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克留格尔

✍ dations ◷ 2025-02-25 02:00:57 #1825年出生,1904年逝世,阿非利卡人,德国裔南非人,荷兰裔南非人,南非总统

斯特凡努斯·约翰内斯·保卢斯·克留格尔(南非语:Stephanus Johannes Paulus Kruger,1825年10月10日-1904年7月14日),简称保罗·克留格尔(Paul Kruger),又被人亲切地称为保罗大叔(Oom Paul),南非共和国总统。在第二次布尔战争(1899年至1902年)期间,他以领导布尔人争取脱离英国统治的独立自治的斗争而闻名。

克留格尔出生于他祖父位于开普殖民地斯坦斯堡(英语:Steynsburg)的农场里,长大后成了一个农场主。他只接受过三个月的正常教育。第一次布尔战争期间,他以精湛的狩猎和马术展开游击战。他的父亲后来决定迁徙到勒斯滕堡。

克留格尔是第一个被确认的喀尔文宗归正教会成员,归正教会由丹尼尔·林德利(英语:Daniel Lindley)于1842年创建。

16岁时,克留格尔就在马加拉斯堡山脚下经营自由的农场,并在1841年在那里定居。第二年,他与Anna Maria Etresia du Plessis(1825年至1846年)结婚,夫妇俩与克留格尔的父亲在德兰士瓦东部一起生活。全家回到勒斯滕堡后,克留格尔的妻子和孩子在1846年1月因发高烧而死去。然后在1847年,他娶了他的第二任妻子Gezina Susanna Fredrika Wilhelmina du Plessis(1831年至1901年),和她一同生活到1901年妻子去世,夫妇俩生了七个女儿和九个儿子。

克鲁格是一个笃信宗教的人,他声称只读一本书——圣经,并照书里面的意思,相信地球是平的。他参与创立南非归正教会(Gereformeerde Kerk)。

克留格尔起初在一个矿区突击队里当兵,并最终成为南非共和国的总司令。他被任命为一个人民议会(Volksraad)的成员,参与起草共和国宪法。人们开始注意到这个年轻人,他在结束德兰士瓦领袖斯特凡努斯·斯科曼(英语:Stephanus Schoeman)和比勒陀利乌斯(英语:Marthinus Wessel Pretorius)之间的争吵有突出表现。他出席了1852年砂河公约。

1863年克留格尔被任命为南非共和国最高总司令官,1873年他从军中退役,回到自己的布肯霍冯丹(Boekenhoutfontein)农场。然而,在1874年,他当选为执行委员会的一员,不久成为德兰士瓦共和国的副总统。

1877年英国以内政上混乱为理由兼并了德兰士瓦,克留格尔成为抵抗运动的领袖。同年,他是首次访问英国代表团的首领。1878年,他是第二次代表团的成员之一。访问欧洲的一大亮点是他在热气球上俯瞰巴黎。

赴英使团交涉决裂后,1880年12月13日布尔人决定坚决抵抗英国统治,成立了总统马蒂纳斯·韦塞尔·比勒陀利乌斯(M.W. Pretorius)和军队总司令皮特·朱伯特(Piet Joubert)以及副总统克留格尔三人为首的三头政治体制。16日,布尔人对英宣战,第一次布尔战争爆发。1881年2月27日,克留格尔在马朱巴山之役大败英军。军事上的胜利加上积极巧妙的外交谈判,终于使英国同意德兰士瓦有限的独立。

1880年12月30日,55岁的克留格尔当选德兰士瓦总统。他的第一个目标是修订1881年的比勒陀利亚公约,布尔人和英国之间达成协议,结束了第一次布尔战争。1883年4月他在总统选举中击败了皮特·朱伯特,当选总统。1883年当选总统,同年访问英国,和英国外交大臣德比伯爵谈判,于1884年2月27日签订《伦敦协定》。他还访问了欧洲大陆的德国、比利时、荷兰、法国和西班牙等国,认识了德皇威廉一世和俾斯麦首相。就在这时,德兰士瓦与开普殖民地发生冲突,1885年他不得不屈从英国的压力,撤出有争议的地段。并同意贝专纳接受英国保护。

1866年在威特斯兰德发现金矿,外国人(主要是英国人)纷沓而至,引发了外国人问题(Uitlander),最终导致了共和国的垮台。南非政府在1890年规定外来移民至少要在当地居住14年才能获得公民权,在约翰内斯堡的英国人群起反对。开普殖民地总理塞西尔·罗得斯在德兰士瓦拥有大量的金矿股权和政治影响,主张和外来者联合反对克留格尔。1895年末,英国殖民政治家利安德·斯塔尔·詹姆森和他的公司雇佣兵对共和国发动突然袭击,突袭失败,詹姆森被迫投降,被送往比勒陀利亚交给他的英国同胞惩罚。克留格尔成功的处理了这一事件,威望大增。德皇威廉二世甚至专电祝贺。但这一因素最终导致第二次布尔战争和第二次马塔贝莱兰战争。克留格尔在回忆录中承认,对于金矿的发现,我们不应欢呼而应该哭泣,因为这将“使我们的土地浸泡在血海中”。

