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角蝶科

✍ dations ◷ 2025-07-22 12:38:42 #蝴蝶,鳞翅目,害虫,益虫,丝角蝶科

丝角蝶属 Hübner, 1818

丝角蝶科 (学名:),又名喜蝶科,是一类昆虫,分类学上属于鳞翅目凤蝶总科下的一科。曾属于蛾类,当时被视为凤蝶总科的一个旁系群。1986年,斯考伯根据当时的研究结论,合并了原有的所有属为单一的丝角蝶属( ),并从蛾类划到蝶类,设立单一的丝角蝶总科(),但目前已合并至凤蝶总科。本科目前已发现的全部35个受承认的物种,均位于新热带界。

本科曾被分类为尺蛾科Oenochrominae亚科下的一个族,称为丝角蛾族(),Prout LB认为该族应当被视为一科。斯考伯首先提出了该科实际上是一种未被承认的蝴蝶的假说,同时认为其应当是“真正的蝴蝶”(即当时的“凤蝶总科”,包括凤蝶科,粉蝶科,灰蝶科,蛱蝶科,不包括弄蝶科)的旁系群,因此单列一总科,称丝角蝶总科()。韦恩特劳伯和米勒就斯考伯的这一假说展开了一些争论。韦勒· S·J 和 帕斯雷· D·P 在1995年发布了支持斯考伯观点的分子生物学研究。2005年的一项更全面的研究,基于 57 个样本类群、3 个基因和 99 个形态特征的数据,恢复了曾被取消的丝角蝶属,并设立丝角蝶总科,作为凤蝶总科和弄蝶总科共同的旁系群。蝴蝶下目的三大总科现已合并为单一的凤蝶总科。2015年的系统发生学研究显示,丝角蝶科应当作为凤蝶总科(这里包括弄蝶科)的基群,与双孔次目(英语:Ditrysia)螟蛾类中的蛾的关系比其他蝴蝶与这些蛾的关系更亲密。

由于假说中的若干个物种群落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加上基本的形态学研究,斯考伯在1986年合并了原有的五个属为单一的丝角蝶属。但是,丝角蝶属的系统发生学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在动物界当中,存在着许多分类层级的学名与丝角蝶属的学名 拼写相同或者是同音词。例如: Leach 1819(爬行动物), de Haan 1826(蜻蛉目), Robineau-Desvoidy 1830( Berlese 1913) ,双翅目蝇科, Brandt 1835(腔肠动物), Hope 1837(鞘翅目), Lioy 1864 或 1865(双翅目麻蝇科), Hammer 1979(M.rugosa; Acarina:Oribatidae)。

另有两个Hedyle Guenée加剧了命名混乱的状况,那就是 Guenée, 1857和 Bergh, 1895( 目 总科 (Odhner, 1952)科的海牛,目前被归类于 Thiele,1931。另有 Malmgren 1865(属于多毛纲)。因此, Bergh,1895及其模式种 Bergh,1895)也是无效的命名。

以下分类主要依照形态学进行。

本科的部分物种(例如Macrosoma semiermis等)接受了DNA测序,被测定的基因包括线粒体基因中的 “细胞色素氧化酶 I”、“ND1”,细胞核基因中的 “无翅基因”、“Ef-1?”等。部分物种目前正在接受条形码检测。


相关

  • 射精管射精管(ejaculatory ducts)是人体内输送精子的生殖管道的一部分,由输精管末端与精囊腺的排泄管汇合而成。与输精管相同,人体有一对射精管,在射精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精子是由
  • 准提咒准提陀罗尼,又称准提咒、准提神咒、准提真言,是佛教的重要咒语,禅门、净土宗都有许多人持诵。此咒语代表准提菩萨(准提佛母、准提观音,準提又作“准提”,意思是“清净”)的功德,为早
  • 推论统计学推断统计学(或称统计推断,英语:statistical inference),指统计学中,研究如何根据样本数据去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它是在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对统计总体的未知数量特征
  • 15号染色体15号染色体是人类23对染色体中的一对,正常人拥有2条15号染色体。15号染色体缠绕了约1亿100万碱基对(构筑DNA的材料),并包含了人类细胞中约3%至3.5%的DNA。每条染色体上的基因识
  • 不送气音不送气清辅音(Tenuis consonant),语音学概念上指一个不送气、不吸气、属清音的塞音或塞擦音辅音。例子有英文s后面的p、t、k(spy、sty、sky)。为感知送气与不送气音之间的差别,试
  • 炸弹低压爆发性旋生(Explosive cyclogenesis)又称炸弹气旋(Bomb cyclone),学术名词是“骤强暴风雪”(Bombogenesis),是指一种温带气旋急剧增强的现象,在增强的过程当中会带来不亚于热带气旋的
  • 喵喵喵喵(日语:ニャース,英语:Meowth,粤语旧译:喵喵怪,台湾曾译:喵猫),为894种宝可梦中的一种,最先出现于精灵宝可梦第一世代中。喵喵是妖怪猫宝可梦,其属性为一般属性(在阿罗拉地区的喵喵为
  • 精氨基琥珀酸裂解酶精氨基琥珀酸裂解酶(英语:Argininosuccinate lyase,简称ASL),或称精氨酸琥珀酸裂解酶是一种将精氨基琥珀酸分裂成精氨酸及延胡索酸的酶(EC4.3.2.1)。它负责尿素循环中的第4个步骤。
  • 斯托克斯流斯托克斯流(英语:Stokes flow),又称为蠕动流(creeping flow),在流体力学中指黏性力远大于惯性力的流动,其名称源于爱尔兰物理学家乔治·斯托克斯。斯托克斯流的雷诺数十分小(
  • 引翔区请负责验证本条目版权的维基人在标识侵权后,于Wikipedia:页面存废讨论/疑似侵权内容的部分加上: {{subst:CopyvioVFDRecord|1=引翔区}} 并在本条目创建者的对话页中加入: 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