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旋回波
✍ dations ◷ 2025-11-26 14:12:12 #自旋回波
自旋回波,是磁共振现象中的一种信号来源,相对于第一个射频脉冲(RF pulse)激发后立刻出现的自由感应衰减(FID),自旋回波是透过第二个射频脉冲之后,将失相的磁化向量重新聚焦(refocus)而长回来的信号。“自旋回波”是项历史名词,若从意义上来看,称之为射频回波(RF echo)可能更为贴切,以其为射频聚焦造成的回波,相对于利用梯度反转达成聚焦的梯度回波(gradient echo)。在核磁共振(时称“核感应”,Nuclear induction)发现后不久,埃尔温·翰(Erwin L. Hahn)于1950年的《物理评论》杂志发表了一篇名为“自旋回波”的文章,首次介绍了这个现象。为了纪念他,他所提出的“单一自旋回波磁振脉冲序列”方法以及相应产生的信号,也称作“翰回波”(Hahn echo)。在射频激发之后,热平衡态的磁化向量(磁向量)M0部分或全部被翻转到垂直主磁场的横平面上,产生了自由感应衰减(FID)这种信号。由于局部磁场不均匀、化学位移等等因素,使得自旋不完全是处在预想的共振频率上(由主磁场强度与核种决定),事实上有不同的共振频率与旋进速率。随着时间,这样的离共振现象使得横磁向量不再处在同一方向上,使得横磁向量的向量和变小,即造成信号强度变小。这是自由感应衰减(FID)的机制。自旋回波的产生,是额外加上一个聚焦用的射频脉冲,传统是用翻转角180度的脉冲。其作用在于将不同旋进速率的自旋一下子反转,变成跑得快的在后,跑得慢的在前。随着时间,跑得快的渐渐追上跑得慢的,则横磁向量渐渐排在一起;当排在同一方向上时,可以发现此时自旋信号强度达到最高峰。整段过程信号慢慢回复,到达最高峰,再慢慢消逝;相对于自由感应衰减是一激发就出现的自旋反应信号,其与激发当下隔了一段时间,像个回音(echo)一样,而其又来自于射频聚焦,故应称为“射频回波”,但因历史因素,多称为“自旋回波”。自旋回波最高峰的信号强度(SISE,max)受到横向驰豫的影响,与FID最初时间点的信号强度(SIFID)相比,呈现了与回波时间(echo time, TE)以及横向驰豫时间(T2)相关的指数衰减:以右图的例子为例:TE为100毫秒,T2为120毫秒,则自旋回波(最高峰)的强度衰减至原来FID的
e
x
p
(
−
100
/
120
)
≈
0.435
{displaystyle exp(-100/120)approx 0.435}
。自旋回波也是一大类磁振脉冲序列的总称,包括有先前提过的“翰回波”以及它的造影版本、“CP自旋回波磁振脉冲序列”、“CPMG自旋回波磁振脉冲序列”,更广义的还包括了磁振造影中的“快速自旋回波磁振脉冲序列”。其中,C是Carr字首、P是Purcell字首、M是Meiboom字首、G是Gill字首,是核磁共振历史中研究自旋回波的几位贡献者姓氏。另外,在磁振造影方面,单讲“自旋回波磁振脉冲序列”通常是指“翰回波”的造影版本。
相关
- 假病毒科假病毒属 Pseudovirus 半病毒属 Hemivirus假病毒科(Pseudoviridae),又译作伪病毒科,是一种拥有反转录酶的单链RNA病毒。该类病毒主要感染真菌和无脊椎动物。其下有二属:
- 头头癣(外语favus, tinea capitis, ringworm of the scalp)是皮肤细菌疾病,由真菌引起,有可能引发其它疾病。三种主要的真菌是:小孢癣菌、表皮癣菌和毛癣菌属。头癣可能出现于各部
- 夏威夷独立运动夏威夷独立运动(英语:Hawaiian Independence Movement )是夏威夷部分原住民发起的争取夏威夷从美国分离,重建独立的夏威夷国家的运动。自1898年美国吞并夏威夷王国以来,部分土著
- 嗜酸性白血球嗜酸性粒细胞(英语:Eosinophil, Eosinocyte 或 Acidophil,全稱 Eosinophilic granulocyte)是粒细胞中含有嗜酸性颗粒的一种,其他两种是中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其吞噬能力不如
- 检疫隔离检疫 是风险管理的一种设施。 当人类、动物、植物等,由一个地方进入另一个地方,为防带有传染病等,所以必须进行隔离检疫。本条目出自公有领域:Chisholm, Hugh (编). Quarant
- 弗洛依德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德语:Sigmund Freud,出生名:Sigismund Schlomo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犹太人。生于奥地利弗莱堡(今属捷克),后
- 中微子νe(电中微子): 沃尔夫冈·泡利 (1930)νμ (μ中微子):1940年代晚期中微子(意大利语:Neutrino,其字面上的意义为“微小的电中性粒子”,又译作微中子)是一种电中性的基本粒子,自旋量子
- 无限大N ⊆ Z ⊆ Q ⊆ R ⊆
- 副突变在表观遗传学中,副突变(英语:Paramutation,在台湾也称为类突变)是一个单位点的两个等位基因之间的互作,一个等位基因导致另一个等位基因发生遗传变化,乃是一种打破常规的遗传模式。
- 选育人工选择(英语:Artificial selection,又译人择)是指针对特定性状进行育种,使这些性状的表现逐渐强化,而人们不需要的性状则可能逐渐消匿的过程。最早对此进行定义的科学家为查尔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