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扇(Computer fan)或散热风扇是冷却电脑机箱的风扇,可以在机箱内或外,会将较冷的空气带到机箱内部,将内部较热的空气排出,让空气通过散热片冷却其他零件。电脑中常用轴流扇(英语:axial fan),有时用离心式风扇(英语:centrifugal fan)。散热扇有一些标准尺寸,会用3针或4针的风扇电子连接器供电控制。近年除了改进了噪音与耗电等基本功能外,还演变出造型多样且有灯光效果的散热扇。
最早期的个人电脑用自然对流(无动力制冷)散热,现代的电脑则用更有效方法的散热。为了冷却当中的零件,风扇会将电脑中的热空气排出,并将冷空气抽入电脑中。若是整合在零件上的风扇,一般会结合散热片,以增加零件散热时和空气接触的面积,增加散热效果。不一定会控制风扇。电脑的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会控制电脑内建风扇的速度。使用者可透过额外的冷却模组补充此功能,也可加上手动风扇控制器及改变风扇转速的旋钮。
在IBM PC兼容机市场,电脑的电源供应器(PSU)都会用排风扇来排出电源供应器中的热空气。中央处理器的主动散热零件最早是在Intel 80486出现的,在1997年开始成为所有台式电脑的标准,自从2000年代后期使用奔腾4后,其机箱风扇(Chassis fan)多半会是排风扇,会放在机箱的后方,可以将热空气排到机箱外,有些也会有一个选配的进气风扇,在前方将冷空气抽入机箱内。
风扇可以将机壳中的空气流通。若机内温度过高,机内的零件散热效果会变差。机壳风扇可以是进气风扇,将外界空气抽进机壳内部的(有些可能会装在硬盘架上),也可以是排气扇,将温热的空气从上方或后方排出机壳外部。有些ATX规格的机壳在机壳左方有一个或是多个的通风孔及固定孔,可以装一个或是多个风扇,直接将冷空气吹向主板及扩充卡(电脑内最大的发热源)。
标准轴向机壳风扇的宽度或长度多半是40, 60, 80, 92, 120, 140, 200或220毫米。机壳风扇是电脑上最容易让人看到的散热型式,因此有一些装饰用的风扇,上面可以装设发光二极管、也有些材质是紫外线反应性的塑胶,或是使用装饰格栅。若是进气风扇,会装设空气滤清器,避免灰尘进入机壳内部卡住内部零件。散热片特别容易受到灰尘卡住的影响,因为灰尘导热不好,会让散热片的散热效果迅速变差。
电源供应器(PSU)多半都会有风扇,少有例外,不过这个风扇不是用来作机壳散热用。电源供应器的进气温度越高,电源供应器也就越热。当电源供应器的温度上升,其内部零件的电导率就会下降,因此电源供应器在供电过程中会将更多的能量转换为热能,使温度进一步上升。温度上升以及效率下降的恶性循环可能会使电源供应器过热,也有可能会因散热扇转的够快,使得温度较电源供应器低的空气可以帮电源供应器冷却。有些电源供应器会放在电脑的下方,有独立的进气及排气通道,进气通道可能还会加上防尘滤网。
中央处理器风扇是用来冷却中央处理器(CPU)散热片用的风扇。针对集中性的热源(例如大型集成电路),用散热片可以有效的散热,配合风扇效果会更好。若没有用散热片,只用风扇可能无法避免芯片过热。
显卡风扇是用来冷却显卡上的图形处理器或内存,早期显卡功耗较低,不一定需要风扇冷却,但现代大部分支援3D绘图,或游戏专用显卡就要独立风扇。有些高功耗的显卡产生的热量甚至比中央处理器高(最高可到289瓦),因此有效的散热格外重要。2010年起的显卡可以用轴流扇或离心扇(英语:centrifugal fan)散热。
芯片组风扇为主板芯片组的北桥模组散热片散热。若系统总线有显著的超频,比正常情形产生的热还要多,会需要芯片组风扇散热,一般应用下,不需要芯片组的风扇。现在许多芯片组的功能都已整合到中央处理器中,其芯片组的重要性已下降,其发热量也随之降低。
冷却用的风扇可以装在硬盘附近,或装在风扇上。硬盘的发热量较大,而且是对温度敏感的设备,不能在过高温度下操作。硬盘在大部分情形下,用自然冷却即可散热,不过有些时候会需要散热扇,像是以下这些条件。
