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尔·哈姆扎

✍ dations ◷ 2025-09-09 21:36:24 #1911年出生,1946年逝世,印度尼西亚诗人,印尼民族英雄,印度尼西亚翻译家,印度尼西亚马来人

东姑·阿米尔·哈姆扎(印尼语:Tengku Amir Hamzah,1911年2月28日-1946年3月20日)印度尼西亚诗人、翻译家、民族主义者。

1911年出生于一个北苏门答腊省的马来贵族家庭。他在苏门答腊和爪哇都上过学。三十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上高中,此时的哈姆扎加入了民族独立运动,也正是在爪哇求学期间,他遇上了心上人,爪哇姑娘伊里克·苏达丽。甚至当哈姆扎到巴塔维亚(今雅加达)求学时两人仍然保持着亲密关系。1937年,阿米尔被家人召回苏门答腊并与当地苏丹的长女东姑·布蒂·卡米丽雅结婚。尽管阿米尔对家人包办婚姻的行为非常不满,但他还是接受了家人的安排。1945年印度尼西亚宣布民族独立之后,他担任了朗卡特(英语:langkat)地区的政府官员。1946年3月20日死于一场社会革命,遗体由印度尼西亚共产党葬于公墓。

阿米尔青年时期开始创作诗歌,尽管在这些诗作都未注明日期,但可以推断出它们最早写于阿米尔首次到达爪哇时期。他既受马来文化又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同时还接受了基督教文化和东亚文化。阿米尔一生创作了50首诗歌、18首散文诗、散文12篇、4篇小说以及部分的翻译作品。1932年,阿米尔等人创办了文学杂志《新作家》。随后他回到苏门答腊,从此不再写作。他的大部分诗歌都收入于两本诗集中:《相思果》(1941)和《寂寞之歌》(1933),这些诗歌起初都发表于《新作家》,后来集结成书。
《相思果》中的诗歌是他的早期作品,主要抒发乡愁和幽怨,充满年轻人的浪漫情调;后期作品主要收入《寂寞之歌》,主要抒发了爱情破灭后的失意与痛苦,充满了悲观厌世的情绪,甚至沉湎于宗教来排遣余生。

相关

  • 地衣... no changes ... no changes ... no changes ... no changes ... no changes ... no changes ... no changes ... no changes ... no changes ... no changes ... no cha
  • 皇家奖章皇家奖章(英语:Royal Medal),也被称作国王奖章(英语:The King's Medal)或 女王奖章(英语:The Queen's Medal),取决于颁奖时在位君主的性别,是由皇家学会所颁发的镀银奖章。每年颁给英联
  • 继电器继电器(Relay),也称电驿,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又称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又称输出回路),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
  • 淡水沼泽淡水沼泽(英语:Freshwater marsh)为含有淡水的草沼,多半发现于河口地带及排水性较差的低洼地区。相对于淡水沼泽,盐碱滩为位于潮间带地区的湿地沼泽,时常有海水潮汐冲刷。淡水沼泽
  • 寸关尺寸、关、尺是中医脉诊术语,是中医师把脉时按诊症者两手手腕寸口的位置。“关”为手腕桡骨突起(桡骨茎突)的位置,“关”之前为“寸”,“关”之后则为“尺”。这个位置的脉动分别称
  • 福美锌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英语:Zinc dimethyldithiocarbamate,福美锌,英语:Ziram)是一个锌与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的配合物,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通常作为杀真菌剂使用,也用于橡胶的硫
  • 芦木见内文芦木(学名:Calamites)是一属已灭绝的高大的树状蕨类,和现代的木贼是近亲。生长在潮湿的沼泽地带中。在石炭纪时颇为兴盛,和鳞木、封印木等一同形成广大的蕨类雨林。它们的
  • 玫瑰人生 (电影)《玫瑰人生》(法语:,又名),是2007年发行的一部法国电影。影片叙述法国1930年代至1960年代最著名的女歌手伊迪丝·琵雅芙的戏剧人生。影片以蒙太奇的手法,穿插介绍她的童年趣事、中
  • 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苏沃洛夫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苏沃洛夫(Алекса́ндр Васи́льевич Суво́ров,1729年11月24日-1800年5月18日),俄国大元帅,神圣罗马帝国伯爵、雷姆尼克伯爵
  • 根金藻目根金藻目(Rhizochrysidales)为藻类植物之一种。该植物于植物分类表上,归于金藻门 (Chrysophyta)金藻纲 (Chrysophyceae),同纲者尚有金胞藻目(Chrysomonada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