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无始
✍ dations ◷ 2025-04-25 19:04:00 #无始
无始无明,佛教术语。无明可分两种:一念无明、无始无明。“无始无明”,是指对法界实相如来藏的智慧一无所知,因而直接或间接影响众生不能成就般若智慧功德与解脱生死,以及究竟圆满成佛。无始无明不是因为开悟或修行而得,而是无始以来永恒地存在于众生心中的,没有起始的分界,故名无始无明。众生的无始无明,是从无始劫以来就一直存在着的,不曾有一刹那离开,但都不曾相应过。无始无明是大乘的别教所断的惑,又可称为所知障。 所知义为“觉知心对于法界真实相的所知有所不足,因此成佛之道被障碍”心不相应无始无明。无始无明烦恼“现行显著,迁流不住”,一切众生及“二乘定性无学”(“二乘”为声闻乘、缘觉乘,“定性”义为决定性的、不会再退转的,“无学”为已经断惑而不需再学解脱道的阿罗汉或辟支佛),自无始劫以来,不曾与觉知心相应,所以称作“心不相应无始无明”,直到产生念头想探究法界实相的时候,才会跟无明相应,所以说无始无明是跟众生的觉知心不相应的,只有跟少数想要求见实相者的觉知心相应,所以说它叫做心不相应无明。心不相应无明住地。心不相应无明住地,是指觉知心还没有起念头想探讨法界实相的时所住的境界(即所谓“住地”),换言之,即是说觉知心不曾相应到无明时所住的境界,尚未起心想要探讨实相的人所住的境界。众生如果是无始以来对于万法实相并无知觉,即是无始无明,亦称无明住地,义为一向住于无始无明的境界之中而未曾了知无始无明。亦从来未想过生死轮回的本际(谓穷尽之本来者)是什么,未想过无余涅槃中的本际是什么,未想过所有法界的根本是什么,一切都未想过,所以说对实相的无明是无始本有的。必须亲闻善知识开示,了知法界实相之后,待众生想探明法界实相而起心探究时,无始无明方才开始与众生之觉知心相应。当菩萨开始探讨如何了知实相而证得佛果,即与无始无明相应,便会开始寻找出世间善法的修行法门。在与无始无明相应的时候,一定会寻求开悟实相的知见与方法,可从教门或宗门来求开悟,最有力的途径就是宗门——禅宗的开悟禅法。一切有情众生,一切二乘有学无学圣人(证果而无需再修学解脱法的叫“无学”,尚且还需继续学习的阿罗汉之外的四果圣人叫“有学”),皆不能离如是无始无明所遮障。唯有真正明心见性之人才是打破无始无明者,唯有于大乘佛菩提般若的修学中已开悟之菩萨方是分断无始无明者,唯有诸佛陀才是完全断尽无始无明者。一切种智学中讲,无始无明是随眠而不是种子随眠。种子是有作用的,无始无明却是无作用的,只是依众生不知道法界的实相,而施设有一个“无始无明”的名相概念。所以无始无明是没有实法存在的,并没有一个法可以说是无始无明,只是依如来藏而说有无始无明,是依众生未证悟如来藏而不知道法界的真实相,而施设这样一个假名而已,所以无始无名并不是“实有法”,是依未证如来藏导致无法了知实相而假施设的名相。空无所有只是一种无念境界,绝非无始无明。无始无明乃是不明法界实相心——真如——阿赖耶识心体。凡夫不能明见“佛性”,不知实相法界之本体,不明此本体心及其所显示之真如性与世间法上之种种性用,故于法界实相产生臆想与测度,便堕于臆想所知之“空无所有境界”中,却返身认取离念灵知心作为真如与佛性。菩萨当与无始无明相应时,便深思:“自己已开悟了,因何犹未成佛?因何未具足佛地一切功德及福德?”此时便起“无始无明诸上烦恼”(有“一念无明下烦恼”故,名此烦恼为上):心上烦恼、果上烦恼、定上烦恼、得上烦恼、止上烦恼、观上烦恼、慧上烦恼、……无量无数上烦恼,诸烦恼皆因对于佛地有惑而产生,故又名为“尘沙惑”。由此时起,菩萨之无始无明上烦恼,方由自心现行流注,犹如瀑流恒不断绝,直至成佛才能断尽皆灭。此诸无始无明上烦恼自心流注,乃三大无量数劫修道所断,非破参明心或眼见佛性时顿断;最后身菩萨(又名一生补处菩萨、最后有者菩萨,为成佛前最后一世)历三大无量数劫之修行已,方能于明心见性时顿断所余极微细的烦恼障、习气及所知障极微细之“劣无漏随眠”,非未经三无数劫修道者所可顿断。
相关
- 路易斯·巴斯德路易·巴斯德(法语:Louis Pasteur,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
- 相衬显微技术相衬显微技术是一种光学显微技术,光线在穿过透明的样品时会产生微小的相位差,而这个相位差可以被转换为图象中的幅度或对比度的变化,这样就可以利用相位差来成像。光线在穿过非
- KEGGKEGG(英语: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日语:京都遺伝子ゲノム百科事典)是一套日本于1995年制定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此为关于基因组、酶促途
- 标准原子质量原子量(atomic mass),也称原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符号ma或Ar,是指单一原子的质量,其单位为原子质量单位(符号u或Da,以往曾用amu) ,定义为一个碳12原子静止质量的
- 过氧化苯甲酰过氧苯甲酰 (过氧化苯甲酰) (BPO) 是一种药物与化学品,用来治疗 轻至中度痤疮,在程度严重时也会与其他药物联用。 过氧苯甲酰也可用于面粉漂白,头发漂白,牙齿美白,纺织品漂白等。
- 体节体节(somite or metamere)为动物胚胎中身体分节发育的单位。在原始甲壳类中,体节被认为是身体构造的一部分。再现生甲壳类身上,某些体节可能已经融合。
- 保罗·寇恩保罗·约瑟夫·寇恩(英语:Paul Joseph Cohen,1934年4月2日-2007年3月23日) ,美国数学家,他证明策梅洛-弗兰克尔公理系统加上选择公理 (ZFC) 不能反驳连续统假设 (CH) 的否命题,而ZF
- 安德鲁·怀利安德鲁·H·怀利(英语:Andrew H. Wyllie),苏格兰病理学家。1972年,他在阿伯丁大学用电子显微镜揭示了自然细胞死亡的意义。他和合作者约翰· 克尔(John Kerr)、阿拉斯泰尔·柯里(Ala
- 以斯拉以斯拉,天主教译厄斯德拉(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zra SIL SR","Keter Aram
- 让爱看得见让爱看得见(日文原名:愛し君へ,另译给亲爱的你),日本电视剧,改编自日文小说《解夏》,由富士电视台在2004年4月19日至6月28日的星期一晚间九时播出,平均收视率为16.91%。此剧亦是菅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