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现象

✍ dations ◷ 2025-09-02 07:15:43 #舌尖现象
舌尖现象(英语:Tip of the tongue,或者 TOT),也是常说的“话在嘴边”,是一种不能从记忆中回忆词语的现象,时常伴有部分回忆,但又焦急说不出的情况。这个现象名字的由来是英语中“It's on the tip of my tongue”这一说法。经历舌尖现象的人通常能回忆起一或多个目标词语的特点,例如其中的一个字,与目标词语有相似读音或者意思的词语,甚至目标词语的一个音节。舌尖现象的来源是一句口头语,一个可能的借译是法语中的avoir le mot sur le bout de la langue(这个词就在我的舌头尖上)。舌尖现象(Tip of the tongue)这个词语第一次被描述是在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的《心理学原理》一文。舌尖现象的出现不分男女性别。在青年,中年和老年时期都会出现,但是对于少儿时期的出现状况并没有相对的研究。教育程度不会影响舌尖现象的出现。单语言,多语言人群都有舌尖现象的出现,但是双语人群会在出现频率上有所不一。很多语言都有对舌尖现象的解释和对应的名称,所以这表明它是跨文化的共同经验有关舌尖现象的起因涉及到了语言心理学、元认知、记忆等各方面的知识,所以不同领域的研究者更倾向于不同的解释。研究者都把舌尖现象看作是语句产生过程中的一种语言提取失败现象。所以很多学者用语言产生的模型来解释该现象,如部分激活假说和干扰假说。

相关

  • 日本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英语:Japanese encephalitis,港澳台译为日本脑炎),中国大陆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英语: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导致的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
  • 乙苯乙苯(英语:Ethylbenzene,分子式:C6H5CH2CH3)是一个芳香族的有机化合物,主要用途是在石油化学工业作为生产苯乙烯的中间体,所制成的苯乙烯一般被用来制备常用的塑料制品——聚苯乙烯
  • 弗朗茨·舒伯特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德语: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作曲家,他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
  • 最深地理之最列表纪录了世界在地理方面可创下世界纪录的事物,这里列举了一些地理之最。但巴西高原也可当做世界最高的高原,南极高原仍处于争议中。
  • 景益鹏景益鹏(1964年1月-),生于浙江上虞,籍贯浙江慈溪,中国天体物理学家,从事宇宙结构和星系形成的数值模拟、理论研究和观测分析工作。198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1991、1992年分获意大
  • 非机动车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包括自行车、三轮车、马车、牛车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非机动车还包括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
  • 转铁蛋白n/an/an/an/an/an/an/an/an/an/a结构 / ECOD运铁蛋白(英语、德语、瑞典语:Transferrin,源于拉丁语:transferre“结转”及ferrum“铁”)主要由肝脏制造,是一种糖蛋白。它一共有两个
  • 雅克·卡蒂亚雅克·卡蒂埃(法语:Jacques Cartier,1491年12月31日-1557年9月1日)是法国探险家、航海家。雅克·卡蒂埃在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的资助下一共进行了三次航行。既未能开辟通往东方
  • 榛子榛子,亦作榛果,是榛属植物的的坚果,果皮坚硬,果仁可食,是来自中国北方的野生果实。人类日常食用的榛子,其实是取自欧榛果实的果仁。这种欧榛仁,是国际贸易市场四大坚果之一。榛子与
  • 转捩点实证主义 · 反实证主义(英语:Antipositivism) 结构主义 · 冲突理论 中层理论 · 形式理论 批判理论人口 · 团体 · 组织(英语:Organizational theory) · 社会化 社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