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旋回波
✍ dations ◷ 2025-07-11 16:39:04 #自旋回波
自旋回波,是磁共振现象中的一种信号来源,相对于第一个射频脉冲(RF pulse)激发后立刻出现的自由感应衰减(FID),自旋回波是透过第二个射频脉冲之后,将失相的磁化向量重新聚焦(refocus)而长回来的信号。“自旋回波”是项历史名词,若从意义上来看,称之为射频回波(RF echo)可能更为贴切,以其为射频聚焦造成的回波,相对于利用梯度反转达成聚焦的梯度回波(gradient echo)。在核磁共振(时称“核感应”,Nuclear induction)发现后不久,埃尔温·翰(Erwin L. Hahn)于1950年的《物理评论》杂志发表了一篇名为“自旋回波”的文章,首次介绍了这个现象。为了纪念他,他所提出的“单一自旋回波磁振脉冲序列”方法以及相应产生的信号,也称作“翰回波”(Hahn echo)。在射频激发之后,热平衡态的磁化向量(磁向量)M0部分或全部被翻转到垂直主磁场的横平面上,产生了自由感应衰减(FID)这种信号。由于局部磁场不均匀、化学位移等等因素,使得自旋不完全是处在预想的共振频率上(由主磁场强度与核种决定),事实上有不同的共振频率与旋进速率。随着时间,这样的离共振现象使得横磁向量不再处在同一方向上,使得横磁向量的向量和变小,即造成信号强度变小。这是自由感应衰减(FID)的机制。自旋回波的产生,是额外加上一个聚焦用的射频脉冲,传统是用翻转角180度的脉冲。其作用在于将不同旋进速率的自旋一下子反转,变成跑得快的在后,跑得慢的在前。随着时间,跑得快的渐渐追上跑得慢的,则横磁向量渐渐排在一起;当排在同一方向上时,可以发现此时自旋信号强度达到最高峰。整段过程信号慢慢回复,到达最高峰,再慢慢消逝;相对于自由感应衰减是一激发就出现的自旋反应信号,其与激发当下隔了一段时间,像个回音(echo)一样,而其又来自于射频聚焦,故应称为“射频回波”,但因历史因素,多称为“自旋回波”。自旋回波最高峰的信号强度(SISE,max)受到横向驰豫的影响,与FID最初时间点的信号强度(SIFID)相比,呈现了与回波时间(echo time, TE)以及横向驰豫时间(T2)相关的指数衰减:以右图的例子为例:TE为100毫秒,T2为120毫秒,则自旋回波(最高峰)的强度衰减至原来FID的
e
x
p
(
−
100
/
120
)
≈
0.435
{displaystyle exp(-100/120)approx 0.435}
。自旋回波也是一大类磁振脉冲序列的总称,包括有先前提过的“翰回波”以及它的造影版本、“CP自旋回波磁振脉冲序列”、“CPMG自旋回波磁振脉冲序列”,更广义的还包括了磁振造影中的“快速自旋回波磁振脉冲序列”。其中,C是Carr字首、P是Purcell字首、M是Meiboom字首、G是Gill字首,是核磁共振历史中研究自旋回波的几位贡献者姓氏。另外,在磁振造影方面,单讲“自旋回波磁振脉冲序列”通常是指“翰回波”的造影版本。
相关
- 物理治疗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物理治疗(英语:physical therapy,或作phy
- 胸锁乳突肌胸锁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是两块位于颈部,使头部前推或转动的肌肉。每块胸锁乳突肌从胸骨延伸到颈两侧耳朵下面的一点,还连接到锁骨和头骨的颞骨上。当这两块肌肉同时收
- 第三心音在心脏生理学中,第三心音(英语:Third heart sound,S3)是一种心音,由于其为心动周期第三个出现的心音而得名。第三心音是一种少见的额外心音,发生于主要心音"lub-dub"心音(第一心音与
- 光光通常指的是人类眼睛可以见的电磁波(可见光),视知觉就是对于可见光的知觉。可见光只是电磁波谱上的某一段频谱,一般是定义为波长介于400至700奈(纳)米(nm)之间的电磁波,也就是波长比
- 北美13个殖民地十三个殖民地(英语:Thirteen Colonies)是指大英帝国于1607年(弗吉尼亚)至1733年(乔治亚)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建立的一系列殖民地。这些殖民地最终成为了美国独立时的组成部分,即后来
- 国家情报局希腊国家情报局(希腊语:ΕθνικήΥπηρεσίαΠληροφοριών,ΕΥΠ,ethnikiypiresiapliroforion)希腊的国家情报机构,于1953年成立,其总部设在雅典。它的任务是维
- 兰柏宫坐标:51°29′44″N 0°7′11″W / 51.49556°N 0.11972°W / 51.49556; -0.11972兰柏宫(英语:Lambeth Palace),或译兰贝斯宫,是坎特伯里大主教在伦敦的官方住所。它位于伦敦兰柏
- 威廉·威斯特摩兰威廉·蔡尔兹·威斯特摩兰(英语:William Childs Westmoreland,1914年3月26日-2005年7月18日),美国陆军上将,1964年至1968年越南战争期间任驻越美军最高指挥官,随后又任美国陆军参谋
- 萨克森小瑞士萨克森小瑞士(德语:Sächsische Schweiz)也称萨克森瑞士、萨克森施韦茨,是德国东部的一个山区,与捷克共和国境内的波西米亚瑞士共同组成易北砂岩山脉。该地是著名的旅游、攀岩胜
- 迪特里克·布克斯特胡德迪特里克·布克斯特胡德(德语:Dieterich Buxtehude,1637年-1707年5月9日),巴洛克时期德国-丹麦裔作曲家及风琴手。他的出生地备受争议,一般认为他出生于1637年的赫尔辛堡。他承认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