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亚特丽切·倩契

✍ dations ◷ 2025-04-29 11:40:05 #1577年出生,1599年逝世,16世纪意大利人,罗马人,因谋杀而被处决者,意大利女性谋杀犯,16世纪被意大利处决者,被处决的意大利女性,教宗国被斩首者,被判谋

贝亚特丽切·倩契(意大利语:Beatrice Cenci,意大利语发音:;1577年2月6日-1599年9月11日)是一名罗马年轻贵族女性,其因犯下杀害父亲的罪行而闻名于世。贝亚特丽切和她的同伴在受审时受到当局骇人听闻的对待,这使得她的故事更具传奇性,并得以流传到后世。贝亚特丽切·倩契最后于1599年被判斩首。

她的事迹被许多知名创作者改编成文学或戏剧作品,如珀西·比希·雪莱、司汤达、纳撒尼尔·霍桑和阿尔弗雷德·诺贝尔。

贝亚特丽切的父亲是弗朗切斯科·倩契伯爵(Count Francesco Cenci),母亲是爱里西里亚·桑塔克罗切(Ersilia Santacroce),弗朗切斯科伯爵是一位风流且具有暴力倾向的男人。1584年6月,贝亚特丽切七岁时,母亲爱里西里亚便去世,贝亚特丽切和她的姐姐安东尼娜之后被送到罗马科隆纳区的一间小型修道院“Santa Croce a Montecitorio”去。

倩契家住在罗马雷戈拉区。成员包括弗朗切斯科的第二任妻子卢克蕾齐亚·彼得罗尼(Lucrezia Petroni),贝亚特丽切的哥哥贾科莫,和弗朗切斯科在第二段婚姻中所生下的儿子贝纳多。他们家在罗马北方的小村庄佩特雷拉萨尔托还拥有一座城堡。

根据传说中的记载,弗朗切斯科虐待他的第一任妻子爱里西里亚,也会虐待他的儿子们,还曾多次性侵贝亚特丽切,犯下乱伦罪。他曾因其他罪名而被逮捕入狱,但很快又被释放。贝亚特丽切曾试图将自己和家人所受的待遇告知有关当局,但从来没有任何公权力介入此事。当弗朗切斯科发现他的女儿竟告发他时,他将贝亚特丽切和卢克蕾齐亚送离罗马,送到阿布鲁佐山间,位于佩特雷拉萨尔托的那座属于倩契家的城堡中。

倩契家的四个人(贝亚特丽切、卢克蕾齐亚、贾科莫和贝纳多)发现他们别无选择,决心要永远摆脱弗朗切斯科,并共同策划了一场阴谋。1598年,在弗朗切斯科待在城堡中的那天,两名奴仆帮助这家人对弗朗切斯科下药,但这未能杀死弗朗切斯科。在这之后,贝亚特丽切、她的兄弟们和她的继母用铁锤将弗朗切斯科殴打致死,并将他的尸体从阳台上扔下去,想让他的死看起来像是一场坠落意外。

1598年9月9日,弗朗切斯科的尸体在罗卡山(Rocca mountain)下一个菜园中被发现。葬礼结束后,尸体很快被埋葬在当地的圣玛丽亚教堂(Chiesa di Santa Maria)中,倩契家任何一名成员都没有来参加葬礼。起初没有人调查他的死,但伯爵的名气和各种谣言让有关当局(教宗警察)决定介入并调查他的死因。尸体重新被挖掘出来,医生们仔细检查了他的伤口,将摔死排除在死因之外。

倩契家成员被视为嫌疑犯,并遭到监禁。其中一名奴仆在审讯中受拷打而死,但没有松口。与此同时,另一名奴仆忍受不住拷打而透露了部分真相,但马上就被倩契家一位了解事件真相的朋友下令杀害封口,以免他说出更进一步的证言。尽管如此,在各种酷刑伺候之下,贾科莫、贝纳多和贝亚特丽切等人仍一一认罪,倩契家四名成员被捕,并被判处死刑。知道事件前因后果的罗马市民们为倩契家叫屈,他们反对法庭的判决,并要求将处刑时间往后延期。然而近期才发生过圣克罗切伯爵夫人(Countess of Santa Croce)因经济利益而被儿子谋杀的案件,教宗克勉八世担心弑亲案将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对此并没有流露出一丝怜悯。