也有一些硬盘因结构或位置关系,一定要用风扇散热。
壳体风扇可以装在外壳上的散热器上,同步运作来让冷却装置中的工质冷却,并且让机壳通风。在笔记型电脑中,会有一个风扇帮散热片散热,而散热片和CPU、GPU之间是用热导管相连。在机架安装(英语:rack-mounted)的服务器内,会有一排风扇产生从前到后的气流,气流由被动管道或是导流罩引导到零件的散热片。
风扇也可以用在以下的用途中,不过比较少见:
散热扇需要有低压力,高空气流量,大部分的电脑散热扇都会用轴流扇、离心扇或是横流风扇。其中有两个重要的功能规格,一个是可以带动的气流,会用立方英尺每分钟(CFM)表示,另一个则是静压(英语:Static pressure)。若是家用或是办公室电脑的场合,风扇的音量也很重要,一般会用分贝表示,相同CFM的风扇,体积较大的风扇多半会比较安静。
有些玩家、机壳改装者会在风扇上加装彩色的LED灯,也有不同颜色的散热扇。
散热扇的尺寸以及固定孔的位置需要搭配需安装风扇的设备。一般常用方形外框的风扇,不过有时也会使用圆形外框的风扇,有些圆形外框的风扇其固定孔可以配合较小尺寸的方形外框的风扇。尺寸的单位多半是mm,其单位是风扇外框的尺寸,不是固定孔之间的距离。常见的尺寸有40 mm、60 mm、80 mm、92 mm、120 mm、180 mm、200 mm及140 mm,有时也有8 mm、17 mm、 20 mm、 25 mm、30 mm、35 mm、38 mm、 45 mm、50 mm、70 mm、 200 mm、220 mm、250 mm及360 mm大小的风扇。其高度(或是厚度)多半是10 mm、15 mm、25 mm或38 mm。
一般而言,方形外框,尺寸120 mm及140 mm的风扇主要是用在比较需要冷却能力的场合,例如电竞用电脑,或是为了噪音考量,风扇转速较低的场合。较大型的风扇一般是冷却机壳、有大型散热片的CPU以及ATX电源供应器。方形外框,尺寸80 mm及92 mm的风扇是用在比较不需要冷却能力的场合,或是无法使用较大风扇的应用。较小型的风扇一般是用来冷却有小型散热片的CPU、SFX电源供应器、显卡、北桥芯片等。
风扇的外框尺寸和固定孔尺寸的关系大致如下:
风扇的转速(单位为每分钟转速,RPM)以及风扇的静压决定了风扇的空气流量。若应用环境不适合太大的噪音,尺寸较大,转速较慢的风扇会比相同空气流量,但尺寸较小,转速较快的风扇要安静。风扇的噪音大约和转速的五次方根成正比,转速降低一半,噪音可以减少15分贝。较小尺寸轴流扇的最高转速可以到23,000 rpm。
风扇可以配合温度感测器以及电路决定转速,温度不高时降低转速,相较于固定转速的风扇,可以控制转速的风扇噪音较少、寿命较久、功耗也较少。风扇寿命一般是以最大转速在固定环境温度下运转的结果为准。
也有些风扇有速度感测器,可以感测实际的风扇转速,其他设备可以根据风扇转速感测器判断风扇是否正常运转,在异常运转时送出警告讯息。
若需要让空气在受限区域中流动(例如在散热器或是散热片的间隙中流动),高静压的风扇会比较有效率。若配合散热片使用,散热扇产生生的静压比空气流量要重要的多。静压的重要程度和风流受到几何限制的程度有关。若散热片的鯺片之间的间隙变小,静压的重要性就会增加。静压的单位一般是mm Hg或mm H2O;空气流量的单位是CFM(每分钟几立方英尺)。
风扇中使用的轴承会影响其性能以及噪音。散热扇使用的轴承主要有以下几种:
散热扇常用的连接器有以下几种:
Three-pin Molex connector PicoBlade family
有些应用因为噪音、可靠度或是环境因素,无法使用风扇,有一些其他的散热方式。若只保留电源供应器将热风排到机壳以外的虱扇,其他的风扇都不要,也有一些帮助。
散热系统可以设计只用被动冷却来散热,这样可以减少噪音,以及易损坏的可动件,这些作法有:
其他冷却方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