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旅程(英语:Hero's journey)又称为单一神话(英语:monomyth)是叙事学和比较神话学中的一种公式(形式),广泛应用在各种故事类型和戏剧结构。主轴围绕在一个踏上冒险旅程的英雄,这个人物会在一个决定性的危机中赢得胜利,然后得到升华转变或带着战利品归返到原来的世界。英雄旅程可以轻易转换成现代戏剧、喜剧、漫画、爱情故事或冒险动作电影:71。
对英雄神话叙事的研究始于1871年,人类学家爱德华·伯内特·泰勒对常见的英雄旅程模式进行了观察。后来,其他学者陆续提出关于英雄神话叙事的各种理论,如心理学家奥托·兰克的佛洛伊德精神分析法、拉格兰勋爵(Lord Raglan)的统一神话仪式。受到心理学家卡尔·荣格神话观影响的神话学家约瑟夫·坎伯最终提出了英雄旅程公式,他在1949年的作品《千面英雄》中描述了基本叙事模式:
约瑟夫·坎伯从《芬尼根的守灵夜》中引用了术语“单一神话”,这个单数形式意味英雄旅程是终极的叙事原型。
约瑟夫·坎伯描述了英雄旅程的17个阶段,并非所有英雄旅程都必须明确包含所有的17个阶段,一些故事可能只关注其中一个阶段,或者以不同的顺序处理这些阶段。17个阶段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包括划分为“三幕”部分:
在叙事的启程部分,英雄或主角生活在“平凡世界”,并接到一个冒险的召唤。英雄不愿意跟随这个召唤,但是得到了师傅的帮助。然后,跨越门槛到一个未知或“非常世界”。在叙事的启蒙部分,他在那里单独(或在盟友的帮助下)面对任务或试炼。英雄最终到达“洞穴的最深处”或者是冒险旅程中最危险的地方,他在那里必须经历“折磨”、克服主要的障碍或战胜敌人,经历“神化”并获得他的“奖赏”(“宝藏”或“万灵丹” )。然后英雄必须带着他的奖赏归返“平凡世界”。“非常世界”的守卫可能会追捕英雄,或者英雄可能不愿意归返,或者因为外界的干预获救,或者被迫归返。在叙事的归返部分,英雄再次穿越两个世界之间的门槛,用他获得的“奖赏”或“万灵丹”回到“平凡世界”,这时候英雄可能会为了同胞的利益而使用它。英雄本人则因为冒险旅程而改变,并在两个世界中获得智慧或精神力量。
约瑟夫·坎伯的方法在叙事学、神话学和心理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自1980年代以来,已经发表了许多基本结构的变体摘要。在坎贝尔解释之后,人们发现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比较神话学中也有类似的术语描述,特别是俄罗斯文学家弗拉基米尔·雅可夫列维奇·普罗普将俄罗斯民间故事的结构划分为31个阶段。
好莱坞电影制片人兼作家克里斯多夫·佛格勒指出了英雄旅程中会出现的各种原型:73-154:
克里斯多夫·佛格勒指出了英雄旅程中的十二阶段:156-353:
至少从1970年代开始,英雄旅程公式就在美国文学研究和写作指南中非常流行。克里斯多夫·佛格勒根据约瑟夫·坎伯的研究,创建了7页的电影公司备忘录《千面英雄实用指南》。这份备忘录后来发展为1990年代后期的著作《作家之路:从英雄的旅程学习说一个好故事(英语:The Writer's Journey: Mythic Structure For Writers)》。1977年,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IV:新希望》几乎出现时就被列为英雄旅程。众多其它流行的小说作品也都可归类于英雄旅程公式,包括爱德蒙·史宾赛的《仙后》、赫尔曼·梅尔维尔的《白鲸记》、夏绿蒂·勃朗特的《简·爱》,以及查尔斯·狄更斯、威廉·福克纳、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杰洛姆·大卫·沙林杰、厄尼斯特·海明威、马克·吐温、威廉·巴特勒·叶慈、克利夫·斯特普尔斯·路易斯、J·R·R·托尔金、谢默斯·希尼和史蒂芬·金等人的作品。
在约瑟夫·坎伯和比尔·莫耶斯(英语:Bill Moyers)的纪录片《神话的力量(英语:The Power of Myth)》中,导演乔治·卢卡斯和坎伯广泛探讨了英雄旅程对《星球大战》系列电影的影响。卢卡斯表示,在他完成早期电影《美国风情画》之后的1970年代早期:“我确实发现没有现代化的神话故事......所以当我开始对童话故事、民间传说和神话进行更加艰苦的研究时,我开始阅读坎伯的书。在此之前我没有读过任何坎伯的书......这是非常怪异的,因为在读《千面英雄》时我开始意识到,我的《星球大战》初稿也是遵循着经典主题”。《神话的力量》制作十二年后,莫耶斯和卢卡斯再次见面,参加了1999年“星球大战与神话”的采访,进一步讨论坎伯作品对卢卡斯电影的影响 。此外,史密森尼学会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赞助了一个名为“星球大战:神话的魔法”展览,该展览讨论了坎伯作品如何影响《星球大战》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