1898年,克留格尔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当选总统。

1897年,英国派阿尔弗雷德·米尔纳为开普殖民地总督和高级专员,向德兰士瓦提出取得公民权资格的居住期限应降低为五年。1899年克留格尔和米尔纳举行会谈,未达成协议。他决定居住期限为七年。双方对峙。1899年10月9日克留格尔提出最后通牒,要求英军撤出。两天后的1899年10月11日,第二次布尔战争爆发。次年5月7日,克留格尔参加最后一次人民议会会议(Volksraad),5月29日英军统帅罗伯茨勋爵推进到比勒陀利亚,克留格尔逃往德兰士瓦东部的马哈多多普(英语:Machadodorp)(位于今普马兰加省)。10月,他离开南非逃到莫桑比克,在那里登上荷兰女王威廉明娜派来的军舰“海尔德兰号”躲过英国海军的封锁前往法国马赛,并从那里去了巴黎。1900年12月1日他前往德国寻求援助,但德皇威廉二世拒绝见他。从德国他又去了荷兰,在希尔弗瑟姆和乌得勒支租房子居住。他还呆在法国芒通两次(1902年10月至1903年5月和1903年10月至1904年5月),他在荷兰住到1902年5月战争结束,1904年7月14日他死在瑞士,死后经过防腐处理在7月26日安葬于海牙,后经英国政府同意,12月16日归葬于比勒陀利亚教堂街公墓的英雄堂(Heroes' Acre)。

克留格尔身材高壮,有一头深棕色的头发和棕色的眼睛。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头发变得雪白。大胡子是他的主要形象。 Martin Meredith引用W. Morcom描述,“他非常油性的头发和凹陷的眼睛”。他经常穿着黑色的礼服大衣,戴着大礼帽。永远不离嘴的烟斗。战争期间英国漫画家对他的形象描绘就是他的大礼帽和礼服大衣,吸着烟斗。

根据传说,由于他吹口哨和模仿鸟叫的能力,他又被叫做“猿猴河吹哨人”(茨瓦纳语:Mamelodi'a Tshwane),

克留格尔在比勒陀利亚的住宅,现在成为克留格尔博物馆,展示克留格尔纪念品和其他物品。

保罗·克留格尔穿着他的特色礼服站立的雕像在比勒陀利亚教堂广场。

克留格尔国家公园和克留格尔普马兰加国际机场以他的名字命名,南非克留格尔金币的正面头像是他。

保罗·克留格尔的布肯霍方丹(英语:Boekenhoutfontein)农场和历史建筑,在1971年被宣布为省级文化遗产。南非连锁酒店Kedar与克留格尔总统信托合作,博物馆周围的土地已经被纳入基达尔的游乐农场。

2004年,在南非广播公司进行的最伟大的南非人(英语:Great South Africans)调查中,克留格尔被选为第27位。

荷兰城镇和城市中的街道和广场名字是以他的名字命名,如、。在荷兰海牙,著名市场街仍称。

其他语言

相关

  • 波你尼波你尼(IAST:Pāṇini;天城文:पाणिनि,意思是“波你人的后代”)是来自古代南亚健驮逻现在巴基斯坦地区的古代梵语文法家。(fl. 公元前4世纪)。他著名于对梵语语法学的贡献,特别
  • 集体颜射颜射(英语:Facial)即是男性射精到对方脸上,这个性行为是因为受到日本性文化80年代的非插入方式之一,指一名男性在性高潮射精的时候,将自己的精液射于性交对象的脸或唇上。其中颜射
  • 无夏之年无夏之年(英语:Year Without a Summer),指1816年。因为受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爆发的影响,北半球天气出现的严重反常。欧洲、北美洲及亚洲都出现灾情,夏天出现罕见低温;欧洲及美洲
  • 络合剂配体(ligand,也称为配基、配位基、牙基)是一个化学名词,表示可和中心原子(金属或类金属)产生键结的原子、分子和离子。一般而言,配体在参与键结时至少会提供一个电子。配体扮演路易
  • 气象博物馆原台南测候所,俗称胡椒管,是位于台湾台南市中西区的气象观测用建筑,建于日治时期明治31年(1898年),以圆形建物与宽烟囱塔楼两种构造组成,是台湾日治初期兴建的少数大型建筑之一,也是
  • 猜均值的2/3猜均值的三分之二是一项没有支配性策略的博弈。在这个游戏中,若干个参与者被要求每人给出一个0到360之间的数字,所给出的数字最接近平均值2/3的那个人将会是获胜者。参与者之
  • 双唇挤喉擦音双唇挤喉擦音(Bilabial ejective fricative)是一种辅音,出现于一些口语中。双唇挤喉擦音的国际音标(IPA)写作⟨ɸʼ⟩,其等价的X-SAMPA音标则记作p\_>双唇挤喉擦音的特征包括:当符
  • 窝头窝头,也称窝窝头,是在中国北方由糯米粉或杂粮面所制成的一种馒头。窝头空心锥形状,以前为穷人吃的便宜食物。
  • 汤马士·密夫林汤马士·密夫林(英语:Thomas Mifflin,1744年1月10日-1800年1月20日),费城商人,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将军,曾任大陆议会议长及议员,首任宾夕法尼亚州州长。密夫林生于1744年费城一个信奉贵
  • 范爱众范爱众(?-?),字同人,山西平阳府临汾县人,东胜右卫军籍,明朝政治人物。顺天府乡试第六十四名举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中式壬戌科三甲第二十名进士。曾祖范铭;祖父范聪;父范恭。前母孙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