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鹿郡

✍ dations ◷ 2025-07-03 20:16:26 #赵国的郡,秦朝的郡,汉朝的郡,曹魏的郡,北朝的郡,河北的郡,邢台行政区划史,保定行政区划史

钜鹿郡,或为钜鹿国,中国古代郡、国名,秦置,秦代设郡县制,三十六郡之一。位于今河北省邢台市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灭赵国,得钜鹿郡。汉初属张耳赵国。汉高帝九年(前196年),徙代王刘如意为赵王,赵国则兼有赵、代两国之地。同时析钜鹿郡东部置清河郡、河间郡。景帝三年(前154年),赵国与吴、楚、济南等国发动七国之乱。叛乱平定后,削赵国之钜鹿郡、清河郡。武帝时,分钜鹿郡南部置广平郡。成帝元延四年(前9年)钜鹿郡治钜鹿县(今邢台市平乡县西)。平帝元始二年(2年),分钜鹿郡置广宗国以为景帝子代孝王奉嗣,不久即因王莽篡汉而废。

东汉建武十三年(37年),省广平郡,其地并入钜鹿郡。明帝永平三年(60年),封皇子刘羡为广平王,分钜鹿郡复置广平国。永平十五年(72年),封皇子刘恭为钜鹿王,置钜鹿国。章帝建初四年(79年),徙钜鹿王恭为江陵王,以南郡置江陵国。钜鹿复为郡,郡治在廮陶县。七年(82年),徙广平王羡为西平王,广平国除,并入钜鹿郡。和帝永元五年(93年),封皇弟刘万岁为广宗王,析钜鹿郡复置广宗国,大约仅领广宗一县。桓帝延熹八年,以钜鹿郡廮陶县置廮陶国,贬勃海王刘悝为廮陶王,仅领一县之地。永康元年,刘悝复为勃海王,廮陶国除为县。

西晋置钜鹿国,领廮陶、钜鹿两县,治廮陶(今邢台宁晋)。北魏时钜鹿郡分为两个,一个治所曲阳,属定州,一个治所瘿陶(今邢台宁晋),属殷州。隋初郡废。大业中,其地分属襄国郡、赵郡。

注2: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称不同的郡、国,以其最后使用的名称为准,并括注曾用名称。郡、国同名者,只列出最后使用的名称。

相关

  • 微管微管(英语:Microtubule)是细胞骨架的一个组成部分,遍布于细胞质中。微管蛋白的这些管状聚合物可以增长长达50微米,具有25微米的平均长度,并且是高度动态的。微管的外径约为24纳米,
  • 种质学说种质(英语:Germ plasm)或称为极质,英语:polar plasm)是一些模式生物(例如秀丽隐杆线虫、黑腹果蝇、非洲爪蟾)卵细胞的细胞质中存在的一块区域,其中含有发生生殖细胞世系的决定子。当
  • 绞肉(或称碎肉、肉末、肉酱,潮汕话为肉糙,古代称醢)是用刀子或绞肉机切碎的肉,可以用任何肉类制成,是一种加工食品。绞肉通常是用较零碎、便宜的肉来制成,并可能加入食品添加物。绞
  • 格威内特县格威内特县(Gwinnett County, Georgia)是美国乔治亚州北部的一个县。面积1,131方公里。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588,448人,2006年人口为757,104人,是全州第二多。县治位
  • 冯内格列卡尔·威廉·冯·内格里(德语:Carl Wilhelm von Nägeli,1817年3月27日-1891年5月11日)是一位瑞士植物学家。他研究细胞分裂和授粉,但主要以劝阻孟德尔继续探索遗传学而知名。内格
  • DNA聚合酶δDNA聚合酶δ(DNA polymerase delta)为真核生物体内的一种酶复合体,可进行DNA复制及修复。DNA聚合酶δ由四个次单元组成:POLD1(英语:POLD1)、POLD2(英语:POLD2)、POLD3(英语:POLD3),以及POL
  • 抗原性抗原性(antigenicity),又称为免疫反应性,是指抗原(Ag)与抗体(Ab)特异性结合的能力。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而只有抗原性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hapten)。
  • 激光焊接激光焊是一种以聚焦的激光束作为能源轰击焊件所产生的热量进行焊接的方法。由于激光具有折射、聚焦等光学性质,使得激光焊非常适合于微型零件和可达性很差的部位的焊接。激光
  • 镶白旗镶白旗(满语:ᡴᡠᠪᡠᡥᡝᡧᠠᠩᡤᡳᠶᠠᠨᡤᡡᠰᠠ,穆麟德:kubuhe šanggiyan gūsa,太清:kubuhe xanggiyan gvsa),又作“厢白旗”,清代八旗之一,以镶红边的白色旗帜而得名。与正红旗
  • 艾克朗大学艾克朗大学(英文:University of Akron), 是一所位于美国俄亥俄州的公立大学。俄亥俄州第四大的学校。这所大学设立于公元1870年,当时是与Universalist教会有密切关系的小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