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美长神社在日本的位置
佐美长神社(日语:佐美長神社/さみながじんじゃ ,又称大岁神社、大岁宫)是位于日本三重县志摩市矶部町惠利原(日语:磯部町恵利原),由伊势神宫皇大神宫(内宫)的别宫伊杂宫管辖的神社,神社境内建有同样由伊杂宫管辖的佐美长御前神社。社格为式内社(小社)。神社位于三重县志摩市矶部町惠利原(日语:磯部町恵利原)字穗落的川边地区,地处于约10米高的小丘上。有些意见认为佐美长神社的社址往昔如一,另一些意见则认为神社在江户时代前是位于大海或湿地,后来才移至现址。按《倭姬命世记》记载,佐美长神社与伊杂宫在同一位置,但是按《安贞二年(1228年)内宫迁宫记》记载“向西南方向的大岁神社(佐美长神社)朝拜”,神社则位于其西南方向。佐美长神社和佐美长御前神社与伊杂宫距离约800米,而连接两地的道路称为“御幸道”,是神来往两地的道路。按《伊势两宫别宫摄末社》,佐美长神社是内宫的末社,在近代才变成伊杂宫的管辖社,为五座伊杂宫管辖社中的第1位。
社殿的板葺(日语:板葺)的形式属于神明造(日语:神明造),并且建有高栏和御阶,同时四周也是玉垣(日语:玉垣)。在伊势神宫管辖的神社中,由于属于少有朝向东面而建的神社,在式年迁宫期间,社殿往南北方向移动,是在伊势神宫管辖社中比较特殊的例子。面向东方理由可能是东面为伊杂之浦(日语:的矢湾)。伊势神宫的摄社、末社和管辖社一般均不会设有赛钱箱,但是佐美长神社建有赛钱箱。鸟居则竖立于三重县道61号矶部大王线(日语:三重県道61号磯部大王線)沿线,鸟居和社殿之间有36级石造梯级。《矶部乡土史》认为1级代表1旬,36级即是36旬等于1年,与祭神大岁神(年神)不谋而合。
矶部川(神路川)的分流流经神社的山麓,为井(手水舍)的水源。然而,由于手水舍被东西覆盖,因此无法使用。
江户时代的社地与现时相同,但是当时在登上石级后参道西面的是佐美长神社末社“瑞树社”、佐美长神社的殿地与古殿地之间的东面则是“神乐殿”、与佐美长御前神社并排,位于最东面的是佐美长神社末社“秋津社”和“宿卫所”。然而,进入明治时代后,佐美长神社末社的“瑞树社”和“秋津社”脱离伊势神宫的管辖后,合祀(日语:合祀)为矶部神社。
1871年或1872年,神社才改名为“佐美长神社”,过去曾经使用大岁宫、穗落宫、饭井高宫或神织田御子神社等各种各样的称呼。高宫、饭井宫和饭高宫是伪书《先代旧事本纪大成经(日语:先代旧事本紀大成経)》提出的社名。使用高宫等的名称,可能是假装佐美长神社才是原本的“荒祭宫(日语:荒祭宮)”,从而为了提升佐美长神社和伊杂宫的地位。
“佐美长神社”之名最早记载于延历23年(804年)的《皇太神宫仪式帐》,有些文献则记载为“佐美良神社”,近世的史料则大多数记载为“大岁神社”或“大岁宫”。《延喜式神名帐》中的社名则是“同岛坐神乎多乃御子神社”。按《矶部町史》的说法,志摩国称神社为“同岛坐神乎多乃御子神社”,内宫称为“佐美长神社”,而当地神人(日语:神人)则称为“大岁神社”。
现在,佐美长神社也有大岁社、穗落社或穗落先生(穂落としさん)等通称。
佐美长神社的祭神(日语:祭神)是大岁神(日语:年神)。穗落传承中登场的白枕鹤被指是大岁神的原型,其他意见则认为“大岁神”是须佐之男之子、伊佐波登美神本身或其子以及谷物之神等说法。“大岁神”名称的由来同样有各种说法,“穗落(ほおとし)变音为大岁(おおとし)”和“鹤是长寿的象征,因此在多年后演变成大歳”。
按《宇治山田市史》记载,佐美长神社的祭神是“神乎多乃御子神”。“神乎多乃御子神”是《延喜式神名帐》记载的同岛坐神乎多乃御子神社(比定为佐美长神社)的祭神,是粟岛(即志摩)之神之子,为水田的守护神。
当地居民称神社为穗落先生(穂落としさん),以祈求稻米丰收和驱除害虫等的信众为主。另外,作为地主神,神社亦有地镇(日语:地鎮祭)和方位除的信仰。江户时代的医师林玄仲(日语:林玄仲)(幼名为大形半次郎)的父母曾经在佐美长神社求子。
有些居民认为佐美长神社是伊杂宫的外宫,口耳相传的说法是“佐美长神社的神体是岩石,黏附在岩石上的海藻或类似的物体随着潮汐而上下摆动,从而显示其为永恒不变之神”。志摩市立矶部小学校(日语:志摩市立磯部小学校)的校歌中写有“建于穗落宫的丘”(穂落宮の丘に建つ),与当地居民关系紧密。
