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闪米特语支

✍ dations ◷ 2025-09-12 02:09:52 #亚洲绝迹语言,闪米特语族

东闪米特语支是闪米特语族的语支之一,包括两个早已灭绝的语言阿卡德语和埃卜拉语。非东闪米特语支的其他闪米特语言也曾被称为西闪米特语言,两者差别繁多。公元前2世纪,以阿卡德语为主的东闪米特语言一度支配美索不达米亚,同时也受到了非闪语的苏美尔语的影响,并采用楔形文字书写。

现代对东闪米特语支音韵学的研究只能通过对重构的原始闪米特语和东闪米特语言的书面记录的比对得来。东闪米特语言经研究得出最大的音系特征是后辅音的减少甚至消失,即软腭音、咽部擦音和声门音。阿卡德语仅以单一ḫ音位的形式保留了*ḫ和部分*ḥ音,通常重构为清小舌擦音(⟨χ⟩)或清软颚擦音(⟨x⟩)。除此之外,*ʾ, *h, *ʿ, *ġ都消失了。而东闪米特语言的音节省略现象使得半闭前不圆唇元音增多,其他闪米特语言并不存在这个音,如阿卡德语bēl “大师”之于原始闪语的ba‘al;ekallu “宫殿”之于haykal。东闪米特语的齿擦音演化为了咝音,如阿卡德语šalšu “三”之于原始闪语的*ṯalaṯ。但是由于苏美尔文字并不能准确对应东闪语的音系特性,东闪语的确切音系还尚未可知。

东闪米特语言的语序可能也受到苏美尔的影响,变为SOV而非其他闪语的VSO。

相关

  • 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曼德(希腊语:Ἀναξίμανδρος,约前610年-约前546年),米利都人,古希腊哲学家。他是前苏格拉底时期的米利都学派第二代自然哲学家,上承泰勒斯,下启阿那克西美尼。在哲
  • 1717号染色体是人类23对染色体中的一对,正常人拥有2条17号染色体。17号染色体缠绕了约8300万碱基对(构筑DNA的材料),并包含了人类细胞中约2.5%至3%的DNA。每条染色体上的基因识别
  • 双极细胞双极神经元(bipolar neuron)自胞体两端各发出一个突起,分别至感受器(周围突)或进入中枢部(中枢突),如视网膜内的的双极细胞,前庭神经内的感觉神经元。
  • 五马分尸车裂,又称轘、轘裂、轘脔、轘磔。俗称五马分尸,古代的一种酷刑。相传此刑乃将犯人的头及四肢分别缚到五辆车,由马引车前进以撕裂其身体。秦国的商鞅及嫪毐皆受此刑,但行刑时间颇
  • 河南坠子河南坠子俗称坠子书、简板书或响板书,是发源自河南省流行于豫、鲁、皖、京、津等地的一种以坠琴(古称坠子弦)伴奏的说唱艺术。因源自于河南省,演唱语音又是中原官话的河南方言,同
  • 亨利·德·土鲁斯-劳特累克亨利·马里·雷蒙·德·土鲁斯-劳特累克-蒙法(法语:Henri Marie Raymond de Toulouse-Lautrec-Monfa,1864年11月24日-1901年9月9日),简称亨利·德·土鲁斯-劳特累克(Henri de Toulo
  • 爱缺《爱缺》为陶晶莹于2000年9月7日发行的个人第六张原创专辑。其中,《太委屈》为她的成名作之一。
  • 火星地质火星地质学,或火星学,包含火星的组成、结构、物理性质、地质史等等。火星全球勘测者上的热辐射光谱仪(TES)所测,以玄武岩和安山岩来说,北方低原和南方高地安山岩较多,而南方高地近
  • 西千佛洞西千佛洞是敦煌莫高窟的一部分,位于莫高窟以西,鸣沙山的西侧,党河西岸上的悬崖上。西千佛洞主要是北魏时期开凿的,今天还遗留下了16个洞窟,其中有九个是开放可供参观的。西千佛洞
  • 核技术 (英文杂志)《核技术(英文)》(英语: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简称:NST)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90年。目前NST同时通过纸版和在线方式以月刊形式发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