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纶(1413年-1483年),字大经,号戆夫,浙江乐清县雁荡山北麓南阁村人(今浙江省乐清市仙溪镇南阁村),明朝政治人物。
其先为乐清北阁吴氏,因出继南阁章氏,遂以章为姓。章纶八岁入社学,夙夜苦读,深受黄岩塾师章仲寅赞赏,认为其将"必树名节"。宣德六年(1431年),章纶入选府学,知府何文渊留署施教,章纶学问大进。正统三年(1438年),章纶中举人。次年上京会试,中二甲三名进士,官授南京礼部主事,升任礼部议制郎中。
景泰三年(1452年),明代宗废去兄长明英宗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儿子朱见济为太子,但朱见济在次年去世。景泰五年(1454年),在景泰帝“立储之争”事件中同御史、江西吉安人钟同共同上书,在《修德弭灾疏》的奏疏中请求代宗复立沂王朱见深为太子,恢复汪皇后中宫的地位,并主张内官不可干政,佞臣不可假事权。引得景泰帝龙颜震怒,其时天色已晚,宫门已闭,逮人圣旨是从门缝里递出,命锦衣卫将章纶和钟同下诏狱,动用了包括炮烙在内的多种严酷的刑罚,逼迫他们供出所谓的“主使”和“交通南宫”(即勾结太上皇明英宗朱祁镇)。在严刑拷打之下,二人始终不吐半字。这时北京城突然狂风大作,飞沙蔽日,白日无光,景泰帝心生畏惧,以为上天警示,令暂停拷掠,永锢狱中。次年,景泰帝又惩罚他们,命封杖于狱中各杖章纶、钟同百下。钟同被杖毙,章纶杖满一百,竟然挺了过来,之后仍被长期关押于狱中。章纶在狱中没有纸笔,用铁钉在瓦片上划字,共作诗194首,后汇编为《困志集》。其中《贯城十二咏》写道:“蛟龙失势在池中,他日乘云入汉霄!”,表达了他乐观的心态。
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宣布复辟,章纶出狱,升任礼部侍郎。章纶性亢直,不能谐俗,直言进谏不为众官僚所喜,得罪了不少人,任礼部侍郎二十年不得升迁。石亨贵幸,宴请公卿,章纶也在受邀之列,但章纶素来看不起石亨的为人,推辞不去。英宗复位初年,山东水灾,守臣上疏请减免租赋,户部不同意,奏疏被杨善搁置不报,章纶上疏力争,最后减免租赋一半。天顺八年(1464年),英宗薨,宪宗即位,有官员以英宗“嗣君继承为重,婚礼毋得过百日”的遗诏为依据,请新君马上大婚,章纶上疏反对,认为大行皇帝尸骨未寒,年号未改,新帝登基不到百日就匆忙成婚,有违孝道,要求皇帝遵守三纲五常,以孝治天下,建议推迟到来年春天举行,虽未被采纳但天下人都很敬重他所说的话。石亨、杨善便一同贬低章纶。后更是被排挤到南京任南京礼部侍郎,后改吏部。
成化十二年,以年老辞官回乡。成化十九年去世,享年71岁。过了数年,妻子张氏上呈他的奏疏,并请求加恩,宪宗追封其为南京礼部尚书,赐谥“恭毅”。明朝官府为了表彰其德行,特树立“会魁”、“尚书”牌坊。著作有《章恭毅公集》、《困志集》等。 有一子章玄应。
现存章纶墓在乐清市龙西乡仙人坦村,由墓室和四坛组成,依山而筑,呈扶椅式,为乐清市文物保护单位。
章恭毅宅背靠凤凰山,坐南朝北,尚书第门台为乐清市文物保护单位。
为纪念章纶及其后代功名成就所立,2001年,南阁牌楼群被中国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写章纶的戏有温州高腔《拜天顺》,又名《九更天》,剧本已散佚。明代传奇《断机记》,又名《商络三元记》,此戏将章纶的生平嫁接到了商络身上。
著有《章恭毅公集》(亦即《拙斋集》)、《困志集》。《皇明经世文编》卷47辑中有《章恭毅奏疏》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