佐美长御前神社由4座神社构成,为伊杂宫管辖的五座神社中的第二至五位。有些文献记标记为“佐美长御前神社四社”。《矶部町史》则称为“佐美长神社御前四社”。按《宽文年间伊杂宫神主等谋计当时之矶部宫古图》记载为“地主神五社”,《志阳略志》则记载为“月读宫、熊野遥拜社、子易之社”。神社位处于面向佐美长神社左边,朝南而建,为四座并立的小神社,全部的板葺均属神明造。
祭神是佐美长御前神,其他说法则认为供奉伊佐波登美神子孙之灵,《神宫要纲》也采取同样的说法。另外,大量史料则称“祭神不明”。
境内曾经出土由绳文时代至古坟时代时的古物,亦发现以弥生时代后期至古坟时代初期为中心的供奉用土器类。
按《倭姬命世记》记载,佐美长神社建于垂仁天皇27年9月(前3年10月),比定为《延喜式神名帐》中的“同岛坐神乎多乃御子神社”。另一方面,中川经雅在《大神宫仪式解》中称并未有佐美长神社就是“同岛坐神乎多乃御子神社”的证据,因此难以令人信服。按《皇太神宫仪式帐》记载,佐美长神社的祭仪是依从伊杂宫而举行,因此神社在平安时代以前便可能隶属于伊杂宫。同书的“伊杂宫祭供奉行事”中虽然被认为是后世扩写的栏目,但是记有“佐美长神社一处,御前四社”,从而能够确认佐美长御前神社在当时已经存在,然而其创建年份则不明。
中世初期,神社的祝职由内宫厅宣(日语:庁宣)任命,负责祭祀事宜,但是在中世末期之后,内宫的影响力下降,大岁神社的社殿参照了内宫,建造了萱葺(日语:茅葺)的屋顶,采用金铜等作为装饰,并且建造高栏和御阶。
穗落传承是与佐美长神社创建有关的传承,记载于《倭姬命世记》中。内容如下述:。
御巫清直(日语:御巫清直)认为这个传承是强行将朝熊神社(日语:朝熊神社 (伊勢市))的大岁神与佐美长神社扯上关连”。《矶部町史》则认为是“管治当地的矶部氏创立的稻作之神”。
江户时代初期,神社的祝职由内宫任命,称为“内人”。宽文2年(1662年),断绝多时的伊杂宫迁宫再次举行,由山田奉行(日语:山田奉行)八木宗直(日语:八木宗直)和鸟羽藩(日语:鳥羽藩)主内藤忠政(日语:内藤忠政)担任造营奉行,并且以“与其他别宫合并”为由,将社殿规模大幅缩小。此举引起伊杂宫的一众神官大表不满,由原本主张神领(日语:寺社領)复兴,演变成伊杂宫为本家的内宫的过激主张。宽文3年(1663年),一众神官趁江户幕府征夷大将军德川家纲前往日光东照宫参拜期间,直接向家纲伸诉,54名神人因而被指大言不惭和阻路,判罚从伊势和志摩流放。这次“宽文事件”后,大岁神社的祝职再未得到内宫的正式委任,变成由自称的神职负责祭祀。另外,也设置“神乐所”,并且任命神乐职人。江户时代,秋津神社和瑞树神社是大岁神社的末社。
1871年,由于神宫职制改革,自称的神职和神乐职人的职务遭到废除。取而代之,由伊杂宫的神职负责神社的祭祀事宜,并且在同年8月拆除神乐所。同年,改名为“佐美长神社”。大岁末社的秋津神社和瑞树神社则合祀为矶部神社,不再归入佐美长神社境内。
佐美长神社和佐美长御前神社分别在1909年11月和1910年1月重建。1929年,神宫式年迁宫时,以“神殿建有箦子(日语:簀子)、高栏和御桥,屋顶又以萱葺建造,却又没有御垣,相当凌乱”的“体裁上不统一”为由改建。太平洋战争期间,护京部队(日语:第153師団 (日本軍))接管了矶部村国民学校(现志摩市立矶部小学校)的校舍,那些受影响的小学生便改在佐美长神社上课。
1959年9月26日,神社受到伊势湾台风吹袭,导致境内的大树倒塌。1994年,式年迁宫举行。2013年2月1日播放的三重电视台节目《伊势先生(日语:お伊勢さん (テレビ番組))》中,俳人黛圆(日语:黛まどか)作为嘉宾参演,并且参拜了佐美长神社。
作为伊杂宫的管辖社,神社祭祀从平安时代至中世为止,每逢神尝祭(日语:神嘗祭)、月次祭(日语:月次祭)和式年迁宫时,神社均会获伊杂宫赐予御馔(日语:神饌)20束稻米,其他祭料和祭器则由内宫的大宫司(日语:大宮司)下赐,这一点上与伊杂宫相同。中世后,式年迁宫多次延期,当地的矶部乡民便自发重建社殿。“宽文事件”后,大岁社(佐美长神社)由内宫重建,御前四社则由他人自行重建。明治时代后,佐美长神社和佐美长御前神社的式年迁宫均由神宫司厅以及造神宫使厅负责。
室町时代至江户时代为止,境内建有“神乐殿”,供奉猿田彦,祈求天下太平和五谷丰收,每年均会举行36次神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