3,6-内
  • 让-皮埃尔·里奥让-皮埃尔·里奥(法语:Jean-Pierre Léaud;1944年5月28日-),法国电影演员,以演出安端·达诺(法语:Antoine Doinel)这个角色的五部弗朗索瓦·特吕弗执导的电影闻名,《四百击》(1959)为这
  • 白介素白细胞介素或介白素(interleukin)是一组细胞因子(分泌的信号分子)。最早发现在白细胞中表达作为细胞间信号传递的手段。实际上,白细胞介素可以由多种细胞产生。免疫系统的功能,在
  •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注意这里是 mononuclear cell 单个核细胞,而不是 Monocyte 单核细胞)是指任何拥有圆形的细胞核的外周血细胞,这些细胞
  • 组合城市组合城市(conurbation),又叫“集合都市”,是指多个邻接的都市随着都市规模的发展,跨过行政区划的界限发展为一个都市区的状态。这一概念由帕德里克·杰德斯在1915年提出。随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