1599年9月11日黎明时分,倩契一家被带往圣天使城堡的桥上,那里通常有在建造鹰架。在前往鹰架的车上,贾科莫受到了持续的虐待,抵达鹰架时,贾科莫的头颅被大头槌打碎而死。他的尸体随后被分成四等分。卢克蕾齐亚和贝亚特丽切依序被公开处刑,她们轮流被一把小斧头斩首而死。只有年仅12岁的贝纳多幸免于难,但他仍被带到鹰架下,被迫观看他家人的处决,然后才被关回狱中,一年后被释放。倩契家的财产被充公,财产被交给了教宗自己的家庭。贝亚特丽切的遗体被埋葬在金山圣伯多禄堂。

贝亚特丽切成为了罗马市民对抗傲慢贵族的象征。

圣天使城堡有一个传说,据说每年9月10日至11日的午夜时分,贝亚特丽切的鬼魂会出现在圣天使城堡的桥上。当9月11日午夜时分的钟声响起时,会有个抱着一颗人头的女人人影沿着桥静静地走着,在她面向台伯河后,又如同不曾存在般消失无踪。

贝亚特丽切·倩契成为了数个文学和艺术作品的题材。

相关

  • 软壁菌门柔膜细菌目(英语:Mollicutes)软壁菌门(Tenericutes),又译作无壁菌门,是细菌界下的一个门。该门下有一个纲,即柔膜细菌纲(英语:Mollicutes)(Mollicutes)。该门命名于1984年。该门下的典型
  • 阿拉瓦克语系阿拉瓦克语系(Arawak),是南美洲和加勒比海的阿拉瓦克族的语言。牙买加的国名来自于此语,是“泉水之岛”的意思。
  • 蚀刻蚀刻是指以酸性、腐蚀性或有研磨效用的物质在玻璃表面上创作的技术。传统上,这段过程是在玻璃吹制好或铸好之后进行的。1920年代,人们发明一种新的模刻技术,即将图案直接刻在铸
  • 亚洲生产力组织亚洲生产力组织(英语:Asian Productivity Organization,缩写APO)是一个亚太地区的国际组织,以提高生产力为目的。该组织根据一份1961年签订的政府间协议设立,旨在通过生产力的提升
  • 圜丘坛圜丘坛(圆丘坛),又称祭天坛,是朝鲜半岛君主祭天的祭坛,位于韩国首尔,性质与中国的天坛相似。首尔的祭天坛在设计布局上与北京天坛非常相似,有与祈年殿、圜丘坛(환구단)、皇穹宇(황
  • 后小松天皇后小松天皇(日语:後小松天皇/ごこまつてんのう Go-komatsu Tennō;1377年8月1日(永和3年 / 天授3年6月27日)-1433年12月1日(永享5年10月20日)),是室町时代北朝的第6代天皇,也是日本正统
  • 亲子连名制亲子连名制是许多民族文化传统中将父母名与子女名相连的取名方式。罗常培最早在藏缅族中发现了父子连名制的现象。后来又有学者发现母子连名、舅甥连名等类似现象,且并不局限
  • 基因改造病毒基因改造病毒是使用生物技术方法改造或产生的病毒 ,且仍可具有感染能力 。 基因改造病毒技术,涉及把病毒基因组中的核苷酸碱基直接注入、删除、人工合成或改变。 基因改造病毒
  • 2003年侵华日军遗弃在华化学毒剂泄漏事件侵华日军遗弃在华化学毒剂泄漏事件,是2003年8月发生在中国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化学物质中毒事件,事后追查确认为二次大战期间侵华日军所遗弃之化学毒剂泄漏及现场人员处理不
  • 汤浅年子汤浅年子(1909年12月11日-1980年2月1日)是一位在法国工作的日本核子物理学家,也是日本首位女性物理学者。生于1909年的东京台东区 她的父亲是日本特许厅(日语:特許庁)的工程师,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