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青年团

✍ dations ◷ 2025-08-29 06:00:06 #纳粹党,青年翼,1922年欧洲建立,1922年建立的政治组织,1945年欧洲废除,1945年废除的政治组织

希特勒青年团(德语:Hitler-Jugend,缩写为 HJ)是1922年至1945年间由德国纳粹党设立的青年组织。这是纳粹党在在冲锋队成立一年后设立的第2个准军事组织。1933年后推行至全国,并成为该时期纳粹德国唯一的青年组织,成员人数达870万人,占当时德国青年的98%。

希特勒青年团按年龄和性别下分为3个组织,其构成主体为14到18岁的男性青年。10到14岁的男孩加入其附属的德国少年团、14岁后加入希特勒青年团。10到14岁的女孩加入其附属的青少女联盟、14岁后加入德国少女联盟。

二战结束后,希特勒青年团停止活动。1945年10月10日《盟国管制理事会第2号法令》将希特勒青年团及其他纳粹党附属组织解散并宣布为非法。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德国刑法典》第86条中将其划为违宪组织,并禁止其符号和象征的使用。

纳粹党成立的第一个青年组织是德意志社会主义工人党少年团(Jugendbund der NSDAP),1922年3月8日在《人民观察家报》上宣布成立,并在当年的5月13日举行了成立仪式。在1924年4月德意志社会主义工人党少年团被重新命名为大德意志青年运动(Grossdeutsche Jugendbewegung)。

另一个青年组织是1922年创立的阿道夫·希特勒少年冲锋队(Jungsturm Adolf Hitler)。组织以巴利亚州慕尼黑为基地,为冲锋队招募新队员。少年冲锋队于1923年啤酒馆政变失败后在表面上销声匿迹,但仍保持着地下活动,最终在纳粹党重组一年后,大德意志青年运动被正式命名为德意志劳动青年的希特勒青年团(Hitler Jugend Bund der deutschen Arbeiterjugend)。重建的主要负责人是库尔特·格鲁伯(Kurt Gruber),来自萨克森州普劳恩,是位非常仰慕希特勒的法律系学生。

希特勒青年团在1933年重建后重点为纳粹党招募年青党员。1933年巴尔杜尔·冯·席拉赫成为首位希特勒青年团领袖(德语:Reichsjugendführer),他贡献了大量时间、金钱和人力去扩张希特勒青年团的势力。到了1930年希特勒青年团已经有超过25,000人,包括德国女青年联盟(为14至18岁的少女而设)和德国少年团(为10至14岁的男女孩童而设)。到1936年,它变成了一个希望所有德国雅利安青年都参加的国家机构。

1940年阿图尔·阿克斯曼(Artur Axmann)取代冯·席拉赫成为希特勒青年团的领袖。阿克斯曼将青年团变成可以执行战斗任务的辅助军。希特勒青年团也会参与帝国邮政局、德意志帝国铁路、消防局、帝国电台和防空炮部队的工作。

1943年纳粹领导人开始把青年团变成后备军去补充前线大量的伤亡。党卫军第12“希特勒青年团”装甲师成军,由党卫军旅队长弗里茨·维特(Fritz Witt)少将率领,是一队有完善装备的党卫军装甲师,骨干以希特勒青年团16至18岁的团员组成。该师在诺曼底战役中于卡昂北部对抗著英国和加拿大的部队。接下来的数月第12希特勒青年团装甲师以勇猛和狂热而闻名。弗里茨·维特被盟军舰炮击毙,由党卫军旅队长柯特·梅耶上校接任,他以年仅33岁之龄成为最年轻的师长。

东西线德军伤亡非常惨重,青年团较年轻的团员都须要入伍。到1945年国民军把12岁以上的团员征召入伍。柏林战役期间,希特勒青年团组成柏林最后一条防线。虽然柏林防卫司令官魏德林(Helmuth Weidling)将军命令阿克斯曼解散青年团的战斗部队,但信息混乱使指令未被执行。

战后,盟国管制理事会在1945年10月颁布第二号法令,希特勒青年团和其他纳粹党附属组织被解散。一些希特勒青年团团员被控告战争罪行;但是由于青年团主要由少年组成,盟军当局都没有起诉干犯战争罪行的团员。但希特勒青年团的成年领导层都被指荼毒德国青年,盟军审判了大部分青年团领导,冯·席拉赫被判监20年。

希特勒青年团以训练未来的“亚利安超人”和为第三帝国效忠的战士为己任,较重视身体和军事训练,忽略学术和科学教育。青少年在希特勒青年团营地学习使用武器、军事策略、加强身体能力和灌输反犹太主义。取缔德军控制区的童子军后,希特勒青年团改变了童子军活动的内容和目的。年长的团员残酷对待较年幼的团员都得到默许甚至鼓励,他们认为这样能够汰除弱者和令团员更加坚强。

希特勒青年团的团员会穿上一套和纳粹党员差不多的制服,而青年团的军衔和徽章都和冲锋队相似。男队员须要做的事包括:投掷手榴弹、在有刺铁丝网下爬过、由高处跳入海中和攀过一些高障碍物。

希特勒青年团由一个个兵团组成,每个团都由成人领袖带领,一般团员都是14至18岁的男孩。1936年后,希特勒青年团变成一个强制性组织,所有年轻德国男性都要加入。青年团亦都为几个纳粹党准军事组织进行招募,其中党卫队在青年团内最受欢迎。青年团团员对于可以由党卫队授与一个“S”的标志感到无上光荣。

希特勒青年团在社区中的基层组织每周都会进行集会,由成人领袖教导各式各样的纳粹主义。而地区领袖会举行一些由数十个基层组织参与的大型集会和战地演练。而德国各地的青年团团员每年都会到纽伦堡参加纳粹党周年大会。

