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舌尖现象
✍ dations ◷ 2025-04-25 00:56:01 #舌尖现象
舌尖现象(英语:Tip of the tongue,或者 TOT),也是常说的“话在嘴边”,是一种不能从记忆中回忆词语的现象,时常伴有部分回忆,但又焦急说不出的情况。这个现象名字的由来是英语中“It's on the tip of my tongue”这一说法。经历舌尖现象的人通常能回忆起一或多个目标词语的特点,例如其中的一个字,与目标词语有相似读音或者意思的词语,甚至目标词语的一个音节。舌尖现象的来源是一句口头语,一个可能的借译是法语中的avoir le mot sur le bout de la langue(这个词就在我的舌头尖上)。舌尖现象(Tip of the tongue)这个词语第一次被描述是在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的《心理学原理》一文。舌尖现象的出现不分男女性别。在青年,中年和老年时期都会出现,但是对于少儿时期的出现状况并没有相对的研究。教育程度不会影响舌尖现象的出现。单语言,多语言人群都有舌尖现象的出现,但是双语人群会在出现频率上有所不一。很多语言都有对舌尖现象的解释和对应的名称,所以这表明它是跨文化的共同经验有关舌尖现象的起因涉及到了语言心理学、元认知、记忆等各方面的知识,所以不同领域的研究者更倾向于不同的解释。研究者都把舌尖现象看作是语句产生过程中的一种语言提取失败现象。所以很多学者用语言产生的模型来解释该现象,如部分激活假说和干扰假说。
相关
- 显生宙显生宙(Phanerozoic),或称显生元、显生代,是5.41亿年前大量生物出现的时期。显生宙即意为这个时期地球上有显著的生物出现。而那些看不到或者很难见到生物的时代统称为隐生元或
- 氯化铁氯化铁(FeCl3)又称三氯化铁,是三价铁的氯化物。它易潮解,在潮湿的空气会水解,溶于水时会释放大量热,并产生啡色的酸性溶液。这个溶液可蚀刻铜制的金属,甚至不锈钢。无水的氯化铁是
- 周 恒周恒(1929年11月20日-),生于上海,籍贯福建浦城,中国流体力学家。1929年生于上海,籍贯福建浦城。1950年毕业于北洋大学水利系。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
- 威廉·亨利·珀金威廉·亨利·珀金爵士,FRS(英语:Sir William Henry Perkin,1838年3月12日-1907年7月14日),英国化学家。他在18岁发现了首个苯胺染料——苯胺紫。1853年15岁的珀金入读伦敦的皇家化
- 把脉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两部分,是医生运用双手对病人的一定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从而了解疾病情况的方法。脉诊是按脉搏;按诊是对病人的肌肤、手足、脘腹及其病变部位的触摸按压,以
- 宫颈乳头状腺癌宫颈乳头状腺癌(英语:Villoglandular adenocarcinoma of the cervix, VGA),也称乳头状腺癌、绒毛型宫颈腺癌(villoglandular papillary adenocarcinoma, papillary villoglandula
- 口号标语(英语:Slogan)或口号,是在政治、社会、商业、军事或是宗教等范筹上所使用的一句容易记忆的格言或者宣传句子,主要用作反复表达一个概念或者目标。标语的种类多不胜数,由书面至
- 公众公众(英语:Public),是一个社会学上的概念,基本意义是指包含自己在内的社会整体;但为了公平性起见,在实务运作方面通常会产生“排己性”,也就是去除自己及亲近团体(如亲戚、朋友、同事
- AllMovieAllmovie(原名All Movie Guide)是一个包含关于电影明星、电影与电视剧信息的商业数据库。它由电影数据库维护者Michael Erlewine与拥有数学哲学博士学位的Vladimir Bogdanov共
- 昆虫采集昆虫采集是以兴趣、学术或商业等目的来采集昆虫的行为。昆虫采集在世界各地是一种不分老幼受到欢迎的嗜好。采集的目的通常是作为学术上的研究,不过也可以作为艺术上的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