希特勒青年团亦有一些训练学校,专门培训未来的纳粹党领袖,只有激进分子和对希特勒绝对忠诚的团员才能入读。

希特勒青年团分为7个地区(Gebiet):中部、北部、东部、南部、西部、奥地利地区、苏台德地区。下分为35个大区(Bann),组织结构如下:

1923年团员仍然只局限在慕尼黑,当时只有1,000多人。到1925年,纳粹党复兴,青年团团员增加到超过5,000人。5年后达到25,000人。1932年末,纳粹党上台前夕有107,956人。1933年末急增到2,300,000人,急增的原因是希特勒青年团合并了国内其他青年组织。

1936年12月,希特勒青年团团员已经有超过5,000,000人。同月希特勒青年团变成一个法例规定必须加入的组织,即使受到亲人反对也必须加入。1940年过后达到8,000,000人的高峰。

1920年代和1930年代出生的德国人到了1960年代和1970年代冷战时已经是成年人。东西德大部分的高级领导人都曾经是希特勒青年团的团员。

虽然希特勒青年团是一个强制团体,大部分团员都无选择的情况下加入,但一些名人有着前希特勒青年团团员的背景,受到传媒极为注意。如史特加市长曼佛雷德·隆美尔(英语:Manfred Rommel)(德国元帅埃尔温·隆美尔独子)、前德国外交部长汉斯·迪特里希·根舍和荷兰贝亚特莉克丝公主(Princess Beatrice)的夫婿克劳斯·冯·阿姆斯博格。2005年4月,传媒揭露教宗本笃十六世在14岁时曾经是希特勒青年团团员令德国政府震怒,并指本笃十六世在二次大战期间的行为与其宗教信仰和领导梵蒂冈的能力并无重大关系。而本笃十六世也曾大力批评希特勒在二次大战时屠杀犹太人的暴行。

汉斯·绍尔和苏菲·绍尔兄妹,是反纳粹行动——“白玫瑰”的领导人物,亦是希特勒青年团的团员。在电影《白玫瑰》中叙述了绍尔兄妹以纳粹份子身份反抗纳粹德国的事迹。后来在纳粹政权覆亡后,德国当局开始纪念这两位反抗纳粹专政的义士。

希特勒青年团的基本单位是大区(Bann),包含2400到3600名成员,为整个地区的单位,其中按每600人分为4个分区(Unterbann)。每个单位使用图案基本相同的旗帜,但旗帜上的编号不同。每面大区旗帜长200厘米,宽145厘米,绘有一只握有剑和锤子的普鲁士鹰,并在上方的条带标有大区编号。其中剑象征国家主义,锤子象征社会主义,这个标志来自1929年8月纽伦堡的纳粹党集会上希特勒青年团的第一面正式旗帜。

分区之下的分部(Gefolgschaft)大约150人,标志与青年团臂章相同。分部旗帜长180厘米,宽120厘米,按40厘米水平分成三个部分,中间绘有一个黑色万字。在左上角缝有一个分部编号,有时候也会按照所属分支不同改变其颜色。旗杆使用黑色的木杆,最上端放有一个刺刀柄。

希特勒青年团大区旗帜

希特勒青年团分部旗帜

相关

  • 卫生条件卫生设施,是指涉及公共卫生及环境卫生(英语:Environmental health)的设施,包括净化饮用水和对人类粪便进行适当处理和处置,也包括排污(英语:Sewage)。避免人与粪便接触是卫生设施的主
  • 张居正张文忠公坐蟒赐服像张居正(1525年5月26日-1582年7月9日),字叔大,号太岳,又称张江陵,湖广江陵县(今湖北江陵县)人,祖籍直隶凤阳县,明代政治家、改革家,万历年间,官至太师、吏部尚书兼中极
  • 电学电学(英文:electricity, electrical science),涵盖一切以电为研究基础的学科。19世纪末随着电报、电力系统的应用逐渐奠定了此工程的学科基础,并广泛地应用在各个领域。在技职教
  • 美国外交安全局美国外交安全局(United States Diplomatic Security Service,简称:DSS或Bureau of Diplomatic Security,简称:DS)是隶属美国国务院的联邦执法单位,为美国的外交行动提供安全服务
  • 民粹主义民粹主义(英语:populism),又译平民主义、大众主义、人民主义、公民主义,意指平民论者所拥护的政治与经济理念,是社会科学语汇中最没有精确定义的名词之一,也可以被当成是一种政治哲
  • 末罗瑜末罗瑜(Melayu)或末罗游为古代(大约4世纪-13世纪)苏门答腊岛上一个信奉婆罗门教的古国(现改为占碑),后来末罗瑜被苏门答腊岛上的另一个著名古国三佛齐所并吞。 唐代以后又出现了木剌
  • 男权运动男权运动,全称男性权利运动(Men's rights movement),是男性主义运动的一部分。它是1970年早期男性解放运动的分支。男性权利运动者关注他们所认为的男性劣势、歧视及压抑等问题
  • 洛马斯岭坐标:64°22′S 57°35′W / 64.367°S 57.583°W / -64.367; -57.583洛马斯岭(英语:Lomas Ridge)是南极洲的山岭,位于葛拉汉地的詹姆斯罗斯岛东南部,处于杰福德角和乌龟山之间,长3
  • 克劳斯·曼克劳斯·曼(Klaus Mann,1906年11月18日-1949年5月21日),是一位德国作家。克劳斯·曼出生于慕尼黑,是德国作家托马斯·曼和妻子卡提亚的儿子。他的父亲是路德教派信徒,而他的母亲来
  • 意外 (电影)意外可以是: